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慣養成視域下的名著悅讀教學探索

2018-11-06 05:38丁國杰
教學月刊(中學版) 2018年30期
關鍵詞:名著習慣讀書

丁國杰

(杭州天成教育集團,浙江杭州 310021)

名著閱讀怎么教?首先要尊重測評的新常態。徐玉根老師在研究了2014—2016年浙江省中考名著測評試題后認為,測評已呈現出一種可喜的“新常態”——基于關鍵內容,考查“量”與“質”,指向有效積累;呈現原著內容,考查真實閱讀過程,指向“整本書”閱讀;設置真實情境,關注閱讀策略,指向核心價值;采用讀寫結合,考查思維品質,導向深度閱讀。[1]

落實到教學實處,有沒有一個可以圍繞的核心點、一個撬動全局的關鍵點,讓名著教學豁然開朗、有序推進,是一線教師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一、名著閱讀教學的困境與舉措

名著閱讀是落實語文學科素養的重要途徑,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們的語文課程以單篇課文為主要內容,名著閱讀長期處于一種邊緣化的地位,缺乏有效的研究和規范化形態。正因為此,名著閱讀以什么樣的形式走進課堂,又向哪個方向走去,教師在摸索探討、付諸實踐時,必然面臨一些問題。

在教學時間能夠保證的情況下,名著閱讀教學面臨的問題大致有五點:一是教學支點的問題。經典名著往往篇幅較長,教師執教時需要考慮將教學的點放在哪里。二是興趣低迷的問題。名著閱讀耗時多,相比單篇閱讀不容易讓學生擁有成就感,再加上對名著的理解有難度,學生真是“想說愛你不容易”。三是方法策略的問題。哪一類書適合哪一類的閱讀方法,不同的閱讀目的即便是讀同一本書也應該有方法調整。缺少方法,學生就有亂讀、混讀、盲讀的嫌疑。四是理解膚淺的問題。學生閱讀后,停留在對名著的表面印象上,深入不下去,收獲少甚至是無收獲。五是素養的問題。名著教學,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怎樣培養等等。

名著教學的支點問題,即以“一”帶多的問題。名著篇幅較長,精心尋找教學支點,讓它起到以單點帶動全局、以單篇帶動整部的作用是必要的。這個“一”,可以是什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文學作品閱讀的定位是:“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盵2]對文本而言,閱讀文學作品落實在“內涵”“情境”“形象”“語言”等要素之上。名著閱讀的教學支點,可在上述四要素上考慮。

興趣低迷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無法與文本世界進行聯系。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學生要敞開自己的心扉,將自己的體驗、理解融入文本的表達之中,進入作者創造的世界,與作者展開溝通交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就是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并圍繞學生當下的生活創設合理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讀、背、說、寫、畫、演、做等方式實現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

在閱讀方法上,統編教材涉及精讀、略讀、默讀、猜讀、跳讀、瀏覽、做批注等等。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使用哪一種乃至幾種閱讀方法,需要進行引導、訓練。照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結合名著自身的文本特點和文化內涵,建構閱讀方案,需要進行指導、訓練。統編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多層次構建自主學習的助學系統,幫助學生自主建構閱讀方案。關注名著導讀板塊,引導學生確定閱讀學習的任務是首先要做的。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艾德勒和范多倫提出了一本書的略讀建議(如表1)。

表1 一本書的略讀建議[3]31--33

該建議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學生確定名著的學習任務。教學時,幫助學生確定學習任務,并針對性使用閱讀方法、策略,是解決學生閱讀方法不足的有效途徑。

閱讀深度的問題,也是閱讀目的問題。艾德勒和范多倫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指出,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向你既有的理解力作挑戰,關于閱讀的藝術就是為了增強理解力而寫的。[3]13閱讀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追逐著理解力的增強。如何增強?提倡學生的頭腦運作,提倡思辨性閱讀。精心設計思辨性的問題,是解決學生理解膚淺的較好路徑。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標的。素養的培養點,不僅在基礎知識與技能上,還包括批判性思維、交流與合作能力、綜合創新能力等等。將學生封閉在有限的幾部作品中,很難達到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章新其老師認為,必須加強多元融合——內容上課內外融合、能力上多方面融合、領域間多學科整合,才能形成學生的綜合性素養。[4]在名著閱讀教學中,專題探究類的學習有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注重開發一個或幾個兼具綜合性、探究性、開放性等特點的研究性專題,是解決素養問題的最佳選擇。統編教材在名著導讀中往往設置三四個探究專題,正是對這一點的強調。

走出名著閱讀教學困境的這些舉措,哪一方面更為基礎、重要,需要進一步探索。

二、習慣回路對名著閱讀教學的啟示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沒有一個方法能夠解決所有問題。教師結合學情、學生個性實施教學時,有一個目的是相通的,就是讓學生喜歡閱讀。溫儒敏先生說,新教材為什么要設立名著導讀,就是要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想辦法養成學生讀書的習慣。怎樣養成?就有必要了解習慣及習慣運作的原理。

習慣,《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的解釋是:“長期形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生活方式?!遍L期形成、不易改變,是習慣構成的兩個必然要素。習慣如何運作?查爾斯·都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通過研究大量實例后發現,習慣的運作過程是一個由三步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著一個明顯的暗示,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為,循暗示而動。第三步,則是獎賞,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回路,以備將來之用。[5]18這個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組成的回路(如圖1)會變得越來越自動化,直到強烈的參與意識與欲望出現。

圖1習慣回路

習慣回路的揭示,對名著閱讀教學至少有以下幾點借鑒意義:

一是名著閱讀教學的導向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有良好閱讀習慣的悅讀者。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教的不應該是偉大的作品,而應該是對閱讀的熱愛?!盵6]73習慣的養成是為了獲得某種獎賞,閱讀習慣的養成應當是為了追求愉悅。學生需要了解,名著閱讀首先關乎的是快樂,從書中學習是一個快樂的、幾乎無須費力的結果。如果名著閱讀教學僅表現為任務,帶來的只是壓力與負擔,沒有人會為此而養成習慣。學生有興趣參與閱讀要貫穿終始,在此之后,才是閱讀教學的實效問題。

二是名著閱讀要成為學生的閱讀習慣,必須長期培養,提供必要的暗示。查爾斯·都希格認為,暗示涵蓋幾乎所有事物,從視覺方面,到特定的地點、一天中的某個時間、某種情緒、一系列的思緒或者特定人的陪伴等。[5]24閱讀習慣的養成是一場馬拉松,絕不是短跑沖刺。名著閱讀教學要樹立必要的全局意識,提供必要的、一再重復的暗示,給學生提供閱讀習慣逐漸養成的機會。

三是關注習慣可能改變的點,在困境來臨之前想好解決措施,在來臨時依法處理。暗示能夠觸發慣常行為,是因為它觸發了人對即將到來的獎賞的渴求。這種內在渴求驅動著習慣的養成。如果暗示和獎賞不變,新的行為同樣甚至能更好滿足內在渴求時,不容易改變的習慣就有可能被代替。習慣改變的關鍵點——拐點,也即半途而廢的誘惑點出現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確保學生的閱讀習慣延續下去。

三、合理的名著悅讀教學策略

(一)針對悅讀

1.讀什么的問題

相對于培養學生悅讀的習慣來說,讀什么是次要的。英國的愛麗森·戴維在《幫助你的孩子愛上閱讀》這本書中強調,8至11歲的孩子任何東西都可以讀,孩子正在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弄清自己對什么感興趣,并形成自己的性格。[6]9012至16歲的孩子,讀什么都行。他們需要感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需要把自己視為獨立于你并擁有自己觀點的人。[6]128讓學生成為悅讀者,教師首先就要放心、放手,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課外書來讀,容許學生讀閑書、讀和考試關系不大的書。僅僅著眼于名著本身顯然是不行的。

學生喜歡讀而被絕大多數教師、家長排斥的書,已經進入研究視野。有研究者指出,對這些“非主流讀物”無視、否定或扼殺,不符合兒童發展規律和閱讀規律的應然姿態。運用智慧,順而導之,才是合理的策略。引導學生在理解中學會運用、在比較中學會選擇、在拓展中深化閱讀,是完全可行的。[7]兒童發展專家阿曼達·戈莫強調:“不要阻止孩子去讀‘小孩子’的書。在孩子感覺適當的時候,這些書會變得不那么有吸引力,而孩子會做好準備迎接新的挑戰?!盵6]63放心讓學生獨立地擴展閱讀視野,教師做好引導交流,也許對學生的悅讀更有益。

2.怎樣讀的問題

教師要跟讀——跟讀兒童的書、學生選擇的書,跟進學生的話語表達方式、思路歷程。能夠談得來,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讀書。此外,還要包容。學生讀書,未必有解、未必有得,要包容;理解有誤、讀有偏差,也要包容??傊?,名著閱讀要適當地允許誤讀、錯讀,鼓勵連滾帶爬地讀。

要示范讀。消除名著閱讀壓力的一個最好辦法,就是讓孩子們看到你喜歡閱讀,并且與學生談論、分享你最近讀過的有趣的書。學生會通過模仿來學習,而教師要成為學生眼中的標準。教師時刻展現出閱讀的快樂,學生也會期待著在成長的過程中去快樂閱讀。

要在名著文本世界與悅讀者之間建立連接。優秀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展開連接。正是這種連接使得讀者跟文中角色進行心靈交流。這樣的連接可以在三個方面展開:文本與讀者的連接,文本與熟悉文本的連接,文本與悅讀者生活世界的連接。讓讀者與文本建立起聯系,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二)關注暗示

1.讓班級散發書香

書香班級,是指充滿了書籍、話語和故事的班級。這樣的班級建設基于一個理念——讓閱讀變得快樂、容易。班級的每個角落,書籍、雜志等觸手可及。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講身邊的故事,并盡量把故事中的人物和地點與某本書中可能看到的事物建立聯系。在這樣的班級中,教師有快樂閱讀的示范,有把書籍獎勵給學生并及時給出正面評價的習慣。

2.特定的時間讀書

有固定的時間讀書對閱讀習慣的養成來說是理想的。對于學生個人來說,可以引導他們嘗試在不同的時段讀書——公交車上、吃早飯前、放學后、睡前等等,對于班集體而言就要將閱讀固定在每天或每周都能抽出來的時段——每周二的午后半小時,或者班隊課前二十分鐘,等等。集體閱讀不一定要追求最佳時間,而是要建立起慣例,培養學生終身讀書的習慣。

3.和學生一起讀

隨著學生對閱讀內容、技巧以及策略方法的了解,他們最終會達到獨立成熟的一步。即使如此,教師也要持續不斷地發揮作用,堅持閱讀示范,或者和他們一起讀。許多教師以為學生能獨立成熟的閱讀就可以放手了,其實不然?,F實中的誘惑太多,一個表面上看來很牢固的閱讀習慣,如果沒有持續地推動也會分崩離析。

4.閱讀的釘釘運動模式

一些學生雖然具備獨立的閱讀能力,但可能不愿邁出自己閱讀的腳步。在鼓勵學生獨立閱讀方面,教師可借鑒一個成功的模式——釘釘運動模式。阿里的釘釘運動,分為兩個項目——日行五千步和日行萬步。參與者投資2元,在連續五個工作日內,完成步數即可獲得高于投資的獎勵。參與者的投資,可確保參與者認真的態度,而高于投資的回報,激發了參與者連續參加的熱情,最終養成他們運動的習慣。學生的閱讀也需要這種逐步漸進的模式。

(三)布防拐點

1.樹立閱讀信仰

查爾斯·都希格指出,信仰是使習慣變成永久性行為的要素,人一旦學會信仰某種東西,這種信仰就會擴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5]83要讓閱讀成為學生永久性的行為,必須讓學生擁有讀書快樂、讀書有益的信念,采用講讀書故事、讀書報告會、征文、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有計劃地開展“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的系列讀書主題活動,幫助學生樹立閱讀信仰。

2.約定互助同伴

樹立讀書快樂、有益的信念是必要的,當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時,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使學生養成牢固的閱讀習慣,有必要讓愛閱讀的學生處在一個團體之中,即使團體只有兩個人。12到16歲的孩子,同伴的影響逐漸增強,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約定互助同伴也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

3.制訂拐點方案

堅持閱讀的信念,表現為一種精神的力量。當力量不足、信念疲憊時,面臨誘惑,拐點即會出現。當拐點出現時,行之有效的方案是引導學生記錄下容易改變的時刻、誘因及自身的身心狀態等等。在閱讀困境來臨前,提前想好解決措施,來臨時從容處理。謀定后動,賦予學生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在名著閱讀教學面臨支點、興趣、方法、深度、素養等諸多問題時,教師要對閱讀興趣問題予以足夠的重視。習慣回路的揭示,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具有借鑒意義。針對悅讀而動、關注暗示而行、布防拐點去做,名著閱讀的教學才能循序漸進、豁然開朗。

猜你喜歡
名著習慣讀書
上課好習慣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
當你不喜歡,你就不習慣
你總要習慣一個人
國外名刊名著
好習慣
國內外名刊名著
國內外名刊名著
我們一起讀書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