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對全球化的矛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8-10-24 11:03劉曉穎
學理論·下 2018年8期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矛盾

劉曉穎

摘 要:馬克思提出的世界歷史理論在當今世界仍然長盛不衰,全球化是世界歷史的延續和適應新時代的創新。全球化問題因其帶來的利弊之間的矛盾而備受關注。在世界關系網中如何化解全球化的矛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解決全球化帶來的問題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世界歷史;全球化的利弊;矛盾;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8-0017-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曾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黨的十九大報告再一次提出了“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世界提出的中國方案,既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大國胸懷智慧,又突出了全球休戚與共的生存狀態,

一、世界歷史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淵源

馬克思對世界歷史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與闡述,他生前就預感到人類會打破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不斷跨越空間障礙,在世界范圍內通過生產力的發展和相互交往而使各民族相互依存并走向統一。如今,人類真正實現了跨越時間和空間、消除了地域的限制,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世界的高度,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方略,既是對馬克思關于世界歷史的繼承,也是在新時代對世界歷史的發展。

(一)世界歷史的概念

關于世界歷史的概念,馬克思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例如,如果在英國發明了一種機器,它奪走了印度和中國的無數勞動者的飯碗,并引起這些國家的整個生存形式的改變,那么,這個發明便成為一個世界歷史性的事實?!盵1]從馬克思對世界歷史所做出的界定我們可以剖析到,世界歷史發生的實質,第一,生產力的發展范圍不斷擴大,西方的工業革命給世界帶來了歷史性的變革,正如馬克思所講“如果在英國發明了一種機器,它奪走了印度和中國的無數勞動者的飯碗”。第二,生產方式和交往的空間范圍不斷擴大。第三,各民族之間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各民族因交往而打破了原始的封閉狀態,各民族間的分工也被消滅,因此,各民族間的互相聯系越來越密切,依賴性也逐步增強。

(二)世界歷史發展的現狀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深刻探究了民族歷史走向世界歷史的發展狀況,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為世界各國的互動往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啟迪和理論指導。世界歷史在當今時代的真實表現就是全球化。全球化的發展會給各國帶來有利的方面,同時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1.全球化有利的一面

隨著開放性和競爭性的商品流通,各國相互之間的經濟往來已成為本國發展最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能“搭乘”全球市場的“順風車”,為各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其中,貿易全球化、投資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生產經營全球化等都是經濟全球化突出的表現,各國都在不斷加強貿易往來、促進投資自由化,經濟全球化首先為人類所認知。文化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引入,逐漸成為各國互相理解和溝通必不可少的環節,一些國家的文化傳統、文化價值觀、文化模式被外來的新鮮的積極的文化形式或深或淺地影響著,或多或少地為本國文化輸入了不同國家的文化精髓。因此,文化全球化順勢也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如今,科技革命和網絡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為人類社會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并且改變了整個人類社會以往的交往方式。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人不僅限于本國的交往和發展,而是不斷跨越地區和國界,打通了一條不同的人類社會之間的交往橋梁。因此,整個人類社會也實現了全球化。

2.全球化不利的一面

經濟全球化作為一種發展趨勢,給各國帶來了同享全球市場的機遇的同時,其給全球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也是不可忽視的。經濟全球化使發達國家享受到了更多的好處,而發展中國家還是處于被動的地位,其后果就是發達國家主導發展中國家,只要發達國家政策不當,就會導致全球經濟危機。文化全球化進程中,各國的力量對比明顯會有差異,一些國家文化制度還有文化觀念上與“全球文化”產生了沖突,在這個過程中它們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同化”,從而淡化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社會全球化的弊端表現在,人類社會在跨越時間、跨越地域和跨越國界與外在社會交往時,有時會因經濟利益的影響、文化差異和價值觀等的不同而產生沖突,給社會造成了動蕩,帶來了恐慌,給各國的社會治安帶來了挑戰。全球化發展到今天,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各國發展的不可回避的問題。水資源短缺、大氣污染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是各個國家發展的共同難題,環境的持續健康發展是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人類所得到的一切也會黯然失色。

全球化在今天的現實中就是世界歷史,而當今世界的發展狀況,對世界歷史賦予了新的特色。全球化的發展有利有弊,因此,解決矛盾和問題,成為世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全球化矛盾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

全球化的浪潮向前推動,全球問題的反向倒逼,這樣的雙重發力構成了全球發展的主要矛盾,正是矛盾的存在推動著人類社會步入全球化的新時期。這關乎全球的發展,關乎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人的發展,就更需要全人類團結在一起去解決大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是解決全球性的危機、構建人類美好家園的必經之路。習近平總書記作為世界和平發展、國際秩序穩定的建設者和貢獻者提出了“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其目的是解決當前的矛盾與問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藍圖

1.構建經濟共同繁榮的世界

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發達國家更加主動給予發展中國家幫助,使世界經濟的發展更加平衡、協調,減少兩極分化、貧富懸殊給世界穩定帶來的沖擊。

2.建立多元的文化關系

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避免片面認知和狹隘偏見,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避免相互排斥和簡單取代,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避免高人一等和唯我獨尊,真正為世界穩定降低文化風險、化解文化矛盾、增添文化力量。

3.營造安全的世界氛圍

各個國家的安全是唇亡齒寒的關系,世界各國要消除世界和平和穩定的威脅與隱患,建設普遍安全的世界。不同國家把本國安全與其他國家的安全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把部分國家的安全建立在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的基礎之上,更不能以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的所謂安全,任何國家都不能從別國的動蕩中收獲穩定,弱肉強食、窮兵黷武必然破壞國際秩序,帶來世界不穩定。

4.建設美麗的地球村

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就要使經濟發展水平與資源條件、環境狀況相適應,各國秉持不以犧牲自己或者其他國家的環境資源作為自身發展的前提的觀念,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世界各國應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來減少環境污染、自然災害、能源危機等對于世界穩定的影響。

5.形成新型的國際關系

經濟、文化、環境、資源、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已超出了任何一國或國家集團應對的能力范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因此,今后的世界各國應當調整和改變當前的國際關系理論和外交戰略思維,以這種命運共同體的平等理念,不分國家的大小、強弱和貧富,不搞“一國獨霸”“幾方共治”,而是各國共同掌握世界命運,共同解決世界矛盾,共同書寫國際規則,共同治理全球事務,共同享受發展成果;倡導協商的理念,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以協商求得共識,以協商化解分歧,使協商成為現代國際治理的重要方法。

6.實現人類的和平發展

人類的生命系統應當是本源相同、性質相同的,各國都成為彼此互通、經常往來、長期共事的國際社會大家庭的成員。通過強化人類共同利益,積極尋求共同的價值觀念、利益訴求和人文關懷等,才能達成齊心協力、共同應對挑戰的目的。當然,推崇共同利益不是忽視和否定利益分歧和不同的價值追求,而是隨著共同利益的強化,這些分歧不再是通過武力和單邊主義的方式解決,而是秉承合作共贏的理念,通過和平協商解決。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經濟基礎、文化塑造、政治民主、社會文明和環境友好,而無論是經濟、政治、社會還是環境的發展在世界上都是互相聯系、相互依存的,缺少哪一個民族的努力,整個世界的鏈條都是不完整的。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當今世界關系網最確切的描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化解制約各民族發展的矛盾的最有效的方案。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541.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猜你喜歡
人類命運共同體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發”可怕嗎?
神秘的汀娜
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外交頂層設計
以“文化多樣性”國際機制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秩序重塑
中國言說的路徑與民族國家電影實踐及其走向
戀愛中能否一直讓著對方
架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