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代政治神話構建中的孔子

2018-10-24 11:03梁紅霞
學理論·下 2018年9期
關鍵詞:漢代孔子

梁紅霞

摘 要:孔子,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為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兩漢時期,隨著高祖過魯祭孔、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將孔子的儒家思想學說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兩千多年來的主流思想文化,奠定了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獨特地位,并逐漸使孔子脫離原始形象,形成了漢代政治神話中的孔子。

關鍵詞:孔子;漢代;政治神話;構建基礎

中圖分類號:K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9-0166-03

孔子,漢代政治神話構建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其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形成了以感生神話、異貌神話、授命神話為主的漢代孔子政治神話體系,對于維護漢朝統治以及漢以后的歷朝統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使孔子脫離了真實,帶有了某種政治色彩,對漢及漢以后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具有強大的歷史意義。

一、漢代政治神話中的孔子

政治神話是一種帶有政治功利主義色彩的神話,其與政治的存在相始終[1]?!妒酚洝份d“高皇帝過魯,以太牢祠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后從政?!盵2]1945-1946中高祖用太牢之禮祭祀孔子,是高祖有意識地將孔子加以神化,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由此開啟了漢代孔子政治神話的篇章,并與后來逐漸產生的關于孔子的感生神話、異表神話、授命神話等構成了漢代政治神話中的孔子。

(一)關于孔子的感生神話

感生神話是政治神話中的一種,其通過對人的出生進行神化加工,使其出生異于常人,讓世人相信其感天應運而生,進而達到某種政治目的。其經常被歷代開國帝王加以運用,借以表示自身的高貴以及不同尋常。而孔子的感生神話也是依此加以創造,使其本來是“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2]1905而變成了“叔梁紇與徵在禱尼丘山,感黑龍之精,以生仲尼”[3]1069等具有政治神話色彩的感生神話。其中,雖然關于孔子真實的出生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2]1905中的“禱於尼丘得孔”也帶有神話的意味,但“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則符合人類生命孕育的法則,帶有真實性。而漢代關于孔子的感生神話則使其出生與上天相聯系,并借鑒三皇五帝、圣王、圣人以及帝王的感生神話加以創造,使孔子成為漢代社會大背景下儒生與統治者都滿意的政治神話的孔子,進而為儒生和漢代統治者服務。

(二)關于孔子的異表神話

異表神話是政治神話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物神化的一種手段??鬃幼鳛闈h代儒生心目中神■般的存在,其在漢代書籍中留下了許多關于異貌神話的記載?!妒酚洝酚小吧咨羡醉?,故因名曰丘云”[2]1905的樣貌記載,《索隱》對此“生而首上圩頂”注釋為“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2]1906可見司馬遷抓住孔子的樣貌特征,將其夸張化,使其帶有神話色彩。同時《史記》關于“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2]1921的樣貌記載,更是有意識地將孔子進行異表神話,來突出孔子的神秘性,提高孔子的政治地位?!洞呵镅菘讏D》中“孔子長十尺,大九圍,坐如蹲龍,立如牽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4]19195等更是借用上古神話中的慣用手法對孔子樣貌進行夸張的神話構造,使孔子完全脫離于人,給人一種動物與人的結合體,進而為漢代統治者和漢儒服務。

(三)關于孔子的授命神話

歷史上真實的孔子是一個試圖恢復周禮的教育家,思想家,其著《春秋》的原因是“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鬃又灾挥?,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2]3297,目的是通過“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2]3297進而達到“撥亂世反之正”[2]3297。漢朝時,統治者為證明政權建立的合法性以及儒家思想發展的需求、讖緯的興起等原因導致漢儒轉向對孔子《春秋》經義的闡釋和運用,如“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萬事,見素王之文焉”[5]2509,并對孔子著《春秋》進行多方面的政治神化,將孔子著《春秋》神化為授命所制,如“孔子坐玄扈洛水之上,赤雀銜丹書■至”[4]19167,將孔子著《春秋》的目的神化為孔子授天命為天下制法,為后世制法,為漢制法。如“玄丘制命,帝卯行”[4]19192等。將孔子從一個“子不語怪,力,亂,神”[6]71的人塑造成“授命改制”“有圣智而無位”的政治色彩濃厚的素王授命神話,迎合統治需求,鞏固漢政權,提高儒學地位。

二、漢代孔子政治神話中的構建基礎

(一)漢代統治者的政治需求

漢代統治者的政治需求與漢代政治神話構建息息相關,是漢代孔子政治神話的構建基礎。漢朝建立之初,漢高祖劉邦為了維護社會統治,促進漢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樹立良好的漢家天子形象和加強對漢代民眾思想教化等多方面的政治因素,導致了漢高祖對孔子的政治神化,使孔子地位極大提高,獲得統治者對神祭祀的同等待遇。漢武帝時期,邊境問題、王國問題、階級矛盾激化、社會大一統的實現和漢朝政治文化的發展,使得社會急需一種新的思想取代黃老思想,而此時儒家思想經過不斷的改造與發展,符合漢代統治的需要,同時漢武帝喜好儒學,促成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為孔子政治神話構建提供了條件與支持。哀平時期讖緯的形成,儒生以讖緯解經逐步形成,加強了對孔子的政治神化,使孔子政治神話成為讖緯的一部分。王莽時期,王莽自比周公,以身作則,主張恢復周禮,而孔子的“為政以德”“克己復禮”等思想主張都是為恢復周禮而提出,故王莽的極度推崇,為孔子的政治神話構建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東漢時期,光武帝“宣布圖讖于天下”,以法律形式在全國自上而下推行讖緯,給予了讖緯極高的政治地位,緊接著章帝圍繞“講異五經異同”組織召開白虎觀會議,在一定程度促進了讖緯與儒學的融合,奠定了讖緯的最終形態,使讖緯成為東漢時期政治指導思想和引導國家發展的官方意識形態,為漢代孔子政治神話構建提供了政治神學基礎以及政權保護。

(二)漢儒的發展

漢代孔子是政治神化的孔子,其政治神話構建與漢代儒生對儒學的發展以及儒生自身對孔子的崇拜和儒生的自我分化與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政策使得儒家思想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漢朝建立后,漢初統治相對寬松,儒家思想經過儒生的發展,使得儒家思想重新煥發新機,尤其是漢武帝時期的儒生董仲舒,其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吸收陰陽五行、諸子百家思想,將孔子的鬼神觀加以改造與創新,以及有目的的神化孔子,利用“有非力之所致而自致者,西狩獲麟,受命之符也”[7]的授命說將孔子神化成受天命著《春秋》,是為后世制法,促進了新儒學的產生。其提出的“春秋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和“君權神授”“三綱五?!钡戎鲝堄狭私y治者的政治需求,為加強中央集權和用思想的統一來保證國家政治統一提供了基礎,進而受到了漢武帝的推崇與采納,為漢代孔子政治神話的構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時董仲舒以后,儒生走向分化,出現儒生方士化,以及加上讖緯之學的形成與發展,漢儒為了緩解西漢末年的統治危機,維護漢朝統治以及迎合統治者的統治需求,將孔子的《春秋》經義進行讖緯化的解釋,對孔子加以政治神化,以及東漢建立后,儒生為了迎合統治者的需求,確立東漢政權的合法性,有意識地將孔子加以神化,說成是“有圣智而無位”的素王,其制《春秋》的目的是“制法為赤制功”,維護漢政權的合法性與加強思想統治。

(三)佛教與道教的沖擊與影響

東漢時期佛教的傳入以及道教的興起對漢代孔子政治神話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漢代孔子政治神話構建提供了途徑。東漢時期,佛教的傳入以及佛教的本土化,使得佛教所宣傳的“眾生平等”“消滅欲望”“忍耐服從、刻苦修行,轉登極樂”等思想迎合了東漢統治者鞏固統治的需求,符合社會下層民眾的心理需求,對維護東漢社會的穩定以及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進而促進佛教在東漢的廣泛傳播,對當時儒家思想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故漢儒為扭轉局面,鞏固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漢儒充分發揮儒家思想的兼容性,吸收佛教思想的一些內容,歸為己用,同時借鑒佛教思想關于釋迦牟尼神話傳說,對儒家思想中的孔子加以神化與改造,其完善了漢代孔子政治神話構建。孫尚勇先生在《感生、異表和脅生——由緯書及相關文獻看西漢時期佛教對中土的影響》一文中,就通過對比緯書中孔子的感生神話記載與佛教釋迦牟尼的誕生神話,其發現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認為孔子的感生神話受到佛教釋迦牟尼誕生神話的影響[8]。故通過孫尚勇的論述與結論可以從側面看出佛教的傳入,對漢代孔子政治神話的構建造成一定影響,也為其政治神話的構建提供了借鑒基礎,促進了漢代孔子政治神話的構建和完善。同時,道教的興起與道教思想的傳播對漢代孔子政治神話構建也提供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道教的興起與當時的社會危機以及道家思想神學化息息相關。將《道德經》作為道教的經典,以老子為道教教主,并對其加以神化,以丹藥為輔,宣傳長生不老思想,借以迎合漢朝統治者和世人追求長生不老的思想,進而受到統治者和社會大眾的重視與推崇,對漢代儒家思想的發展造成沖擊,動搖了孔子的地位。漢儒為了維護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借鑒道教的某些內容,尊孔子為儒教教主,根據道教關于老子的神話構造,進行對漢代儒教中孔子的政治神話構造。

三、孔子在漢代政治神話構建中的歷史現實意義

漢代之所以產生如此多的關于孔子的政治神話,其與漢代統治者的政治需求以及儒生的發展需求息息相關。漢代政治神話中關于孔子政治神話的構建使孔子成為儒教的一個政治文化象征,維護儒生之間的凝聚力、向心力,使其成為漢代以及歷代帝王鞏固統治,加強思想文化的有效手段,同時漢代政治神話中的孔子構建開啟了漢代以及歷代帝王對孔子追封與神化,使孔子祭祀不再局限于孔門私人祭祀以及齊魯之地一方的祭祀,而成為官方祭祀,成為學生入學必拜以及教學的象征,將孔子提高到中國兩千多年來無人企及的地位,保證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為統治者所利用。但是,漢代政治神話中的孔子也受到漢代部分儒生的批判?!逗鬂h書》載“初,光武善讖,及顯宗、肅宗因祖述焉。自中興之后,儒者爭學圖緯,兼復附以■言。衡以圖緯虛妄,非圣人之法”[9]1911;“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9]1914中可以看出張衡是反對讖緯之學的,而漢代孔子政治神話多出自讖緯相關書籍,間接可推測出漢代孔子政治神話或多或少會引起張衡的批判。而東漢的思想家王充則是明確批判政治神話中的孔子,這在其《論衡》一書中有明確的論述,其認為漢代政治神話中的孔子是虛假的孔子,要求脫下政治神話的偽裝,重現真實的孔子。同時漢代政治神話中的孔子為后世所利用,清末時期的梁啟超利用緯書中有關孔子政治神話的內容,根據自己的需求,以“我注緯書”隨意發揮,重塑了孔子托古改制的政治形象,并將其推崇為孔教教主,利用其思想為變法依據,鼓動光緒皇帝實施變法運動,并為變法減少阻力,以致到當今時代,孔子的政治神話影響雖然減弱,但是其逐漸形成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文化符號,是中國文化復興的象征,以及將中國文化向海外推廣的有力手段。

四、結語

漢代政治神話中的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的奇特存在,其構建于特殊的歷史基礎之上,對漢代及漢以后歷代王朝的發展都有其歷史意義,成為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象征,維護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何平.論政治神話及有關政治范式的神話——古代政治神話論綱之一[J].天津社會科學,1992(1).

[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63.

[3]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緯書集成:中[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4]董治安.兩漢全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5]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4.

[6]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7]董仲舒.春秋繁露今著今譯[M].賴炎元,注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

[8]孫尚勇.感生、異表和脅生——由緯書及相關文獻看西漢時期佛教對中土的影響[J].四川大學學報,2016(5).

[9]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猜你喜歡
漢代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合肥出土的漢代熊形銅器足小考
漢代嶺南的貢納情況述略
漢代造型藝術與當代中國畫發展問題研究
敦煌漢簡字體特點研究
論漢代女樂繁榮的原因
漢代儒學獨尊地位探析
孔子在哪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