?

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國文化自信

2018-10-24 11:03王芳紅
學理論·下 2018年9期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創新

王芳紅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發自內心的充分肯定和認同。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和精神命脈,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豐厚精神遺產,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志,它不僅對中華民族,還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因此,提升文化自信,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前提下,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揚棄地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留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加快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才能真正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命脈;創新;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9-0014-03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發自內心的充分肯定和認同,提升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和保障。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四個自信”是完整的理論體系,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且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這一轉變和新認識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認識提高到了新高度。習近平在多次講話中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漫長歷史長河中沉淀下來的民族生存智慧,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是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活力源泉。他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質和獨特標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在此基礎上,習近平指出,要增強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就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要特別重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要鑒別性地傳承和創新性地發展傳統文化。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地位的前提下,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地轉化發展傳統文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留住中華民族的“根”,保住中華民族的“魂”,積極地把中國獨有的文化價值觀推向世界,讓世界感知和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才能真正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滋養文化自信的精神命脈和源泉

文化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本質性特征,民族文化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約定俗成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是一個民族的獨特標志。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歷史起點和邏輯宿命,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建設都必須在繼承過去已有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新的時代精神,發揚和創新文化。中華傳統文化不是某一個階級的文明創造成果,而是中華全民族的創造成果,上至統治者,下至普通的勞動群眾,都是民族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承者。因此,那種以偏概全,把傳統文化僅僅定義為過時的、束縛人的和腐朽的思想觀點是錯誤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歷史中孕育出來的最優秀的文化成果,經過長期的揚棄和沉淀,逐漸形成的關于生存哲學智慧、政治思想、倫理道德和各種民俗文化等的文化總體,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基石。湯因比認為人類歷史上出現過26個文化形態,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更迭,很多文化形態要么衰落消亡,要么被其他文化征服了,現在只存在七八個文化形態,而其中唯有中華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雖歷經挫折,但始終綿延不絕,不曾中斷過,這足以證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多么強勁的生命力。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越來越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上的戰略性地位和作用,強調要將傳統文化的積極基因植入到提升文化自信的方方面面。習近平指出:“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盵1]201當前我國倡導的很多文化價值觀都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結合新時代要求的創新性發展,比如,“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獨特精神氣質和傳統習慣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無法抹去的文化血脈,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它像滔滔黃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厚滋養和不竭的精神動力。如果我們拋棄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就等于割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丟掉了“根”和“魂”。所以,要培育和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就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在創新性發展的基礎上,發揮好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二、揚棄地繼承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立足傳統文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并不是不加判斷地將所有傳統文化都繼承過來,而是要理性地對待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畢竟是中國封建舊時代的產物,確實存在一些需要摒棄的東西,因此,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摒棄落后腐朽的傳統文化。例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言必信,行必果”“民貴君輕”“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強不息”以及“和而不同”等思想,其中所蘊含的價值追求與當代我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追求高度契合,對激勵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凝聚中華民族精神和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封建等級制度下,傳統文化歷來提倡“忠”“孝”文化,但當今時代下,我們要建立平等的社會關系,吸取傳統“忠”和“孝”文化的合理內核,積極提倡愛國主義精神和尊敬、孝順老人的優良傳統,同時要摒棄其中不合理的成分。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一度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國人認識到自身的技術不如人到制度不如人,再到思想文化不如人,文化自卑心理在國人心中不斷蔓延和加深。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過程中,特別注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在不同時期結合不同的國情形成了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兩種文化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發展,是中華民族對自身文化越來越自信的表現。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盵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因素。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中國共產黨都把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領導全國人民在進行革命斗爭和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初期過程中繼承和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革命時代特征的寶貴文化,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文化精神,這些文化都代表著革命時期中華民族深遠的精神追求,培育了群眾參加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政治熱情和革命犧牲精神。另外,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群眾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發展出了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特有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精神為主要組成部分的現代文化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它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創新發展。只有揚棄地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在多種外來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沖擊下,凝聚全民族的創新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提供持久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三、創新性地轉化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中國正處于發展改革的攻堅期,面對傳統文化,不應只是簡單地拿來,而是要結合新的時代精神,創新性地轉化發展傳統文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內涵,將傳統文化現代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更加豐厚的精神文化資源。一方面,要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前提下,創新性地轉化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一百多年來,國人就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來解釋馬克思主義相關內容,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了廣大中國民眾的認同,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兼容并蓄的品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入,重塑了中華文化的存在狀態和發展方向,早已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思想加以創新、提升,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文化自信絕不意味著故步自封、妄自尊大,我們要不斷取長補短、兼收并蓄。創新性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面向世界,不斷學習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堅持將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與面向世界相結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度凝練和闡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將其概括為“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六個方面,并對這六個方面的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其一,現代的人人平等和互敬互愛觀念就是對儒家提倡的“仁者愛人”及墨家的兼愛思想的繼承和發揚,賦予“仁愛”以新的時代意義,體現出更強的責任感和道德約束,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的寶貴品質。其二,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切從群眾中來,一切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對“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貴君輕”“民為邦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傳統民本思想的重要創新性繼承和升華,強調了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其三,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講究“誠信”的傳統美德,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信者,人之道也”。當今時代下我們發展和創新了誠信的內涵:不僅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講求誠信原則,企業的發展也要講究誠信和互惠合作,整個社會也要講求誠信,如果沒有誠信,那么社會就會世風日下,人人自危。黨的十八大報告把誠信列入了公民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誠信成為黨員干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品德,也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從而引導人民塑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其四,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重義輕利的傳統觀念,孟子的“舍生取義”就是最好的例證。習近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強調不僅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要堅持平等相待和實現雙贏的目標,而且國家與國家在交往的過程中,要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應堅持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的互惠雙贏目標。其五,“尚和合”、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協和萬邦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習近平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在很多重要的外交場合宣布中國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將永遠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與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其六,“大同思想”是中國人民對美好社會生活的世代憧憬和愿望。習近平站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積極肯定中華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的社會理想,并提出了中國夢、“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思想,這些思想都創造性地繼承和發揚了傳統文化的“和合思想”。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實現時代價值的創新,面向中國現實問題,解決中國現實困境,實現與時俱進的發展,并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

四、努力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燦爛輝煌,它曾長時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曾經對世界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但后來由于中國長期閉關鎖國,落后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并在近代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一度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最終實現了民族獨立和解放。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但文化軟實力相對較弱。因此,中國共產黨將文化自信提升到新的戰略地位,強調對文化的自信不僅僅體現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更重要的是要加快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步伐,積極地把中國獨有的文化價值觀推向世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我國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學院越來越受歡迎,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想要學習和了解中國文化,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以說漢語、佩戴中國飾品為時尚,以學習和了解中國武術、詩詞、書法繪畫等為榮。對此,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日漸恐慌,到處宣揚“中國威脅論”,認為中國提升文化自信是為了沖擊西方價值觀和話語權。面對西方發達國家不懷好意的各種威脅和恐嚇,我們不能因此而懼怕和后退,相反,我們只有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客觀認識本國的傳統文化,實現文化的繁榮發展,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現出中華文化獨有的魅力,最終得到世界的認可和尊敬。另外,在面對國際社會上出現的重大國際熱點、敏感問題、全人類命運以及世界和平發展等重大問題時,中國要勇敢地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展現“中國思想”,讓世界了解中國,爭奪話語權、主動權,向世界展現一個負責任的東方文明大國形象,從而使中華文化在走向世界舞臺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五、結論

總之,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豐厚精神遺產,它不僅對中華民族,還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因此,提升文化自信,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揚棄地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加快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我們的文化才能越來越自信。為了進一步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我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戰略中的巨大作用,首先,必須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滋養文化自信的精神命脈和源泉,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我們拋棄優秀傳統文化,就等于割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丟掉了“魂”,要做到文化自信,必須要做到不忘根本,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文化基因。其次,揚棄地承繼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不是簡單地拿來,而是要理性地判別一些傳統文化是否有時代價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增強文化自信。其三,面對傳統文化,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結合新的時代精神,創新性地轉化發展傳統文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價值和內涵,將傳統文化現代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更加豐厚的精神文化資源,從而提升文化自信。其四,積極地把中國獨有的文化價值觀推向世界,讓世界感知和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傳統文化一貫具有博采眾長和兼收并蓄他國文化的重要特征,有效地推進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只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素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果傳播出去,堅定地走中國自己的路,在西方文化霸權主義下凸顯中國文化的實力與魅力,爭奪國際話語權,才能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增強文化自信,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歡
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創新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探析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