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大學生的影響

2018-11-14 10:17張倩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長江叢刊 2018年25期
關鍵詞:物質性哲學馬克思主義

■張倩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背景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產生于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提供可能性與無產階級改造世界理論需要相結合的偉大結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所固有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以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都逐漸尖銳起來了,歐洲三大工人起義運動表明,工人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生活于這個時代的工人階級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運動,必須要有相應的哲學體系作為理論和精神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相統一的哲學,其產生恰好迎接了這一偉大而迫切的歷史任務。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理論來源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哲學和科學也在不斷發展。就哲學方面而言,德國古典哲學則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來源。那么在科學方面,尤其是自然科學方面,能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達爾文的進化論和細胞學說的創立為新的哲學產生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奠定了重要的自然科學基礎。二者發展使馬克思哲學的產生具備了思想理論上的必要性。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內涵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徹底實現物質性和革命性的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在自然觀上堅持唯物主義,而且在社會史觀上也堅持唯物主義,它和各個學科又是緊密相連的,其辯證的唯物主義思維方法往往體現在政治、歷史以及社會科學等領域當中。另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所獨具內涵的唯物史觀,更是把其所倡導的唯物主義發展成為完全徹底的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與階級性密切相關,并集中體現為它的實踐性和批判性。馬克思指出,“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性的”。[1]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2]以往的舊哲學極大程度上體現著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維護剝削者的地位和利益,全面為剝削階級及其代表服務。馬克思主義哲學則是反映無產階級即廣大工人階級訴求的徹底革命哲學,它毫無保留并公開大義的為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服務,堅決代表和維護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消滅剝削,消滅階級,最終實現全人類的解放作為目標和責任。它是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最好的勞動工具和最銳利的思想武器。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始終堅持科學性和歷史性的哲學

科學性就在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一開始就承認世界的物質性,世界的真正統一在于它的物質性,即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活動也是物質的??茖W性很明顯的標志就是其遵循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并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實現主觀與客觀相統一。與此同時,科學性還強調要用聯系、發展、矛盾和創新的觀點看問題,不能以孤立、靜止、片面和守舊的思想看問題,否則不僅會妨礙自己的成長,也會阻礙他人的成功成才。從而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并不是一層不變地在繼承與延續,而是在批判的過程中、在辯證否定的過程中繼承與發展的,按其本質來說,它是科學的,即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正是由于它的批判性,才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立場上,極具科學時代精神。最重要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將用來指導我們更好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生活。所以,其得出的結論和理論并不是依據某種既定的抽象的、感性的和表面事物的標準得出的;恰恰相反,它是在對大量的客觀事實進行透徹且嚴謹的反復研究后得出的具體的、本質的和必然的趨勢規律的反映。它與時代緊密相聯,引領時代方向,切實指導實踐。

馬克思主義哲學始終在尋覓社會真諦中前行,從社會發展的規律、社會歷史的主體和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出發,推動社會發展。它從人這個現實生產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和社會存在與發展所必需的物質資料,進而必須從事生產勞動來滿足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這一客觀事實出發,明確地揭示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以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規律。從而根據這些規律對社會發展的每一具體形態和歷史階段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原因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深刻揭示符合規律的社會演變進程,明確人類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社會的必然發展趨勢。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深刻揭示實踐性和現實性的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指出,“勞動促進了人腦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以勞動為原初、根本形式的實踐活動在人腦中得以‘內化’,從而產生了人所特有的認識結構和認識圖式,形成了專屬于人的認識能力?!保?]從而可以看出實踐活動一開始就是社會的,人的認識結構也是社會的,人的認識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取決于實踐活動。實踐性不僅體現在人能動的認識世界,而且更體現在人可以按照客觀規律改造客觀世界,即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保?]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實踐觀的雛形,知曉實踐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并且包含著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和科學實驗活動三大基本活動,體現了人類社會活動的實踐性和直接現實性。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對自身的關系只有通過他對他人的關系,才能成為對他來說是對象性的、現實的關系。在實踐、現實的世界中,自我異化只有通過對他人的實踐的、現實的關系才能表現出來。通過異化勞動人不僅生產出他對作為異己的、敵對的力量的生產對象和生產行為的關系,而且生產出他人對他的生產和它的產品的關系,以及他對這些他人的關系?!保?]從中可以看出,人的對象性活動是實踐的和現實性的,異化勞動也是在實踐和現實的世界中進行的,不僅具有實踐性,同時也具有主客觀相統一現實性。異化勞動中勞動與其產品、對象和人的異化以及人同人相異化,這些都體現了在異化了的勞動中,勞動者為生產過程,是實踐了的生產過程。體現了主體作用于客體,并通過客體反映出來的物質性的實踐活動,同樣也是規律性和現實性的活動。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顯著特征

一是世界物質性,即整個世界是物質的世界。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也是物質的,所以說世界具有物質性,整個人世界都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得以產生的物質前提,二者的發展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共同體現了世界的物質性,與此同時,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決定力量,進一步集中體現了世界的物質性。二是人民主體性,即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還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更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列寧曾指出,“在不斷前進和發展的社會實際說明著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且只有無產階級才能成為現代人類文明的最重要的支柱,無產階級的勞動不僅創造除了無數的財富,在此基礎上更是創造了全人類的現代文明?!保?]深刻闡釋了人民群眾不僅是歷史主體,更是歷史的創造者。三是本質實踐性,即用實踐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從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并深刻指出人與世界的關系實質上是以實踐為中介的人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的關系。人的產生和發展,都是以實踐為基本方式和標志的,人們通過物質生產勞動的實踐活動來獲得物質資料,進而用實踐去認識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實現主觀與客觀具體歷史的統一。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大學生的影響

首先,有助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夠指導大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并教給他們用聯系、發展、矛盾和創新的觀點全面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從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做出價值選擇,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堅定理想信念,做出自己認為合理并合適的選擇。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即將步入社會的關鍵時期,這時候所產生的思想,所樹立理想信念,將是一生受用的,所以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將會更好地指引其走向光明,避免誤入歧途。

其次,有助于大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同時也是大學生應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推崇創新精神,用辯證的否定觀看待問題,對現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又包含對現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就其本性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只有具備批判創新的精神,大學生才能在專業上有所突破,在實踐中敢為人先,在生活中靈活應對,做到人的全面發展,從而提高道德修養,豐富精神世界。身為青年大學生,肩負著祖國的希望,只有樹立創新意識,才能為社會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更好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共同富裕和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再次,有助于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客觀性物質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實踐活動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顯著標志,人類的實踐史說到底就是一部創造史。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與歸宿;正確的認識能夠促進實踐的發展,錯誤的認識則會阻礙實踐的發展,故要認真投身實踐,總結實踐經驗,不論是學習書本和向他人學習的直接經驗,還是參加實踐獲得直接經驗,都是獲得知識的途徑,都能鍛煉自己,提升自己認知水平,更好的指導實踐,進而在實踐中獲得生活的真諦。

最后,有助于大學生自愿無私奉獻。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而作為大學生,擁有無限的青春活力和飽滿的精神狀態,更應為祖國建設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積極自愿參加支教計劃,深入貧困地區服務,定時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送人溫暖,心生和諧,甘愿奉獻,在社會的奉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拋棄精致的利己主義,做到心中有他人,秉持集體主義的思想理念,團結合作,先人后己,無私奉獻。不論大學生在校還是走向工作崗位,都要堅守初心,積極向上,愛崗敬業的同時,無私奉獻。時刻謹記雷鋒精神,堅持以德樹人,多做貢獻,心中時刻有人民群眾,實事求是,甘于奉獻。

猜你喜歡
物質性哲學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菱的哲學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地理詩學的批評實踐:評《海明威的地理:親密感、物質性與記憶》
小包哲學
景觀建筑設計的色彩研究
晾衣哲學
幽默哲學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