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重組再提速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成重點

2018-11-09 06:27曹煦
國企 2018年9期
關鍵詞:國資委長春核電

曹煦

去產能背景下,央企重組的步伐正在加快。國資委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下半年央企將分層分類推進新的整合,在繼續做好集團層面重組的同時,將打破企業邊界深入推進專業化整合。行業方面,積極穩妥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企業的戰略性重組,通過重組整合加快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國資監管層看來,重組整合一直是近年來央企做大做強、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重組,央企可以在突破關鍵技術、掌握核心資源、打造知名品牌、拓寬市場渠道、提升產品品質、提高產業集中度等方面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有利于實現產業重組合作“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并購重組將成為國企改革發展的中心樞紐,強強聯合、拆分重組、混合參股、關停并轉、內部重組等多種方式的重組整合案例將持續涌現,同時圍繞著新型產業的整合也將出現。

“1+1>2”的效應正在顯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委已主導先后完成20組38家中央企業重組,并新組建中國航發、中國鐵塔兩家公司,目前國資委監管的央企數量已降至96家。最近一次重組是武漢郵科院與電信科研院,二者新組建的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于7月20日在武漢舉行了成立大會。

在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看來,央企重組整合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表現在布局結構不斷優化、重組企業競爭實力顯著增強、協同效應充分發揮、質量效益全面提升、重點改革任務不斷深化,規模實力、經營業績大幅增長,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以能源行業最近的三起央企重組為例,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重組整合重在打造發電結構的多元化,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合并是煤電一體化的典型,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則為業務互補。

例如重組前的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前者有核電業務資質和項目,后者掌握核電技術。二者重組后組建的國家電投,著力加強核電資產業務整合,在保留原國家核電平臺基礎上,將原中電投核電資產注入國家核電,建立了集技術開發、工程建設、投資運營于一體的核電全產業鏈子集團,并把核電作為集團核心業務。

從實際效果看,國家核電作為國家電投控股的產業集團,其平臺作用非但沒有弱化,反而得到更充分發揮,“1+1>2”的重組效應正在顯現。重組至今的兩年多時間,國家核電資產從400億上升到1200億元,成為我國三大核電開發投資運營商之一。此外,國家核電正在推進集團整體上市,實現核電資產證券化。

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央企重組這幾年是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共同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重組也確確實實推動了電力企業通過重組整合加快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布局結構調整、推動了資源的優化整合。

伴隨著重組預期的逐漸落地,央企的人事調整也在密集進行。中國經濟周刊一經濟網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進行了176位領導人員職位調整。其中,新任職15位董事長、2位副董事長、13位總經理、35位副總經理,原任職者大部分為退休和自然免除,也有交叉調任等情況。

內外部整合全面加快

國資委日前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指出,下半年要穩步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推動國有資本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

會議強調,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打造新能源汽車、北斗產業、大型郵輪、工業互聯網等協同發展平臺,持續推動煤炭、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資產整合,加快推進免稅業務、煤炭、碼頭等專業化整合。

會議提出要大力化解過剩產能,成立中央企業煤炭資源優化整合專項基金,探索市場化專業化重組整合模式,穩步有序推進煤炭資源整合。

國企改革重組并購從裝備制造、煤炭、火電等行業鋪開,與當前去產能的宏觀背景密切相關。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一經濟網記者,這些行業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產能過?,F象,而此次改革思路即是以專業化重組為手段,通過橫向整合和縱向兼并等多種方式,發揮規模協同效應,提升經營效率,從而化解過剩產能。

事實上除了央企問的重組外,各央企內部的整合也一直在進行。中國電建集團日前將旗下長春發電設備有限公司和長春龍源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實施整合重組。中國電建將所持長春龍源全部國有產權整體無償劃轉給長春發電設備公司,并對重組后的長春發電設備公司進行現金增資。重組后,長春龍源成為長春發電設備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長春發電設備公司對長春龍源實施組織、人事、經營、考核等全方位管控。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以無償劃轉的方式重組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和中印印刷器材有限公司,中國樂凱獲得了中印南方和中印器材的100%國有股權。此次重組是打造樂凱印刷影像材料業務全產業鏈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鞏固國內印刷行業的龍頭地位。

除央企外,地方國企的的重組步伐也正在加快。今年以來包括廣東、山西、四川等多地均出臺國企改革方案,把并購重組作為優化資產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具體“路線圖”和“時間表”。不少省份同時下達了國企改革“責任狀”,國企并購重組進入密集落地期。

以山西為例,該省國企上半年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加快推動燃氣集團重組,確保9月底全面完成;由潞安集團牽頭,10月全面完成高端煤化工重組;全面啟動省屬企業煤機裝備制造業專業化重組,由陽煤集團牽頭籌組山西煤機集團,11月底完成。

數據顯示,2018年上市國有企業共發生重組事項580件、股權轉讓120件,其中進入下半年后明顯加速,7月單月A股國企發生重組192件、股權轉讓38件,均占了接近今年以來案例數的1/3。

重組方式上,上市國企依然以橫向重組為主,目的是通過集中資源產生正向協同效應。從國企企業性質分類來看,央企和省屬國資控股國企改革動作較大(合計占比超過70%);從行業分布來看,化工、電力、交運、機械設備等板塊上市國企重組案例較多。

未來重組或將聚焦戰略性產業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對目前還剩下的96家央企如何“動刀”,難度將超越以往。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要重點圍繞國家戰略落實,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原則,繼續做好集團層面重組。

重組的方式方法也將更加多樣。翁杰明說,要圍繞央企整體資源效率提升,以優勢企業為主體,通過無償劃轉、有償收購、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打破企業邊界,推進專業化整合,實現資源向優勢企業、主業企業集中。

7月26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任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當日該小組第一次會議便提出“加快中央企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而國資委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國企國資改革發展報告》中也指出,2018年中央企業將加強對重要性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生態環境保護、共用技術平臺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重組并購。

對央企這樣的“巨無霸”而言,重組后的融合依然是現實命題。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重組不僅僅是兩家企業重組了,發布消息就完成了,它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企業內部的管理整合、文化整合、資源整合要經歷持續的很長一段時間。

多位受訪人士坦言,盡管一些央企通過重組壯大了,但從全球視來看,央企依然要提升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業績和核心競爭力。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認為,央企未來重組整合的方向主要有三個:一個是通過新舊技術的重組整合,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生產效率;二是通過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三是通過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融合,如與互聯網、大數據等的交互,實現企業生產、銷售流程的再造,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猜你喜歡
國資委長春核電
富翁借傘
長春“方艙醫院”投入使用
蛇年生人 初之氣運氣養生
中國核電生長
推出近7年,多數央企未執行:國資委“退房令”淪為空文?
國資委摸底央企債券情況
浙能電力:中國核電IPO最大受益者
歐洲主要國家核電運營情況
世界核電緩慢復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