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謨懷疑論思想探析

2018-10-24 11:03段瀾濤
學理論·下 2018年8期
關鍵詞:休謨

段瀾濤

摘 要:16至18世紀的西方哲學界因為對認識論問題的不同看法,形成了英國經驗論和大陸唯理論兩個陣營。休謨站在經驗論哲學的立場,批判地繼承了笛卡爾、洛克等哲學家的認識論思想,并借鑒了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科學新方法,在對“觀念”的形成、因果關系的必然性等重要問題的系統考察中,形成了獨特的懷疑論思想??梢哉f,休謨是英國經驗論的集大成者或完成者,直接推動了康德批判哲學的形成,開啟了西方哲學的全新階段。

關鍵詞:休謨;懷疑論;經驗論

中圖分類號:B516.2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8-0082-02

認識論問題的崛起,是與人們對于哲學的概念,即關于什么是哲學或什么是哲學的對象等問題的看法的演進直接相關的。在《形而上學》中,亞里士多德曾把他的“第一哲學”定義為專門“研究‘有本身”,即“研究作為‘有的科學”。由此,哲學關注的是世界的根本實在是什么的問題。而近代哲學以來,哲學家不僅要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問題,也要回答我們如何才能正確地認識現實世界的問題。認識論問題成為哲學的一個重要問題,甚至哲學的最主要問題。

近代哲學相對于古希臘哲學和中世紀哲學而言,其中心和主題在于認識論問題,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經驗論和唯理論兩大思潮。從方法論的角度看,經驗論認為實證性的觀察和實驗,對于得出正確的認識是基本的途徑,因此,歸納法是獲得正確認識的思維方法;唯理論則強調數學方法在獲得正確認識和衡量正確認識方面的決定性作用,以此,演繹法才是獲得正確認識的思維方法。經驗論和唯理論分別強調了感性經驗和理性認識的重要。由此,可以說在對自然科學方法有效性的思考產生了兩種傾向,一種是唯理論的觀點,另一種是經驗論的觀點。休謨站在經驗論的立場,一方面吸收借鑒洛克、貝克萊等經驗論哲學家關于觀念與心靈、知識與對象等問題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積極吸收改造唯理論哲學家笛卡爾的懷疑主義方法、斯賓諾莎關于實體的理論、萊布尼茨關于知識的劃界和或然性知識的地位的論述等。唯理論和經驗論的發展使得休謨有可能更多地掌握最新的哲學資料,更透徹地理解那個時期哲學發展的特點,從更深刻的層面上對哲學做出總結。

另一種對休謨哲學產生直接和重要影響的是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近代實驗科學。在休謨的年代,用牛頓的實驗科學方法研究哲學問題成為打破傳統本體論哲學和思辨哲學的新嘗試。休謨就是在哲學中采用牛頓的實驗科學方法的堅決倡導者和實行者,在他看來,哲學研究要想擺脫中世紀從屬于神學的地位,就必須要采用實驗科學的方法,所以,在休謨的廣泛為人所知的名著《人性論》一書,還有一個常常為我們所忽視的副標題:在精神科學中采用實驗推理方法的一個嘗試,應當說,科學實驗方法在認識論問題上的應用,不僅是休謨哲學而是乃至近代哲學的研究方法上的一個顯著特征。

一、休謨懷疑論思想的理論內涵

1.對“觀念”形成過程的分析

洛克用“觀念”這個詞代表“一個人在思想時理智的任何對象”[1],這里所說的思想包括知覺、想象和意欲,以及較嚴格意義上的深思的思維。休謨不像洛克那樣把全部的“心靈對象”都稱為觀念,休謨提出了“知覺”的概念,并且對二者進行了區分,休謨認為:“兩者的差別在于:當它們刺激心靈,進入我們的思想或意識中時,它們的強烈程度和生動程度各不相同。進入心靈時最強最猛烈的那些知覺,我們可以稱之為印象;在印象這個名詞中,我包括了所有初次出現于靈魂中的我們的一切感覺、情感和情緒。至于觀念這個名詞,我用來指我們的感覺、情感和情緒在思維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象?!盵2]

休謨借助經驗表明,在心靈中,簡單印象總是先于它們相應的簡單觀念,而一切復合知覺僅僅由簡單知覺組成,沒有簡單知覺就根本沒有復合知覺。所以,如果心靈中的每一事項不是印象就是觀念,不是簡單的就是復合的,那么心靈中的每一事項不是簡單印象,就是由簡單印象組成的。而一切簡單印象不是感覺印象就是反省印象,而反省印象只是由出現在心靈面前的某個事項而引起的。而既然印象和觀念是心靈中出現的唯一事項,那么凡在心靈中出現的唯一的印象不可能是反省印象。這意味著,進入心靈的每一事項都是作為我們有了感覺印象的結果而出現在心靈中。這樣,天賦觀念的思想也被否定了,即如果我們不能感知或感覺到事物,心靈里就什么也沒有,而且心靈中的一切材料最終都可追溯到首先進入心靈的某些東西。

2.對因果關系之客觀性的考察

對因果關系的考察,在休謨的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當我們說一個東西是原因,另一個東西是它的結果時,我們的意思是什么?而且,我有什么權利這么說?例如,我們在感官知覺中有火焰和熱的現象;但是,我們為什么說是火焰引起熱的呢?我們有什么根據斷言它們之間有“必然聯系”呢?這種聯系并不能從對火焰和熱的觀念的任何比較中得出。那么,這種聯系的根源是什么呢?

使用《人類理智研究》的術語來說,既然原因不是一個“觀念的關系”,那它就必須是一個事實,是一個印象。但是,它本身并不是一個分離獨立的或簡單的印象;因此,它必定應歸于印象產生的方式。在日常經驗中,我們看到火焰,就通過自動聯系到熱的感覺,以至于這種心理聯想成為認識論的習慣,當我們看到火焰就想到熱的印象或者觀念,實際上,二者并沒有客觀上的必然因果聯系。因此,休謨的懷疑論就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把這種心理的或主觀的聯系誤當一種客觀的聯系。必然聯系不在對象中,而只在心靈中。然而,習慣于我們太強烈了,致使我們把它歸于那些對象。

沒有一個哲學家曾假定說,關于確定對象的知識能夠不通過經驗而以任何別的方式得到。但是休謨的否定性批判比這要深刻得多。我們沒有權利說,太陽的熄滅需要任何原因,或者,因果關系是一個關于對象有效的原則,一切事件都是散漫的和分離的。我們有權斷言的唯一聯系就是一個觀念同一個印象或同別的觀念的聯系——這就是所謂“觀念的聯想”的主觀慣例。休謨關于因果關系的建設性理論就是解釋我們:傳統哲學設定的客觀必然的因果關系是一種獨斷論,實際上因果關系是主觀世界的心理聯想建立起來的,雖然主觀性的因果關聯沒有客觀性的因果關聯具有實在性,但是離開認識論考察的本體論是無效的,因而主觀世界的真理性和確定性才是休謨懷疑論哲學的積極價值。

3.懷疑主義認識論的形成

休謨認為,對人類觀念形成過程的分析和對于因果關系之客觀性的考察,不可避免地導致兩個后果:一個是從洛克和貝克萊為代表的經驗論出發,我們會獲得理性認識的界限,經驗認識的確定性,同時會意識到普遍性真理是無法獲得的,因而導致懷疑論;另一個后果就是對因果關系客觀性考察,從認識的經驗和心理經驗的分析入手,必然導致傳統的客觀因果觀念實際上只是一個假象,不過是心理的習慣性聯想。

休謨的懷疑論哲學就是奠基于上述兩個基本的證明之上,從經驗論出發必然邏輯地導向懷疑論;從認識和心理上對因果觀念進行認識論還原,必然邏輯地導致否定因果觀念的客觀性,但是卻確定了因果觀點的主觀性所具有的客觀性。而這一結果又和前一結果相矛盾。在休謨懷疑論哲學的全部論述中貫穿著這樣一個基本思想:對人類能力的懷疑和對自然信念的依賴是人們無法擺脫的兩種狀態。由于前者,人們傾向于皮浪式的絕對懷疑,由于后者,人們在實際生活中保持了務實的態度。而這兩種狀態的對立和人類在兩種狀態之間的游移不決同樣是一種懷疑主義,是一種“緩和的”“溫和的”懷疑主義。在休謨的理論中,對認識能力的懷疑和對自然信念的心理說明是不可分割的,后者既與前者相聯系,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是休謨的信念理論的組成部分,兩者共同表達了休謨的完整的懷疑主義。

二、休謨懷疑論對西方哲學的影響

休謨的懷疑論哲學對于近代西方哲學發展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休謨提出的問題成為此后哲學家進行哲學思索不可繞過的問題。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康德就明確提出,正是休謨哲學將其從獨斷論的迷夢中喚醒??梢哉f,休謨的懷疑論對奠基于理性原則的形而上學認識論是一種顛覆,此前我們認為的必然性判斷或者說是全稱命題的客觀性和有效性都被打上了一個問號。

當康德推進自己的哲學思考時,不是從唯理論的基本立場——人憑借先天認識能力就可以建立起形而上學的普遍知識??档碌摹都兇饫硇耘小穼φJ識的普遍性的論證就從數學入手探究認識的能力和界限,從而開啟了批判哲學的理論事業。從這一點看,休謨哲學對傳統因果觀念的質疑、對傳統形而上學確定性的顛覆,成為啟發康德哲學的理論前提,并且使得康德要想推進認識論哲學,必須回答休謨懷疑論哲學所提出的問題。

休謨的懷疑論哲學不僅僅是從提出問題的角度啟發了此后的西方哲學,而且更進一步,在一些核心哲學問題的探究上,休謨的懷疑論也是不可繞過的??档伦罱K強調理性僅能在我們的經驗世界范圍內起作用,而對于物自體以及超驗世界的認識,是無效的;可以說,康德哲學對理性世界和信仰世界的劃界之所以有如此清晰的認識,正是因為休謨懷疑論哲學對諸如上帝存在問題的論證對之有直接的啟發意義。

康德在休謨的批判的基礎上,得出了與休謨基本一致的結論:從具體經驗的規定不能合法地進入絕對總體的規定,純思辨的方法不能用于超驗的神學題目。

休謨的懷疑論哲學對于西方近代認識論哲學的發展影響是深遠的,不對于理性主義哲學而言,對于休謨問題的回答程度決定著理性主義哲學的深度。與理性主義哲學對休謨哲學的批判和反駁相對應,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非理性主義的興起又從休謨的懷疑論中直接找到理論根據。所以,從這一點來說,休謨哲學對于現代西方哲學的非理性主義思潮的發展而言,又構成了認識論的最初理論來源。正是這一意義上,羅素對休謨哲學的破壞性作用給予了批判:“整個19世紀以及20世紀到此為止的非理性的發展,是休謨破壞經驗主義的當然后果?!盵3]但是,我們從反思和批判作為哲學本性的意義上看,休謨的懷疑論給哲學帶來價值恰恰是積極的,哲學要么是按照懷疑論的立場,對主體自身的認識能力和界限做出限定,不要對無法提供確定性的事物做出必然性斷定;哲學要么解決懷疑論的質疑,從更為確實和普遍的前提出發,為人類的認識提供更為堅實的基礎,進而推動哲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洛克.人類理智論:第1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32.

[2]休謨.人性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6.

[3]羅素.西方哲學史: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211.

猜你喜歡
休謨
關于休謨哲學中的觀念論剖析
休謨之死
亞當·斯密:好友相愛亦相殺
休謨哲學的三種解讀模式
一把辛酸淚:休謨的大學求職路
“不信教者”大衛·休謨:死如其生
“文人”休謨
太陽在明天升起的幾率是多少?
漫畫
懷疑與存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