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聲樂作品創作中的風格把握

2018-11-14 08:02
戲劇之家 2018年33期
關鍵詞:曲調原生態唱腔

吳 丹

(泰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泰州 225300)

民族聲樂藝術植根于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在久遠的歷史長河洗禮發展中吸收了不同年代和時期的藝術文化特點,在藝術風格的揚棄中形成了新的發展。民族聲樂藝術有著深深的民族特征烙印,反映了不同民族在時代背靜影響下產生的創造力和智慧。在新的聲樂藝術發展時期,研究聲樂作品的不同風格,才能深層次的探討不同聲樂作品創作的背景和藝術風格。

一、曲調創作中的風格把握

聲樂作曲家在進行創作時,會把不同民族的民俗特點和藝術風格進行糅合和再創作。為了使得音樂作品的曲風更貼近民族的特點,作曲家會對民族的傳統聲樂作品和原生態民謠進行再加工和創作,在作曲時有意識凸顯民族特點,在曲調創作中注重風格把握。

對于曲調創作在音樂作品中的體現,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和闡述。

一是對聲樂作品曲調風格的把握。在民族音樂中,曲調是反映其民族音樂風格的重要元素,原生態的民族曲調給當代民族聲樂作品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素材。民族聲樂作品的曲調風格把握中,對民族音樂中的原聲生態因素進行吸收和借鑒,對曲調進行豐富完善和再加工,讓原生態音樂煥發新的生機。作曲家在進行曲調創作的風格把握時,可以將原生態的民族音樂作為創作的母本和范例,在創作匯總加入個人對民族聲樂的理解,保留民族音樂的主要特征,使得新創作的民族聲樂曲調也帶有鮮活的民族特色。

二是戲曲曲調風格的把握,戲曲是民族音樂的重要形式,包含著民族深刻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底蘊,戲曲曲調的風格把握也在左右和影響著民族聲樂作品的風格,戲曲作品的音樂形象更加立體和飽滿,能夠為聲樂創作提供更加情景化的素材,展現民族聲樂作品的風格和魅力。

二、語言創作的風格把握

音樂作品的民族化主題離不開民族語言的表達和推動作用。聲樂作品的風格不僅僅取決于曲調和旋律,樂曲中的語言表達也是彰顯音樂作品風格的重要方式。

在具體的語言創作上,一方面聲樂作品的語言要具備民族文化和習慣的鮮明特征,利用民族語言來恰當彌補曲調風格的把握,是對整個聲樂作品創作的有益補充。因此,在分析聲樂作品的創作風格時,也要把作品中的語言風格作為研究和分析的對象,通過語言這個直觀的展現,突出民族音樂作品的風格。不同民族有著獨特的語言,利用民族語言進行聲樂創作可以增加音樂表達的連貫性和流暢性,更加深刻的表達和展現民族文化和特征。

作品創作中對民族音調和節奏的把握。不同的音調和節奏表達了不同的音樂情感,如內蒙古民歌有曲調悠遠綿長的“長調”和短促規整的“短調”。長調民歌《小黃馬》《遼闊的草原》《金色圣山》用抒情伸展的語言和曲調歌頌了內蒙古草原、山脈、藍天、白云等反映內蒙地域特色的景色和風光;短調民歌題材廣泛,選材幾乎涉及內蒙人們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情歌、酒歌、婚禮歌、祝壽歌、敘事歌、搖籃曲等歌種。

三、唱腔創作的風格把握

不同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在自然環境和地域特色的影響下,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這種特色也影響了聲樂作品的唱腔風格的確定和把握。在唱腔創作風格把握中,曲作家融合我國傳統戲曲和原生態民歌的這兩種風格的唱腔創作,吸取這兩種唱腔的特點和風格,成為民族聲樂作品創作中把握風格和體現民族特色的重要方式。

第一,戲曲唱腔的把握。戲曲唱腔指戲曲的曲調和唱段,還包括演唱程式和舞蹈動作。戲曲唱腔有京劇、昆曲、高腔、棒子腔、評劇等多種戲曲形式,戲曲唱腔也因地域、文化、民族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在戲曲的創作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在民族聲樂作品的唱腔風格創作中,吸收了戲曲藝術中“寫意”的藝術表現形式,將戲曲文化的故事性和藝術性進行合理的借鑒和再創作,在唱腔、吐字、技巧、表演等方面吸取戲曲的藝術表現形式為聲樂創作所用。

第二,對民族原生態唱腔的風格把握。原生態的聲樂作品脫胎于最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活,是人民生活的真實反映和寫照,最能代表民族的文化特征。原生態的唱腔在歷史發展演變中,在保留了原生態民族藝術的特點之外,也融合了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發展。

四、結語

民族音樂帶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背景,是對在歷史的演變和時代的變遷中各民族人們文化和生活的寫意和總結,在長久的流傳中得到人民的喜愛和傳唱。民族聲樂作品也是對我國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聲樂藝術的補充和拓展。

猜你喜歡
曲調原生態唱腔
Wake up, Bunny
“任派”唱腔——憶任哲中
經典唱腔 適才做了一個甜滋滋的夢
優秀唱腔《徽匠神韻》
布谷鳥
小戲唱腔之“體” 略說
原生態靜寧蘋果
眉戶《百戲圖》《曲調名》考論
“原生態”土榨油存安全隱患
“天籟”般的原生態自然之美——由《莊子·齊物論》觀原生態自然之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