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談雙色銅工藝造像藝術的源起

2018-10-30 08:39劉釗
收藏家 2018年10期
關鍵詞:蒲甘釋迦牟尼王世襄

□ 劉釗

燭影搖紅·東湖

烈烈陽空,水墨聽濤枕碧湖。

十里荷花最故城,何處輸東吳?

岸邊西樓獨貯,憶當年,春風無數。

戲蝶流連,花好少年,歡歌處處。

流光慢渡,梢上新芽舊時樹。

春簫秋笛總關情,尤甚是齊楚。

曉堤圓月飛絮,靜無人,空寂沙鷺。

難舍紅箋,遙望天涯,癡心幕幕……

雙色銅工藝,顧名思義,是在造像制作過程中將兩種不同顏色的銅通過特殊的工藝手法融合或嵌合在一起的一種獨特的造像制作技法。這種工藝既體現了古人對宗教圣物的尊崇無上,又彰顯了彼時造像工藝的高超水準。

王世襄舊藏雙色銅釋迦牟尼成道像于2015年中貿圣佳秋拍以2990萬人民幣的價格落槌成交,創造了當時國內金銅佛像拍賣成交的最高紀錄,也掀起了大家對此類雙色銅工藝的追捧和熱衷。

圖1 11世紀 雙色銅釋迦牟尼成道像 帕拉/蒲甘風格 高12.5厘米 王世襄舊藏

圖2 11世紀 雙色銅釋迦牟尼成道像 西藏/帕拉風格 高14.3厘米 美國洛克菲勒三世藏

圖3 11世紀 雙色銅釋迦牟尼成道像 西藏/帕拉風格 高14.3厘米 美國Nyjing Lam藏

此尊造像表現的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證悟得道時的形象。佛祖全跏趺端坐于半圓形須彌臺座之上,坐墊細密鏨刻卷草紋,正面雕刻獸面(Kirtimiukha),為印度習俗,意譯為“榮耀之面”; 左手在臍間結禪定印,修長右手結觸地降魔印,手指輕觸臺座,力道均衡;肉髻平緩,寶珠頂嚴;額際寬廣,下頜低收;彎眉圓目,眼露微笑,雙眼俯視,表情內??;頸部短粗,是此一時期菩提伽耶風格短頸佛顯著特色,此種風格顯然是受到來自帕拉王朝東部的緬甸蒲甘王朝的影響;胸肌挺括,身著貼體僧衣,刻畫方式為薩爾那特式,僅在左肩和雙踝部刻畫衣紋表示出袈裟的存在;右手指甲鑲嵌紅銅,在禪定印的左手、跏趺坐的雙足面上都鑲嵌白銀并鏨刻法輪圖案,為佛生三十二相之相好特質,卡墊之上亦鑲嵌、鏨刻銀質金剛杵,象征釋尊成道時玉樹臨風,巍然不動;底板保留完整(圖1)。

須彌座自下而上呈幾何收縮,凸顯整尊造像的正面三角形狀以及釋尊的健魄體態,營造動感的同時凸顯穩固,為造像增添更多威嚴大氣。須彌座分三層,中間層用高浮雕方法突出刻畫6個人物、動物,臺座正中左邊手托寶瓶的是釋尊證道時召喚并為之作證的地母,右為干擾釋迦修行的摩羅,其身左側立置的弓箭也表明了他的身份,二者形態一歡喜一憂郁,形象憨態可掬;左右回廊兩側各有象、獅一頭,大象的鼻子揮舞甩動,獅子分別左右回頭張望;所有形象刻畫可愛生動,拙趣橫生,為威嚴莊重的整尊造像點綴無窮樂趣和世間的祥和氣息。上層連珠刻畫緊致細密,下層連珠圓渾飽滿,為帕拉時期造像顯著特點。底足前部鏨刻梵文圖樣,未能詳考其意,待有緣人解讀。

《法華經》有云:

“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庇盅裕骸胺鹚删偷谝幌∮须y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

最為珍貴難得的是該件作品為合金黃銅與紅銅合鑄而成,用合金銅的黃色作為裸露在外肢體的塑造介質;而用紅銅塑造身被的紅色袈裟,二者融合的天衣無縫,相得益彰。無論從工藝難度還是美學設計的角度都堪稱絕世佳品。此種形制的造像非常少見罕有。

圖5 11世紀 雙色銅釋迦牟尼成道像 印度 高13.5厘米 國外私人收藏

往事已矣,這之后各種各樣的雙色銅工藝造像見諸于各大拍賣及交易場所,使雙色銅工藝這一特殊題材造像漸漸走近大眾的收藏而不再遙不可及,大家也都真正認識了這種大頭短頸佛源自帕拉蒲甘的歷史事實?,F在讓我們再來重新回顧一下這種雙色銅造像的獨特之處。

純銅是柔軟呈紫紅色的金屬,自然界中含銅量較高的紅銅稱作自然銅,非常少見。大多數的銅元素是與其它金屬元素共生的狀態存在,我們俗稱的黃銅、青銅、白銅就是銅分別與鋅、錫、鎳的混合共生礦冶煉而成。而所有這些各色銅中,銅元素所占的比重都是最高的,一般都高于65%,其所呈現的不同色澤都是其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與銅形成的致密效應所產生的現象。

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及收藏機構Nyingjei LamCollection各藏有一件類似藏品(圖2、圖3),同樣是雙色銅合鑄,但神態工藝比此尊略遜一籌;西藏薩迦寺也供有一尊同樣形制和做工的雙色銅釋迦牟尼造像(圖4),與王世襄舊藏最為相似;另外在艾米·海勒所著《西藏佛教藝術》中刊錄過一尊國外私人藏品,整體工藝也與此尊類似(圖5);在印度國家博物館中,也有一件體量更大的雙色銅造像,堪稱此類雙色銅佳作極品(圖 6)。

在布達拉宮、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的館藏中也有與此尊造像形制、工藝非常相近的作品,他們的突出特點是額頭非常突出,脖頸短粗,與傳統帕拉對形體的刻畫描述似有不同,但這種雙色銅鑄造工藝及金屬鑲嵌工藝的精湛表現,銅質的細膩潤澤又毫無疑問地讓他們與帕拉聯系在一起。

溯本求源,這種短頸佛是11~12世紀帕拉王朝與蒲甘王朝藝術碰撞,文化融合的結晶。地處東北印度的帕拉王朝與緬甸北部的蒲甘王朝(849~1287年)關系一直非常良好。與大部分東南亞國家不同,蒲甘王朝信奉大乘佛教,據說,有一位帕拉國王還將一公主嫁給蒲甘王子,共結秦晉之好,在歷史上兩國一直相交甚密,在佛教藝術的交流上也非常密切。所以這種具有蒲甘緬甸審美元素的帕拉造像在11世紀的東北印度廣為流傳。

在12世紀末穆斯林軍隊入侵北印度之前,帕拉王朝境內著名的佛教圣地菩提伽耶的菩提大塔中,主尊佛像被轉移并秘密保護起來。而當時緬甸的佛教依然興盛,國王派人到印度朝圣時見到佛教的圣地一片凋敝,遂發心出資修復,并將大菩提塔正面的釋迦牟尼主尊佛按照緬甸佛教造像的風格和樣式重新制作成磚雕樣式,其特點是:面相類似于童子像,頭大,前額寬闊,脖子短粗,著紅色袈裟,施觸地印。從此菩提大塔中東北印度傳統樣式的佛像就被緬甸蒲甘樣式的佛像所代替,直到19世紀末原有風格的大佛才重新安奉回原位。由于菩提大塔的示范效應,這種風格廣為摹擬并經由當時的藏西阿里地區傳播到西藏的廣大區域,并被作為一種隆重高貴的血統傳承下來。這種大頭短頸佛也作為最重要的佛像出現在布達拉宮及大昭寺等的大殿中加以供奉。

圖6 11世紀 雙色銅釋迦牟尼成道像 帕拉風格 高度不詳 印度國家博物館藏

因為世代的模仿崇拜,這種起始于印度帕拉王朝的雙色銅工藝釋迦牟尼作為一種特殊的題材流傳下來,被后世屢屢致敬仿作。一直持續到18世紀。因此我們見到的很多此類雙色銅工藝釋迦牟尼像看似與王世襄舊藏的此件十分類同但實為臨摹之作。要想真正區分哪件是11世紀時的高古作品,哪件是后世所為已經非常困難。我們不僅要從造像的工藝細度和制作嚴謹上去追尋蛛絲馬跡,更要從不同時代的審美、人文情懷去比對斟酌。

王世襄治學嚴謹,在世時多方請教,結合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意見后將此像初定為古格王朝。近幾年國際上對西藏及其周邊區域的研究漸趨細化,越來越深入。結合實物類比資料,這件應定為帕拉蒲甘風格更為確切。

釋迦牟尼造像形象有千萬種,但無論是寂靜亦或憤怒,我們都能透過與他們的對話遙望見兩千年前那位矍鑠神頤的智者,步伐穩健地行走在恒河岸邊,他的身后,是漸行漸多的信眾和對生命永恒真理,生活安詳真諦的無盡追求。

每次凝望這尊罕有的精彩造像,釋尊的智慧都仿佛凌空而至,教人向善,予人關懷,世間煩惱種種,如恒河之沙,抓住了,它有分量,放開手,它飄無影蹤。

《詩經》有云: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亡。

圖7 14~15世紀 銅鎏金雙色上樂金剛像 西藏 高16厘米 云南典藏2018年拍品

收藏,自有其文化的凝煉和附著,收藏大家之所以成為“家”,除了他們獨具慧眼的判斷,更多的是他們對文化內涵的深入理解和不懈追求,在創記錄的拍賣成交背后,我們更多應該去放眼那背后的文化風景和人文關懷……

猜你喜歡
蒲甘釋迦牟尼王世襄
中國政府援緬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復項目舉行啟動儀式
京城第一“頑主”王世襄
一個字也不提
人生只在呼吸之間
緬甸蒲甘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單
王世襄:會玩的人才能過好一生
愛唱和愛笑的大樹
一心只讀“圣賢”書
面對辱罵
治學與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