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襄

  • “頭號玩家”王世襄
    繪/李 鵬◎ 王世襄在當代中國收藏界,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王世襄。實際上,收藏只是他眾多愛好中的一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若要為他冠一個頭銜的話,恐怕“玩家”二字是最合適不過的了。玩還能玩成“家”?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愛玩又會玩的爺爺吧!一心只聞窗外事王世襄,1914 年生于北京,父親是當時的外交官,母親是一位擅長書畫的才女??v然生于書香門第,王世襄從小卻不愿意好好念書,只喜歡玩。他都玩些什么呢?百年前的北京,在民間流行著一些娛樂活動,比如玩

    藝術啟蒙 2023年10期2023-11-03

  • 王世襄的“風度”
    ☉樊國賓王世襄“錦灰堆”系列我翻閱過,其本人情況所知卻不多,后經他唯一的私淑弟子田家青娓娓道來,甚是活潑生動。玩圈兒內自稱“高手”者云,王世襄多面無表情地聽,從不夸耀自矜。覺得不著調者,理都不理;對明白可教之人,三言兩語便能點醒。此謂“真人不露相,高人不咋呼”。比如看畫,跟欣賞京劇一樣,真正懂京劇的行家是“聽戲”,聽味兒聽名堂,側坐在茶座上,偶爾看看舞臺。王世襄的朋友也都是奇人、大家,所以有人當面恭維他是“收藏家”時,他連聲“實不敢當”并非謙辭。王世襄很討

    讀者 2023年18期2023-09-21

  • “玩”到老的神仙眷侶
    舒著名文物專家王世襄,一生好玩,收藏成癡。他曾為國追回萬件國寶,幾乎以一己之力推動了明式家具的研究與收藏,被奉為傳奇。人們都說,王世襄無論面對何種情況,對文物的赤子之心從未動搖,可是在他堅定不移的背后,是夫人袁荃猷的鼎力支持。是她,以自己的傾世才情,攜手王世襄走過不凡的58年人生路,成就了一對羨煞旁人的神仙眷侶。相看儼然王世襄有“京城第一玩家”的稱號。對于玩,他確實天賦異稟,據說,王世襄八歲便能“飛檐走壁,爬墻放鴿子。一根掛著紅布條轟鴿子的竹竿上下翻飛,打

    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 2023年8期2023-09-07

  • “玩”到老的神仙眷侶
    舒著名文物專家王世襄,一生好玩,收藏成癡。他曾為國追回萬件國寶,幾乎以一己之力推動了明式家具的研究與收藏,被奉為傳奇。人們都說,王世襄無論面對何種情況,對文物的赤子之心從未動搖,可是在他堅定不移的背后,是夫人袁荃猷的鼎力支持。是她,以自己的傾世才情,攜手王世襄走過不凡的58 年人生路,成就了一對羨煞旁人的神仙眷侶。相看儼然王世襄有“京城第一玩家”的稱號。對于玩,他確實天賦異稟,據說,王世襄八歲便能“飛檐走壁,爬墻放鴿子。一根掛著紅布條轟鴿子的竹竿上下翻飛,

    戀愛婚姻家庭 2023年24期2023-09-06

  •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傳奇人生
    王新同王世襄89歲時,荷蘭王子約翰·佛利蘇專程到北京,為他頒發了“克勞斯親王獎最高榮譽獎” ,及十萬歐元的獎金;他憑一己之力,填補了中國人研究明式家具的空白,被稱為是繼郭沫若的青銅器、沈從文的服裝史之后,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第三大里程碑”;就連“老頑童”黃永玉,都從心眼里佩服他,稱他是百年罕見的奇才。出身官宦世家,曾從日本追回大批被劫文物提起王世襄,很多人都說他一生好玩,收藏成癡。他從小玩蟋蟀、養大鷹、訓鴿子、刻葫蘆,但卻門門都玩出了學問。王世襄1914年生

    北京紀事 2023年5期2023-05-24

  • 王世襄:人到老年講『六心』
    著名學者王世襄先生生于1914年,以95 歲高齡辭世,他的長壽得益于他是一個會生活的人。 王老愛好廣泛, 并從中領略和感受了生活中的諸多樂趣, 也正是由于對這些愛好的追求,他養成了一副好身板。談到養生秘訣,王世襄認為,人到老年,性情、心理都會隨著年齡的變更而有所變化, 要使自己擁有良好心態,性情、心理是很重要的,大致可歸為“六心”:常言說:“笑一笑, 十年少?!比艘獦酚^,物質生活要知足,不去做毫無意義的妄想和給自己增添煩惱的攀比?!袄蟻砬巍睍估先藰酚诮邮?/div>

    戀愛婚姻家庭 2022年21期2022-08-05

  •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和袁荃猷生死永相匹
    時間,大家對于王世襄先生的評價,是“京城第一玩家”。對于玩,王先生確實做到了天賦異稟,據說,他八歲便能“飛檐走壁,爬墻放鴿子”。玩雖玩,其實學問沒耽誤。王世襄進燕京大學,開始讀的是醫學,結果主課門門不及格,幸好選修課分數高,于是轉到文學院國文系。1941年,王世襄拿到了碩士學位。 袁荃猷就是在這時進入王世襄的生活的。袁荃猷入燕大,學的是教育學,畢業論文是編寫一本中小學國畫教材。她去找教育系系主任周學章,周先生就推薦她去找王世襄,請他來做小學妹的“論文導師”

    文萃報·周五版 2022年22期2022-06-09

  • 王世襄不擺譜
    便特意上門請教王世襄,想參考文物鑒賞家和收藏家王世襄家餐具的定制要求和標準。得知來意后,王世襄對他說:“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東西。我平時用的瓷器和日用器皿都是在街上雜貨店買的大路貨,不僅不講究,連現在一個講究點兒的成套家用細路瓷器都比不上?!蹦侨寺牶蟀胄虐胍?,提出要做一次實地“考察”,王世襄爽快地答應了。一番“考察”下來,那人得出結論:“和我之前的想象完全相反,日常生活中的王先生非常簡樸,怎么簡單方便,怎么環保好用,就怎么來,甚至有些湊合?!蓖鈬形恢袊囆g

    做人與處世 2022年11期2022-05-30

  • 《明式家具珍賞》與兩位大師
    方繼孝王世襄的專著中,費時最長,用力最多,影響最大的是《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賞》兩書。這兩書“首先脫稿的是用了二三十年才寫成的近30多萬字、有700多幅圖的《明式家具研究》,而《明式家具珍賞》則是應香港三聯書店之請,從前一稿中摘錄出部分內容,把可以拍到彩色照片的實物收入圖版編著成冊的。(《明式家具研究》序朱家溍1988年夏)不得不提起的一個人據王世襄說《明式家具珍賞》圖錄中有38幅,是承蒙趙蘿蕤先生允許用陳夢家先生舊藏拍成的。那個時候,陳夢家所藏的

    北京紀事 2021年11期2021-11-14

  • 陳夢家與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緣
    君日記陳夢家與王世襄,兩位大家年齡相仿,經歷不同,卻成為了終身摯友。二人結緣于明式家具,而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上的造詣,亦得益于陳夢家的“引領”。這背后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友誼?今年恰逢陳夢家誕辰110周年,新近出版的《陳夢家和他的朋友們》一書披露了不少鮮為人知的史料。本書作者、名人手跡收藏家方繼孝與王世襄是忘年交。王世襄生前一直念念不忘此書,并題寫了書名。歷時多年,陳夢家一生及其交往密切的朋友圈才透過這部書“公之于眾”?!耙晃辉缫殉擅男略娙?,一頭又扎進了甲

    中國收藏 2021年10期2021-10-14

  • 珍貴信札喚醒一場重要展覽
    見翁萬戈先生和王世襄先生往來書信20多通。其中,19通是翁萬戈致王世襄書信,另外5通王世襄致翁萬戈書信大多是寄信者自留底稿。這批書信資料寫于1982年至1998年間,長達16年之久,且內容豐富,大多是探討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涉獵較廣。一拍即合辦展覽眾所周知,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出身名門望族。除了收藏和研究明式家具,他涉獵很廣,包括音樂、漆器、書畫、烹飪、竹刻等方面都著述頗豐。翁萬戈先生是翁同龢的五世孫,畢生守護翁氏家族六代收藏的古書畫和宋元以來的珍稀古籍善本

    中國收藏 2021年9期2021-09-13

  • 跟著大師找樂子
    師啟功、大學者王世襄的人生活法講給他們聽。這不是灌心靈雞湯,因為人生確實可以做到那樣舉重若輕的逍遙。啟功活了93歲,他一生無兒無女,早在生前,他就把賣字畫和其他所得的200多萬元人民幣全部捐給了執教的北京師范大學,自己卻住在簡陋狹小的房子里。啟功老人去世以后,留下了滿滿一柜子遺物,大家以為留下的是一些珍貴的字畫文物古董。等柜子一打開,人們傻眼了,那是一柜子兒童玩具。原來,老人生前最喜歡的事,就是玩兒童玩具。與玩具在一起的日子,啟功老人的一顆童心永遠跳動著。

    文萃報·周二版 2021年29期2021-08-26

  • 袁荃猷:淡泊謙恭的閨秀教養
    人吧,研究院的王世襄?!碑敃r,王世襄不住在學校,住在西門外的土家花園。袁荃猷拿了系主任的介紹信就去找了王世襄。講明來意,王世襄也就毫不推辭。后來,王世襄真的給開了幾頁“單子”,袁荃猷的論文便是按照這一“指導”寫出來的。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燕京大學被日本人封校。王世襄的父親擔心兒子留在北平會被日本人逼著擔任偽職,于是讓他去重慶。王世襄臨行前,與袁荃猷話別。袁荃猷見到他時,有些驚訝,王世襄竟雙手端著一盆太平花,遞給她說:“這是家里養的,幫忙澆澆水

    藏書報 2021年8期2021-05-30

  • 童心未泯
    聚會,黃苗子、王世襄幾個人正聊天,這時范用走了過來。范用拄著拐杖,說前兩天摔了一跤。大家問怎么摔的,他說,他突然發現家里養的金魚,有兩條不停地追來追去,他不懂,害怕后面這條要吃前面那條。他好奇地盯著觀察,一不小心,腳下一滑,便摔了一跤。但他非常認真地說:“真是奇怪,它們干嗎要追來追去?真奇怪!”黃苗子指指王世襄說:“專家在這里?!薄澳阏f,是為什么?”范用扯扯王世襄的衣服問。王世襄慢條斯理地回答道:“那是金魚在產卵?!?span class="hl">王世襄話音一落,大家發出一陣大笑。只有范

    做人與處世 2021年24期2021-03-23

  • 文物專家王世襄 ——填補古代家具學術研究空白的人
    故著名文物專家王世襄老人的著作《明式家具珍賞》就是這樣的作品。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有關考工、工藝的書很少,闡述制作、技法的書更是屈指可數。像專講建筑工程的《營造法式》和專講髹漆工藝的《髹飾錄》,在傳世的圖書中是非常罕見的。該書出版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當筆者捧讀《明式家具珍賞》一書時,由衷地感到折服。這是經過“十年浩劫”之后,王世襄同志以不屆不撓的精神寫出的中國人第一部有關古代家具的專書,填補了中國幾十年來學術上的空白。有了這部書,我們尋找明代家具的資料,

    云南檔案 2020年9期2020-12-05

  • 一個字也不提
    鑒賞家、收藏家王世襄的夫人。雖然兩人在不同的領域工作,但如果沒有袁荃猷的支持與付出,王世襄也不可能成功。有一次,作家李輝采訪王世襄和袁荃猷,采訪過后,將文字整理好請夫婦倆過目。袁荃猷看完后,將上面一大段涉及她的文字畫去,還寫了幾個大字:“請不要寫這些!”李輝去他們家取校樣時,袁荃猷又大聲對他說:“你寫王世襄,何必把我拉上!”王世襄也在一頁校樣上寫道:“袁荃猷不喜歡被人提起,尤其是在講我的文章中講到她。不妨一切從簡?!奔热蝗绱?,李輝也只好按照夫婦倆的意見辦。

    老年博覽·上半月 2020年8期2020-08-17

  • 王世襄與芳嘉園小院
    □郁 風聽說王世襄要來港主持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明式家具展覽開幕式,不禁令我懷念起我們一同住了20多年的北京芳嘉園小院。他和袁荃猷夫婦二人至今仍住在那里,就是為了他的寶貝。因為那些明代家具太大太多,無法搬入有現代設備的居民樓。到了冬天,他們就要在屋檐下儲備大批煤餅和木柴,安裝火爐煙囪,每天弄火爐,一手煤黑。自從香港三聯書店出版了他那8開大本豪華版的《明式家具珍賞》以后,海外學術界才知道他是這方面幾乎唯一的專家。一些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和收藏家,只要到北京都會去拜

    老年教育 2020年7期2020-07-13

  • 吃主兒”王世襄
    巨匠、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之手。王世襄出身仕宦之家,高祖王慶云曾任兩廣總督、工部尚書。祖父王仁東曾任內閣中書,伯祖王仁堪為清光緒三年狀元,是梁啟超的老師。父親王繼曾是外交使節,一度擔任軍機大臣張之洞的秘書,清亡后在北洋政府擔任過國務院秘書長。母親金章是畫家,大舅金北樓是當時畫界領袖人物,創立了中國畫學研究會。這種身世背景,為王世襄后來成為“京城第一玩家”打下了基礎。君子近庖,自古有之,何況像王世襄這般的奇士怪杰,喜好哪一種門類,就能玩得精通,甚至玩出些人生道

    同舟共進 2020年3期2020-06-08

  • “玩家”王世襄
    想,直接回答:王世襄!01中國盛產垮掉的哥,京城盛產牛逼的爺,1914年,王世襄出生。父親王繼曾是北洋政府國務院秘書長,母親金章是著名花鳥畫家。大舅金北樓是畫壇領袖,二舅金東溪、四舅金西厓都是竹刻大師。祖父王仁東是工部尚書,伯祖王仁堪是光緒三年的狀元。他們家是文星輩出,名門之后的王世襄,早早就被家人摁進私塾,但平生不愛學習,只圖一個“玩”字。自幼年起,王世襄愛養鴿子,一養就是一生,少年時,常手持長桿在房頂上跑,訓練鴿子的反應能力。母親在房底一看,嚇得臉都白

    青年文學家 2020年4期2020-03-23

  • 暢快
    糾纏,京城玩家王世襄的衣裳也曾被汗水、露水打濕。他在京城郊外捉蛐蛐,從早上開始,直到下午也不覺得餓。王世襄那時年紀已不饒人,他捉蟲子不與年輕人爭,而是跟在后面,趴在高粱地里。地里又悶又潮,草帽、小褂、褲子都是濕的,卻依然興致不減。小東西也不輕易束手就擒,它要躲閃,又撩撥你,在草葉深處鳴叫。蟲鳴打濕一身。這個人在秋天的夜晚回家,頭發沾露,薄衣微濕,步履輕松,蟲鳴像微涼的雨點濺在他身上,每一個毛孔都是暢快的。一個人能聽到蟲鳴聲,說明這個人距江湖近,離廟堂遠。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 2019年35期2019-12-26

  • 蟲鳴打濕一身
    糾纏,京城玩家王世襄的衣裳也曾被汗水、露水打濕。他在京城郊外捉蛐蛐,從早上開始,直到下午也不覺得餓。王世襄那時年紀已不饒人,他捉蟲子不與年輕人爭,而是跟在后面,趴在高粱地里。地里又悶又潮,草帽、小褂、褲子都是濕的,卻依然興致不減。小東西也不輕易束手就擒,它要躲閃,又撩撥你,在草葉深處鳴叫。蟲鳴打濕一身。這個人在秋天的夜晚回家,頭發沾露,薄衣微濕,步履輕松,蟲鳴像微涼的雨點濺在他身上,每一個毛孔都是暢快的。一個人能聽到蟲鳴聲,說明這個人距江湖近,離廟堂遠。

    文苑·經典美文 2019年8期2019-08-06

  • 永遠的王世襄
    吟方1943年王世襄去見傅斯年,表達想進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工作的愿望,傅斯年得知王世襄是燕京大學的畢業生,斷然拒絕:“燕京大學畢業的學生,根本不配到我們史研所!”后來是梁思成接納了王世襄,從此王世襄成了李莊中國營造學社的一員。60年后《收藏家》雜志的一個作者、四川文博界的一個年輕人在四川檔案館收集材料時,意外發現當年王世襄寫給學者鄭德昆的一件殘信,這封字跡工整的信,有一部分內容也與尋找工作有關。推測王世襄當年為求職,類似的信寫過不止一封,到現在我們見到的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19年4期2019-07-31

  • 養 小
    姜米、蒜米?!?span class="hl">王世襄也喜歡做菜。他從前在京城經常騎輛破自行車,車后架上綁著大小鍋具,到朋友家中去做菜?!跋愀鬯拇蟛抛印敝坏牟虨?,被人問起人生觀,想也沒想,便答:“吃吃喝喝咯,快樂咯,自己活得一天比一天更好,希望今天活得比昨天更好,明天活得比今天更好?!辈虨懙拇蟪源蠛?,算得上是一種“養小”的態度,這在當下,從另一個角度看,也算是熱愛美食,熱愛生活,對生命的一種尊重。汪、王、蔡,仨老頭兒,一臺戲,說來說去,其實都喜愛“養小”?!梆B小”養的是小閑情、真品位。我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9期2019-06-26

  • 熱愛是最大的價值
    捧。譬如大藏家王世襄,就是市場上名副其實的“金字招牌”,令無數后輩藏家頂禮膜拜并心動不已。2003年,王世襄的收藏第一次出現在市場上——一把唐代“大圣遺音”伏羲式琴以891萬元高價成交,創下當時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8年后的2011年,這把琴再次出現在拍場上,而這一次的成交價竟然高達1.15億元。作為小眾藏品,這樣的成績幾乎令所有人驚嘆不已。其本身的價值自然不言而喻,而“王世襄”的名頭顯然也在其中起到不小作用。王世襄是20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的大玩家之一。其收

    世界知識畫報·藝術視界 2019年5期2019-05-28

  • 王世襄:會玩的人才能過好一生
    想,直接回答:王世襄!文物專家王世襄究竟有什么值得馬爺敬佩呢?答案是:會玩。一1914年,王世襄出生在北京一個文星輩出的家庭:祖父當過工部尚書,父親曾是北洋政府國務院秘書長,母親是著名花鳥畫家,大舅是畫壇領袖,二舅、四舅都是竹刻大師……于是,名門之后的王世襄早早就被家人摁進私塾,但他平生不愛學習,只圖一個“玩”字。自幼年起,王世襄就愛養鴿子,一養就是一生,少年時的他常常手持長桿在房頂上跑,訓練鴿子的反應能力。母親在房底一看,嚇得臉都白了,王世襄卻一點兒也不

    百家講壇 2019年1期2019-05-09

  • 永遠的王世襄
    京)1943年王世襄去見傅斯年,表達想進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工作的愿望,傅斯年得知王世襄是燕京大學的畢業生,斷然拒絕:“燕京大學畢業的學生,根本不配到我們史研所!”后來是梁思成接納了王世襄,從此王世襄成了李莊中國營造學社的一員。60年后《收藏家》雜志的一個作者、四川文博界的一個年輕人在四川檔案館收集材料時,意外發現當年王世襄寫給學者鄭德昆的一件殘信,這封字跡工整的信,有一部分內容也與尋找工作有關。推測王世襄當年為求職,類似的信寫過不止一封,到現在我們見到的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19年4期2019-01-14

  • 蟲鳴打濕一身
    糾纏,京城玩家王世襄的衣裳也曾被汗水、露水打濕。他在京城郊外捉蛐蛐,從早上開始,直到下午也不覺得餓。王世襄那時年紀也不饒人,他捉蟲子不與年輕人爭,而是跟在后面,趴在高粱地里,地里又悶又潮,頭上的汗珠子黃豆粒似的滾下來,草帽、小褂、褲子都是濕的,卻依然興致不減。小東西也不輕易束手就擒,它要躲閃,又撩撥你,在草葉深處鳴叫。蟲鳴打濕一身。這個人在秋天的夜晚回家,頭發沾露,薄衣微濕,步履輕松,蟲鳴像微涼的雨點濺在他身上,每一個毛孔都是暢快的。一個人能聽到蟲鳴聲,說

    讀者 2019年1期2019-01-13

  • 《刻竹小言》是怎么誕生的
    術研究所上班的王世襄收到了一封來自上海的信函。那是已多年未通音訊的四舅金西厓給他的回信。此后兩人魚雁往來,互通信息,于是就有了這批信札,也有了《刻竹小言》誕生的故事。改行竟成大師提起《刻竹小言》,學界皆知是金西厓、王世襄合作的經典之作,自上世紀70年代問世以來,好評如潮,被譽為“對竹雕作出最全面研究之作”。金西厓(1890年至1979年),名紹坊,字季言,號西厓。以號行。浙江湖州南潯人。我國近現代竹刻藝術史上繼往開來的竹刻藝術大師,著名學者啟功稱贊“于五百

    中國收藏 2018年7期2018-12-28

  • 敝帚之約,生死相匹
    然25歲之前,王世襄不知人間疾苦。他的父親是民國外交家,母親是著名畫家。他自幼貪玩,是遠近聞名的“少年玩家”,考入燕京大學后仍是玩心不改。1939年春天,他的母親突然去世,他幡然悔悟,洗心革面潛心苦讀。為了紀念母親,他把《中國畫論研究》作為論文選題。一天,一個嫻靜的女孩拿著一封介紹信來找他——她是燕京大學教育系的學生袁荃猷,畢業論文是編寫一本中小學國畫教材,因導師中無人對美術有研究,系主任便請正在研究中國畫的王世襄來指導。初見,他不禁眼前一亮,她端莊秀麗、

    37°女人 2018年11期2018-11-09

  • 敝帚之約,生死相匹
    然25歲之前,王世襄不知人間疾苦。他的父親是民國時期的外交家,母親是著名的魚藻畫家。他自幼接受中西教育,白天學英文,晚上學詩詞歌賦。課余,他常跟著清朝八旗玩家熬鷹獵兔馴狗捉獾,是遠近聞名的“少年玩家”。憑著私塾功底、家學熏陶考入燕京大學后,他仍然玩心不改,上課揣著蟈蟈,下課臂上架鷹,被老師稱為“未知數”。1939年春天,王世襄的母親突然去世,他幡然悔悟,洗心革面,潛心苦讀。為了紀念母親,他把《中國畫論研究》作為論文選題。一天,一個嫻靜的女孩拿著一封介紹信來

    老年博覽·上半月 2018年11期2018-10-21

  • 亦師亦友——張伯駒與王世襄
    “偭松居”主人王世襄斡旋購得的。古琴龍池內,左右刻有楷書腹款“大唐貞觀五年雷擊良材,雷霄監制百衲”十六字。琴音松古、清脆,無論是琴面的漆色、蛇腹斷紋、音響效果都為上品。該琴流傳有緒,入藏后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當時的收藏經過有信札為證:“世襄兄:來函拜悉!琴事已經評委會決定,今日又特提出增為一千元正數,然兄仍不免吃虧。只有代館感謝而已!脂硯已交吉林省博物館(屬館有),展覽時由館中派人與《楝亭夜話圖》一并送去。紀念會在何時開?上品何

    文物天地 2018年4期2018-09-28

  • 美食家互通有無
    4年周紹良致函王世襄,詢“桃仁絲瓜”的做法,王詳解此味,謂:“‘桃仁絲瓜一味,十分簡單,只是核桃炒絲瓜而已。但選料頗嚴格:一、絲瓜必須嫩,刮去皮,切斜刀塊,不宜太大。入鍋幾顛即出,不宜多出水。二、核桃有關節令。復日尚長在樹上,取下去外層綠肉,殼已形成,但未長實,剝出仁來,去仁上綠皮,仁呈白色,很嫩。過此時期,便不相宜。絲瓜下鍋后,再下核桃仁,少頃即出鍋。不宜加高湯,因此菜湯汁以少為宜,可放白糖、鹽、味精、黃酒少許。此味嫩而清白漂亮?!币蚴巢南奶焐鲜?,王世襄

    讀者 2018年16期2018-07-31

  • 再說王世襄版權糾紛案
    祝曉風一按照王世襄自己的說法,20世紀80年代,在出版《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賞》的過程中,在出版社轉讓這兩本書版權這件事上,他是吃了虧的。到晚年,他也一直這么認為。而且,他一直想把這口氣吐出來,直到2002年。那一年,王世襄88歲。2002年4月,周林給我打電話,說王世襄先生的一位學生找到他,這位田家青先生受王先生之托,想找個人給王先生寫這篇文章。我沒猶豫就答應了。王世襄對古代家具、特別是明式家具的收藏與研究,早于20世紀40年代初開始。當時,他

    書摘 2018年3期2018-07-07

  •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的版權公案
    三聯與文物社和王世襄先生的合作,我無緣參與,但是我因近年來的工作關系,應該算是一個知情者,特別是1990年代中期以后,王世襄與香港三聯有關《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賞》兩書的后續合作以及最后終止合作,都是我直接經手的。所以我也可以算是這場公案的重要見證人?!崩铌勘本┤摃昵翱偩庉嬕?985年8月,大型圖冊《明式家具珍賞》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它的編著者、著名文物專家王世襄先生親赴香港參加新書首發式,一時引起轟動。這是中國人有關明式家具的著作第一次呈現在

    南方周末 2018-05-032018-05-03

  • 研物立志 玩物成家
    者也”。他就是王世襄,他所抱持的生活態度、擁有的生活情趣,更是如今這個時代的稀缺品。消失的芳嘉園胡同東城區南小街路東,新鮮胡同以南,有一片芳嘉園小區。20年前,這里還叫芳嘉園胡同,灰墻、黑瓦、石階。1965年以前,芳嘉園胡同里的門牌號都是從中間向兩邊排序,正中間的清代王府桂公府是1號,往西是2號,往東則是3號。一個世紀以來,胡同里宅院的住戶不知換了多少,唯有3號,王世襄家三代人守了80多年。談起諸多玩好,王世襄曾如數家珍:“十來歲時我開始養鴿子。接著養蛐蛐

    時尚北京 2018年1期2018-01-22

  • 家具傳奇共劫波
    方繼孝王世襄,字暢安,出生于一九一四年五月。他比陳夢家小三歲。雖 然他們的年齡相仿,但經歷不同。陳夢家出生于一個基督徒家庭,王世 襄生在官宦之家,只是個普普通通的高中生。一九三四年,王世襄高中 畢業后進入燕京大學就讀,此時,已是聞名遐邇的新月派詩人的陳夢家 也來到燕京大學,攻讀容庚教授古文字學的研究生。兩年后,王世襄仍 在燕京大學文學院讀本科,陳夢家則研究生畢業留校當了教師。同年, 陳夢家和趙蘿蕤結婚,住的房子是王世襄家在燕京大學附近的園子。從 此,王世襄

    讀書 2018年1期2018-01-18

  • 因書得樓
    得樓◎ 田家青王世襄先生前往馥園吃飯,進門見到四張明式官帽椅——正是《明式家具珍賞》封面上的物件。馥園里面布置得小巧精致,幾乎全是書中的家具,里面的服務員也都是一例的明式服裝。待散席將行之時,一位穿著水紅大襟襖的女人沖下樓來,握住王先生的手不放,說她一共買了三本書,留一本,拆了兩本,撕下單頁交給工匠,作為圖樣?!坝辛四氵@本書,才有了這棟樓!”她激動地說此時又有一位矮胖的壯漢沖下樓,對師母又握手又拍肩,口口聲聲喚阿婆,又塞過來一張名片,鬧了一陣兒才離去。旁邊

    愛你 2017年14期2017-11-14

  • 燕園初識,志同道合
    張建智一王世襄老曾一再言:“我的一生過得很幸福,因有荃荃相伴!”王世襄的夫人袁荃猷,生于1920年9月20日,祖父名袁大啟,父親袁表森,母徐序云,其祖籍屬江蘇松江(今屬上海)。荃猷自小喪母,父親續弦后又生子,共有兄和姐妹五人,四女一男,兄名桓猷,也是燕京大學畢業,爾后,留學美國,定居紐約。袁荃猷自小在祖父母身邊長大。祖父曾任東北奉天中國銀行行長,外公是北洋軍閥徐世昌的五弟。在北京的袁家,也是有數的人家。她的童年,在官宦之家與書香門第中度過,可謂與王世襄有同

    中外書摘 2017年5期2017-05-13

  • 《明式家具研究》
    袁荃猷 制圖/王世襄 明式家具的“圣經”仿古家具在很多家具城都有,但經營方式很不適宜現代生活,陰沉沉的透著壓抑,好像真的把自己做成了衰落的腐朽。研究明式家具的意義也遠遠超出對具體器物及其藝術性的鑒賞范疇,明式家具的文人氣質和藝術品位對我們多年來匱乏美育的社會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教材,讓人們看到中國文化不只是雕龍畫鳳的宮廷氣象、花花綠綠的“唐人街”裝飾。二十世紀后期,明清家具的藝術和商業價值都走向一個高峰,并登上藝術品的殿堂。這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王世襄先生兩

    優雅 2017年5期2017-05-08

  • 大器晚成的“差等生”:京城最大的“玩家”王世襄
    曾是故宮人?!?span class="hl">王世襄(1914—2009),號暢安,北京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著名收藏家、文物鑒賞家、學者。他使市井的“雕蟲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寫。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門“世紀絕學”,他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2003年12月3日,王世襄從專門來華的荷蘭王國約翰·佛利蘇王子手中,接過旨在鼓勵全球藝術家和思想家進行交流的荷蘭克勞斯親王最高榮譽獎,從而成為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中國人。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8期2017-04-13

  • 點滴見人生3
    這樣評價老友:王世襄先生的“玩物”非“玩物”,而是“研物”,他不但不喪志,反而立志。他將古今典籍、前輩耆獻和自己幾十年辛苦實踐的研究成果相印證,寫出了《髹飾錄解說》《明式家具研究》《北京鴿哨》《錦灰堆》等著作。王世襄先生生前有一句名言:“一個人如連玩都玩不好,還可能把工作干好嗎?!”其實,許多被人看作是玩的東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艱苦的學問。他曾說:人生價值不在據有事物,而在觀察賞析,有所發現,使之上升成為知識,有助文化研究與發展。為祖國追討回大量文物200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8期2017-04-13

  • 玩家王世襄的嘴上功夫
    /一川煙雨玩家王世襄的嘴上功夫文/一川煙雨王世襄,號暢安,著名收藏家、文物鑒賞家、學者。他玩的東西五花八門,粗算就有蟋蟀、鴿子、烹飪、火繪、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使井市的“雕蟲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玩物并研物,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門“世紀絕學”,他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文人學庖是一種雅士之樂,自古而今,這種自尋其樂的美食名家一脈相承。善吃做、善品評,是王世襄在美食方面的另一半“絕學”。烹調圣手玩的背后,是一顆真誠喜愛的心。比如對蛐蛐,他動情地說:

    北方人 2016年20期2016-11-15

  • 玩出來的“大家”
    或是固定模式。王世襄和傅雷就代表了兩個較為極端的個案乃至類型。傅雷自己成就很高,中國傳統文化的底子也很厚,不說別的,一代宗師黃賓虹就是傅雷發現的,并且一手將其捧紅。傅雷對孩子的嚴格是出了名的,傅雷不在家,傅聰傅敏兄弟兩人發了瘋地亂跑,常常惹出事來,傅雷回來就是一頓暴打。通過《傅雷家書》,我們看到的是一位事無巨細、處處關懷的父親?,F在大多數家長基本走的就是這個路子,只是我們的修養、學識都不及傅雷而已。傅聰還算爭氣,成了名噪一時的鋼琴家。這個路數也不能說不可取

    祝你幸?!ぷ罴议L 2016年7期2016-05-14

  • 芳嘉園舊事
    洪流中。即便是王世襄,也沒能將之留住紫禁城以東約兩公里,東城區南小街路東,新鮮胡同以南,有一大片陳舊斑駁的六層板樓,這里就是芳嘉園小區。20年前,這里還叫芳嘉園胡同,灰墻、黑瓦、石階。不像現在,密密麻麻的樓群間稀稀落落的行道樹,過去都是樹比房高,爬梁上樹的娃娃更高?!?span class="hl">王世襄小時候,這一片的房頂都是踩遍了的?!崩献?、黃苗子之子黃大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60年代以前,胡同里的門牌號都是從中間向兩邊排序,正中間的清代王府桂公府是1號,往西是2號,往東則是3號

    中國新聞周刊 2016年12期2016-04-20

  • 王世襄燜蔥
    存]汪曾祺曾寫王世襄燜蔥的故事:“學人中有不少是會自己做菜的。但都只能做一兩個拿手小菜。學人中真正精于烹調的,據我所知,當推北京王世襄。世襄以此為一樂。據說有時朋友請他上家里做幾個菜,主料,配料,醬油,黃酒……都是自己帶去。聽黃永玉說,有一次有幾個朋友在一家會餐,規定每人備料表演一個菜。王世襄來了,提了一捆蔥。他做了一個菜,燜蔥。結果把其他所有的菜壓下去了。此事不知是否可靠。如不可靠,當由黃永玉負責!”此節神似武俠小說。做菜之中似亦有白菜豆腐為最難一說,平

    文苑 2015年6期2015-08-10

  • 大拙至美
    備料做一個菜。王世襄來了,提了一捆蔥。他做了一個菜——燜蔥。結果把所有的菜全壓下去了?!蓖粼魇敲朗炒蠹?,他對王世襄推崇備至,評價為:“學人中真正精于烹調的,據我所知,當推北京王世襄?!弊x到此節,心向往之。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席間各位也是見多識廣,王世襄能用最簡單、最常見的食材獨領風騷,平淡之中更顯廚神本色。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边@位孔大圣人將追求食物之精美當作了生存大義,為后世子孫開了一個錯誤的先河。還有個叫易牙的坊間走卒,本

    黨員文摘 2015年4期2015-05-30

  • 美食元老王世襄:自然,自在
    更有意思,這是王世襄美食哲學中重要的信條之一。糟香思故鄉王世襄是民國最后一位離世的美食元老,被稱為當代京城著名學者型的烹壇圣手。王世襄,字暢安,1914年生于北京,祖籍是福州,2009年去世時享年96歲。他是當代最著名的文物收藏家和鑒賞家。王老興趣十分廣泛,他喜愛古詩詞,也曾專研于音樂、繪畫、家具、竹刻等各個領域,著有《錦灰堆》。在傳統文化里,文人學庖算是一種雅士之樂。王老在美食領域的名氣和他在明式家具、鴿哨、竹刻、蛐蛐兒罐等各種民俗領域的名氣一樣為世間稱

    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 2015年4期2015-05-14

  • “暢安論壇”暨《奇士王世襄》首發式舉辦
    論壇”暨《奇士王世襄》首發式,在國際圖書博覽會上隆重舉行。在中國文化史上百年難得一見、但又不能不見的一代奇士王世襄,在世人慣常認知中就是一位“玩家”、一位在京城乃至中國都響當當的“大玩家”。座談會上,謝辰生、耿寶昌、楊乃濟、舒乙、羅楊等諸多文化學術界名流相聚一堂,追思與王世襄先生生前交往的逸聞趣事,并與現場觀眾進行開放式互動交流,暢談一代奇士生前那些足以安放人們心靈的文化軼事,高度認同他獨特的治學門徑與傳奇的人生經歷,也充分肯定了他在金石、書畫、雕塑、建筑

    出版參考 2014年18期2014-10-30

  • 不冤不樂
    王世襄喜歡說一句北京老話:“不冤不樂?!笔裁匆馑寄??就是為了自己的喜悅愛好,簡直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沒罪找罪受。比如,王世襄家里收藏了近百件明式家具,不僅擠得沒有插腳的空,還得每年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做保養,累得不得了;比如王世襄馴大鷹,“熬鷹”是重要一環,六七夜不能睡覺,右臂架著鷹滿大街溜達,到茶館與同道神聊完,再接著溜,直到天亮之后有人接班為止。而其他如漆器、竹刻、古琴、烹飪、養蛐蛐兒、種葫蘆、馴獾狗等種種,王世襄都如此“不冤不樂”地玩著。常人是難以理

    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 2014年11期2014-10-28

  • 大拙至美
    備料做一個菜。王世襄來了,提了一捆蔥。他做了一個菜——燜蔥,結果把所有的菜全壓下去了?!蓖粼魇敲朗炒蠹?,然而他對王世襄推崇備至,評價為:“學人中真正精于烹調的,據我所知,當推北京王世襄?!弊x到此節,心向往之。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席間各位也是見多識廣,王世襄能用最簡單、最常見的食材獨領風騷,平淡之中更顯廚神本色。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曾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边@位孔大圣人將追求食物之精美當作了生存大義,為后世子孫開了一個錯誤的先河。西方人的飲食,以牛肉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14年27期2014-09-19

  • 如果沒有王世襄
    家和文物學家,王世襄先生涉獵頗廣,但最重要的還是他對明式家具的研究與推廣。黃苗子回憶起20世紀50年代的王世襄時,寫道:“一部老腳踏車,后座加一塊木板,老先生一天來回四五次,把他心愛的明式家具、紫檀交椅、唐雕菩薩坐像這些稀世文物,沉重地、小心翼翼地捆在車后,自己騎著送到照相館拍照?!薄拔母铩逼陂g,因收藏的家具太多,又沒有地方可以存放,王世襄夫妻二人只能蜷縮在兩個拼合起來的明代柜子中睡覺。這就是黃苗子說的:“移門好就櫥當榻,仰屋常愁雨濕書?!薄叭次宸础?、“

    讀者欣賞 2014年7期2014-07-09

  • 王世襄吃蔥
    所知,當推北京王世襄。世襄以此為一樂。據說有時朋友請他上家里做幾個菜,主料、配料、醬油、黃酒……都是自己帶去。聽黃永玉說,有一次有幾個朋友在一家會餐,規定每人備料去表演一個菜。王世襄來了,提了一捆蔥。他做了一個菜:燜蔥。結果把所有的菜全壓下去了。此事不知是否可靠。如不可靠,當由黃永玉負責!”1991年,王世襄在《中國烹飪》第4期發表文章《答汪曾祺先生》,認為汪曾祺此說來自傳聞,有點言過其實。他很謙虛地糾正道:“又說我提了一捆蔥去黃永玉家做了一個菜,永玉說把

    飲食科學 2014年5期2014-06-18

  • 玩家王世襄當真跪求名琴?
    劉英杰王世襄(1914-2009)是舉世聞名的文物收藏家和鑒賞家,他興趣廣泛,熱衷傳統文化,能藏、能寫、能玩,被譽為“京城第一玩家”。江湖傳聞,王世襄年輕時聽說安徽貴池劉惠之家中收藏有一架名琴“九霄環佩”,心生愛慕,便有意求購。托人打聽之后,劉惠之要價兩根金條,即20兩金子,其時為20世紀40年代末期,作為一介書生的王世襄即便傾家蕩產也拿不出20兩金子。于是便有了這樣一種說法,王世襄徑直跑到當時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家中,二話不說當面跪下,求他贈送一幅元代

    文史博覽·文史 2014年3期2014-05-15

  • 治學與生活
    為了一個人——王世襄;他們,只為了一件事——紀念王世襄誕辰100周年。2014年5月是王世襄先生誕辰100周年。屆時,“嚴于治學 樂于生活——王世襄先生誕辰100周年緬懷展”將展出以王世襄親密友朋珍藏為主的王世襄先生親筆墨寶、重要文獻、手札等資料和文物,大部分作品為首次展出。每一件展品都有著背后的故事,體現出一段段王世襄先生嚴謹治學、熱愛生活的軼事。

    中國收藏 2014年5期2014-05-10

  • 王世襄:曾經的士大夫
    ,這個也只能在王世襄先生的書里匆匆一瞥了前兩年去一個朋友家玩,阿城老師說,這個公寓里藏龍臥虎啊,我說都藏了什么龍?聽到幾個名字,其中之一是王世襄,很令我吃一驚,因為我以為收藏了那么多明代家具的王世襄老先生一定是住在個四合院里啊,怎么會住在這么個城外的公寓樓里呢?后來才知道,王家那個有名的芳嘉園小院在“文革”中成為雜院,王先生的居住環境早已不復當年,收藏的珍稀家具也沒什么擺放的地方。王先生收藏不少東西,可是自己不存錢也不以此賣錢,但實在需要個地方住。20世紀

    董事會 2009年11期2009-11-28

  • “玩主”王世襄軼事
    /李培“玩主”王世襄軼事文/李培曾有一種說法,21世紀可能還會出現錢鐘書,但王世襄是出不了了。新聞提示11月28日,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鑒賞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歲。王世襄的離世,意味著中國又一位標志性的文化巨星隕落。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個人如果連玩都玩不好,還可能把工作干好嗎?”讓人感嘆的是,他玩的很多都屬于旁門偏道,卻偏又把這些“玩意”玩出了大名堂。少年的“王家二少爺”養狗、玩葫蘆、養鳴蟲,在北京城算得

    博客天下 2009年24期2009-09-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