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直播節目的現狀與對策

2018-11-09 06:18趙玉杰
聲屏世界 2018年5期
關鍵詞:問題與對策現狀

趙玉杰

摘要:目前,中國的電視直播節目在及時傳遞新聞信息的同時,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電視直播與現實生活的差距感大;直播節目制作成本高,資金短缺;直播節目膽識不足,缺乏創新;主持人應變能力弱,直播駕馭能力不足等方面。針對電視直播節目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對策有主動設置議程,占領輿論高地;拓展節目視野,體現時代主題;緊扣媒介特性,大膽融合發展;縱深內外兼顧,引進創新并舉。

關鍵詞:電視直播節目 現狀 問題與對策

在媒介融合的格局下,對重大事件的報道,傳統媒體如何在深層次上折射出媒體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如何適應變化趨勢,發揮自身優勢、更新傳播理念、轉變報道方式,是傳統媒體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必須主動發問、時刻思考、不斷求解的一道必答題。①

中國電視直播節目的發展現狀

“直播”一詞,大致有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直播”是相對于“錄播”而言的一種播出方式,即節目的后期合成與播出同時進行。第二層含義,活動現場的聲音、圖像與事件或活動的進程同步播出的形式,即“現場實況轉播”。第三層含義,運用設備技術將新聞現場發生的新聞事件轉換為電視信號,直接發射、即時播出的一種報道和播出同步進行的方式。強調記者對現場的采訪報道,即“現場直播報道”。②如今,對重大新聞事件進行現場報道,已經成為電視新聞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各類現場新聞報道已成為各家電視臺的“家常便飯”,能否打好“直播戰”也成為衡量電視機構實力的重要標尺之一。

一、積極突破但差距顯著。就中國的電視直播節目而言,節目創作理念近幾年發生眾多變化,節目創新主動性增強,且略有成效。以中國中央電視臺為例,從2000年11月27日推出的全國第一個新聞性直播報道欄目《直播時刻》(后更名為《直播中國》)開始,到2003年7月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正式開播,再到2008年,央視推出的諸如“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系列直播、“5·12汶川地震”震后相關直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及賽事直播等一系列直播報道活動,無不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也讓電視觀眾重新認識和切身體會了電視直播的無窮魅力。中國的電視直播節目也從最初的單純新聞報道為理念,逐步向追求聲畫兼備、場景生動、細節直觀,以及用強烈的現場感、參與感、融入感、震撼感來吸引觀眾的轉變。③

節目理念的求新求變,并沒有讓中國的電視直播節目水平趕上發達國家。一些在國內影響較大的電視直播節目,與國際同類節目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是全球電視直播節目制作的“領頭羊”。相較而言,CNN的電視直播節目形式更加靈活多樣,發展水平較高,整體制作水平處在世界電視直播節目的前列。④而作為中國內地電視直播節目制作單位的典范,中央電視臺在理念創新、模式轉型、實踐經驗方面雖有突破,但仍與CNN存在較大差距。

二、理念求新但模式僵化。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如何在日新月異的媒介環境下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已成為各大電視臺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對于電視直播節目而言,“主題報道”成為對抗“碎片化”信息環境的制勝法寶。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的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上,宣布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運會的舉辦權。當天9時至21時30分,北京衛視、央視新聞頻道、體育頻道和北京網絡廣播電視臺并機推出12.5小時的大型新聞直播節目《通向2022》,與億萬觀眾和網民全程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⑤這一次的主題報道,從策劃、編排到實施,無不展現了“主題報道”的強大優勢。但是“事業單位,企業管理”這種“中國特色”的廣電系統,看似靈活的發展模式,實則存在諸多發展難題,已經成為廣電系統被禁錮的“牢籠”。各級廣電系統如何在尋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與作為黨政喉舌這一核心功能更好的結合;如何在不改變自身屬性的同時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實力;如何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今天更好的實現轉型發展,都成為廣電系統突破發展不得不深思的問題。

三、實踐拓展但形式單一。中國的電視直播節目,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在不斷尋求突破,積極實踐拓展。但仍多集中于對演播室的布置、主持人的播報方式等這些常見的表層問題進行修飾,因此并不具有革新代表性。近幾年,在電視新聞直播節目的發展過程中,各家電視臺各大欄目,都在不同程度上為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而進行實踐探索。但無論是嚴肅地播報還是輕松地訴說,在形式方面都還是以演播室為平臺進行新聞傳播,沒能跳脫出演播室的局限,多對其表面進行修飾,這種改變“治標不治本”,依舊沒能打破空間的束縛。這種束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電視直播節目的根本性、創新性改變。隨著衛星轉播、移動轉播車等直播技術的發展和革新,是否可以拋棄原有的固定演播室,開創一種新的直播模式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中國電視直播節目存在的問題

一、電視直播與現實生活的差距性較大。電視直播與現實生活的差距性這一問題在以大型事件為主的直播節目中尤為突出。2015年9月3日,中央電視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暨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直播報道活動,較好體現了當前中國電視科技的進步和電視直播手段的豐富,卻存在電視畫面與現實生活的差距問題,主要表現在空間局限、時間局限、深度思考局限等多個方面。由于規模龐大,如果為了展示多方面的畫面而頻繁切換鏡頭機位,會給觀眾視覺錯亂不知所云的模糊感;若鏡頭單一,死板呆滯,又會造成觀眾的視覺疲勞,不能全方位的進行展示。其次,不同的人群對于不同方陣的興趣點不同。但由于電視直播是面向全體觀眾的,所以在每個隊伍的拍攝停留時間大致相同,這就無法滿足不同觀眾不同興趣點的要求。另外本次閱兵大直播中,有些畫面人們一看便知其含義,而有些鏡頭卻沒有時間考慮它的深層次內涵,可能需要借助專家的解讀、書報的解析才能理解。因此,電視直播與現實情況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差距感。

二、直播節目制作成本高,資金短缺。以體育賽事直播節目為例,2016年2月23日,樂視體育宣布與體奧動力正式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以27億元獲得中超聯賽2016和2017兩個賽季的獨家新媒體轉播版權。高昂的版權支出,讓越來越多的電視臺望而卻步。全媒體時代,新媒體陣營異軍突起,擁有雄厚的資本和大規模的受眾,這對以電視媒介為代表的傳統媒體來說,無疑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資本與受眾,可以說是現在電視臺最敏感的兩個話題。面對直播技術成本的不斷攀升以及電視觀眾的日趨衰減,作為事業單位的電視臺,背后沒有巨大的財團支持,很難和新媒體一較高下。

三、直播節目膽識不足,缺乏創新。對于文藝類直播節目來講,特別是大型的直播晚會,往往顧忌直播的穩妥性而不敢大膽創新。1983年開辦至今,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儼然已經成為了中國人過年的新民俗,每年除夕夜必看的電視大餐。以“現場直播”的播出形式,所有節目待到直播那一刻才揭開面紗,無疑成為了春晚最大的亮點之一。但春晚的節目形式、時長、題材等,基本都是自1986年進入成熟期后,定型并沿用至今。以2017年央視雞年春晚為例,除舞臺設置、舞美效果等,大部分形式都沒有大的突破,實際創新性難覓蹤跡。創新,對于中國的電視媒體而言任重而道遠。

四、主持人專業素質弱,直播駕馭能力不足。一個節目是否能夠成功,節目主持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白巖松在《白說》一書中分享他對于做新聞的見解:“當我們以簡單二元對立來評判事物時,內心里的秩序常常會失衡。建立在“一樣”基礎上的“不一樣”,才有價值?!雹薜癜讕r松這樣有自己思想并能在節目中把獨到見解分享給觀眾的主持人卻并不多。人們常常會見到直播節目中的主持人,出現觀點偏激、詆毀嘉賓、見解平平等諸多不盡如人意的現象。2004年,雅典奧運會賽事直播期間,東方衛視某節目主持人不顧節目的直播狀態,不斷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甚至惡言相向,詆毀中國男子運動員。類似現象屢見不鮮,電視直播節目主持人的應變能力、駕馭能力著實令人堪憂。

中國電視直播節目的發展對策

一、主動設置議程,占領輿論高地。對于物理視野和活動范圍有限的一般人來說,對當前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大都來自大眾傳媒。⑦因此,作為設置議程的重要節目,電視直播節目主動設置議事日程,讓觀眾了解和獲悉當前大事及其重要性,才能把握主動權,占領輿論高地。2015年7月31日,北京衛視就抓住2022年冬奧會舉辦城市揭曉日這次難得的機遇,主動策劃推出一場投入近千人、持續12.5小時、橫跨3個演播室、超過20個直播點的大規模直播活動。這次直播節目的成功播出,與北京電視臺積極策劃、悉心籌備、大膽嘗試、主動出擊是分不開的。

二、拓展節目視野,體現時代主題。在世界聯系愈加緊密的今天,電視直播節目想要贏得更多地關注和認可,勢必要拓展節目視野,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北京電視臺此次《通向2022》大型直播活動,不僅安排了國內的北京、張家口、承德等演播室,同時還在吉隆坡設置了演播室,近距離關注前方具體動態。吉隆坡演播室記者還采訪了不少當地華人華僑、留學生,表達他們對于祖國申辦冬奧會的期待和希望,展現出了國際視野。

三、緊扣媒介特性,大膽融合發展。面對新興媒體的猛烈攻勢,以電視媒介為主的傳統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不得不走出一條大膽融合的創新之路。電視直播節目具有現場紀實的直觀性、報道時空的同步性、傳播信息的豐富性、深化主題的情感性等特點。⑧2015年9月3日,我國盛大舉行抗戰勝利日閱兵儀式,中央電視臺對其進行了數十小時的相關直播活動。除此之外,新媒體也加入直播行列,新浪微博對本次閱兵進行了圖文直播,當天微博話題熱度排名有6個與閱兵有關的話題閱讀量過億,充分展示出了新媒體不凡的影響力。順應時代發展,理性看待媒介融合,主動行動,而不是坐以待斃,才是傳統媒體應該走的一條道路。

四、縱深內外兼顧,引進創新并舉。在2015年9·3閱兵大直播中,中央電視臺設置了6個系統、89個機位組成直播系統,還成功運用了“天鷹”二維索道攝像機、“飛貓”攝像機等新技術、新設備,從事后好評如潮的直播效果來看,這次直播無疑成為了中國電視直播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創新。⑨可以說,正是有了自主研發與外來引進的結合,才會使得現在的電視直播節目越來越有看點。因此,在電視直播節目制作與播出時,要兼顧內外,在借鑒其他國家優秀技術的同時也要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創新。只有這樣,才能讓電視直播節目更加精彩。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欄目責編:陳道生

注釋:①趙多佳,劉 星:《尋求重大主題電視直播報道的突破--以北京電視臺〈通向 2022〉大型直播為例》,《新聞與寫作》,2015(9)。

②胡智鋒:《電視節目策劃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③王立欣:《21世紀初中國廣播電視直播節目缺失探析》,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⑥白巖松:《白說》,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版。

⑦郭慶光:《傳播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⑧李 科:《中國電視直播節目的美學性》,《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6)。

⑨《揭秘“9·3”閱兵直播央視新設備》,央視網,2015/09/05。

猜你喜歡
問題與對策現狀
事業單位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校體育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信息化條件下供電公司電力營銷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問題探討
“生存關注”階段中學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高中文言文實詞教學研究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關于配電運行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