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教學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缺失及實現措施分析

2018-11-07 03:39陳林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缺失

摘 要:大學教學管理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管理中就要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出發,將人本化理念注入其中,使得大學的管理模式人本化轉向。教師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充分地發揮出來,就可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大學的教學管理中注入人本化理念之后,就更為自由開放,教學管理的效率也相應地提高。本論文針對大學教學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缺失及實現措施展開研究。

關鍵詞:大學教學管理;人本化理念;缺失;實現措施

大學是中國的人才培養基地,由于教學水平有限,使得中國的人才隊伍的質量受到影響。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為大學的快速推進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但是,一些大學在教學管理中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在管理方法上也沒有推陳出新,沒有將教學管理落實到人文關懷,使得大學焦旭管理存在人本化理念確實。這就需要大學在發展的進程中對于此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

一、大學教學管理中存在人本化理念缺失的問題

(一)大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自由性

其一,大學生在學習中選擇專業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多數的大學在專業設置中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置的,也內有滿足學生轉換專業的需求,使得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了阻撓。

目前多數高校對學生專業的轉換存在局限條件。通常需要學生在大學二年級才有資格轉換專業,且要接受選專業的考試,學生的考試成績合格后才被允許轉換[1]。學生轉換專業的同時,還需要繳納高額費用,對于學生而言成為一種經濟負擔。

一些大學就沒有讓給學生轉換專業的資格,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使學生無法進行專業轉換。

其二,學生雖然有選課的資格,但是并沒有真正意義的自主性。大學設置的必修課比較多,選修的課程比較少。學生在選課的時候,選修課的數量非常少。學生沒有資格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也缺乏自主性。

其三,大學的課堂教學管理中,由于管理體制沒有及時調整和完善,教學依然維持著傳統模式,教師教學沒有實現創新,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學生在教學課堂上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學質量和人才素質培養質量難以保證。

(二)大學在教學管理中缺乏人本化

其一,教師在教學管理中缺乏自主權。雖然大學倡導學術自由,但是,大學教師的需求并不能實質意義地得到滿足。在現行的大學管理體制下,教師對于教學活動沒有選擇權,參與權也受到限制,教師的決定權和自主權都受到局限,導致教師的主體性無法實現。

其二,大學的教學管理過程中,受到行政化管理的影響,使得高校管理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問題。大學的教學部門和管理部門都采用了行政管理模式,教師對這種管理表示不滿意,但是并沒有滿足教師的意愿,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就必然會受到影響[2]。

其三,一些大學的教學管理中,通過將教學量化為指標,并對教師的科研評價進行規范。

比如,大學教師的教學評價按照課時、講課內容以及所布置的作業為重要指標。對于教師的成果,通過科研項目、發表論文的數量以及專著對教師成績予以界定。采用這樣的教師評價機制,就難以對教師的教學業績和科研成果真正意義地區分,大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難以被激發起來。

二、大學教學管理中人本化理念實現的措施

(一)大學教學管理中將教學管理的主體理念確立

大學教學管理中,要對學生實施全方位管理,就要將人本化觀念梳理起來,為學生服務,給予學生人文關懷,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溫暖[3]。

比如,大學教師在參與科研管理 中,也可以讓優秀的學生參與其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讓學生有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積累實踐經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會有所提高。

學??梢詫⑿睦碜稍冎行慕⑵饋?,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心理更加健康。

(二)大學教學管理中要給學生自主選課的自由

大學要積極開發高質量選修課,多開設選修課,降低必修課的比例。學生在選修課的時候,可以跨專業選擇學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課程,學生的知識視野得以擴展,綜合素質有所提高[4]。

(三)大學教學管理中要將教師的積極性帶動起來

其一,為了保證教師在教學中發揮主體的作用,就要將教學平臺搭建起來,讓教師有充分發揮潛力的空間,激發教師的創造力。

其二,大學教學管理中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要注重評價,做到評價多元化,將評價指標制定出來,使得評價的方法流于形式,并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實施中,沒有切實地發揮作用。

其三,大學教學管理中將激勵機制設置起來,做到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對教師的感情生活、家庭以及工作態度予以關注,為教師創造自由、和諧的環境。教師在寬松的環境中工作和學習,有助于提高教學管理效率[5]。

(四)大學教學管理中要應用剛柔并濟的教學管理制度

大學教學管理中要應用剛柔并濟的教學管理制度,就是喲啊注重柔性管理,采用彈性的管理模式,將人文關懷融入其中。管理要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求,為教師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專業限制被打破,教學細節和教學目標都符合規定。教師獲得了學術自由,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教學實現了創新。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教學管理中注重人本化,有助于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對大學教學管理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還有助于提高大學的聲譽。大學教學管理中,樹立人本化管理理念,使得高校形成更有活力的氛圍,對于促進學校的發展也就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莊萍華.大學教學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缺失及實現路徑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4(06):129—131.

[2]徐海升.高校教學管理中的人本化理念探析[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6(S2):213—215.

[3]劉盈盈,顏玄洲.本科高校教學中的“人本情懷”思想的探析[J].教學研究,2016,12(01):52—55.

[4]趙智博.大學管理中人本理念的缺失與構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0(05):149—150.

[5]王桂林.大學教學管理的人本化理念及其實現[J].職業時空,2015,36(08):83—85.

作者簡介:陳林,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缺失
大學英語教材中的“中國文化”
當下我國醫患誠信危機的現狀和成因
英語教學中詞匯文化內涵的差異和缺失因素研究
當前高校聲樂表演專業學生舞臺表現力缺失現狀與對策探討
當前中國公民意識缺失研究——以社會監督為例
淺談大眾傳媒社會責任的缺失
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失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
位居兩極的《舊約圣經》女性形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