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項目驅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以許昌學院樓頂太陽能項目為例

2018-11-14 10:17范麗波許昌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長江叢刊 2018年25期
關鍵詞:許昌樓頂太陽能

■王 鵬 范麗波/許昌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高等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途徑,更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應用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對我國高等教育和高等學校提出的新要求。創新的基石是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而大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需要構建良好的實踐平臺。到目前為止,高校實踐教學平臺的搭建還存在如下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學生自身及創新教育方面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1)創新意識不強,缺乏自信,不善于充分利用和積極創造條件。(2)創新知識基礎薄弱,往往不能把握本學科最新發展的動態。(3)思維缺乏創新。(4)創新成果貧乏,創新技能不強。由于學校辦學的壓力,設施不足,減少了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常常是閉門造車,嚴重影響了學生創新技能的提高和創新成果的實現。第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1)實驗、實習、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基本上屬于已知領域的知識驗證和重復,缺乏實驗技術、實驗設計、實驗方法和獨立從事實驗工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因而很難形成創新實驗研究能力。(2)目前大部分產學研合作僅僅局限于教師,只有極少數學生有參與產學研機會。(3)實驗教學、生產實習、課程設計以及產學研的研發中心,各自發展,互不協作。

針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能否借鑒下國外在創新教育方面的成果呢?美國在創新教育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大學不斷進行教育創新,堅持一個“中心”、三個“結合”,即以學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科學與人文相結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另外,注意大學與工業界的密切合作。美國在200多所大學中建有1000多個各種類型的大學與工業界的合作研究中心,研究經費主要來自政府和工業界,這些研究中心為大學與工業界的科技創新人才提供了合作研究與創新的舞臺。由美國經驗我們可以看到校企合作、教研相長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起了重要作用。

基于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美國成果經驗的借鑒,適應許昌學院的辦學方針:致力于培養實基礎、強能力、有個性、富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耙詫W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教學和研究相結合”為指導,面向大學生應用能力培養,以許昌學院樓頂太陽能項目為例建設新能源發電及存儲創新平臺并進行相應的實踐教學及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有機整合校內實踐環節(實驗、課程設計)、校外實踐環節(生產實習)和校企產學研三個實踐環節,形成由校外生產實習基地、校內實驗室和校企聯合研發中心共同組成的、面向全體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的學生實踐創新平臺,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及應用能力。并建立以研發中心為橋梁,協調校內外學生實踐環節的運作機制,促成實踐環節的協作和相長,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的多贏局面,切實促進大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

一、構建實踐創新平臺

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大平臺不是一個簡單的、獨立的場地而是由所有實驗室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支撐的一個綜合平臺。雖然這個創新平臺已初步成形,但是由于該平臺覆蓋的面比較廣泛,運行起來還沒那么經驗可借鑒。因此,我們以許昌學院樓頂太陽能項目為例構建實踐創新平臺。

新能源發電及存儲是許昌學院近幾年來著力發展的研究方向之一。圍繞該方向,2009年和2010年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先后被評為省級和國家級特色專業;2010年電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第五批河南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1年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實驗室獲批許昌市重點實驗室;2012年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獲批河南省重點學科。其中,2011年獲批的許昌市重點實驗室——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實驗室的主要分室之一就是一期投入180萬元籌建的光伏實驗室;該實驗擁有THRPWD-1型屋頂太陽能發電站測量系統、THRPTY-1型太陽能光伏發電實驗系統、快速PCB制作系統、插件總裝復合生產線1套,貼片機2臺、回流焊機1臺、工作臺移動式加工中心1套等大型設備。以上實驗設施的建設為本項目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硬件支持。本項目旨在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使之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結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在承擔實驗教學的基礎上,構建開放性的創新實踐平臺。將實驗教學、學生工業實習和創新實踐活動相結合,形成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具有延續性的實踐教學新模式。

第一,鞏固、規范現有的校外生產實習基地,開拓新的學生實習創新基地。目前,新能源發電類校外生產實習基地有13個,數量和質量都可以達到本科工業實習的要求。但是,這些實習基地主要關注學生實踐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鍛煉還是存在不足的。因此,要開拓另一類新的學生生產實習基地,比如許繼集團的研發中心,該中心正在做光伏發電相關的研發工作。目前我校和許繼研發中心的合作還停留在教師層面上。從2010年開始,我校就陸續選派年輕教師加入該研發中心的研發團隊,并且已經合作研發了一批校企合作的科研項目及申請了多項專利。但是,我們還沒有嘗試過將我們優秀的本科生選派到該研發中心進行創新實踐。通過與該中心的負責人的初步溝通,這個想法是可以試行的。

第二,完善校內實驗室建設和運作管理,增加實驗室的開放性。目前,圍繞新能源發電方向,我校主要依托光伏實驗室、太陽能電池材料制備實驗室以及學生創新實驗室。這幾個實驗室完全可以提供學生創新實驗的硬件需求。但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開放程度不夠。其主要原因在于實驗室建設和運作管理方面的問題。實驗室現在主要是由相關教師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一方面導致教師忙于管理實驗室及平時的授課任務而無法做到學生隨時都能到這些實驗室進行創新實驗;另一方面,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完全的調動起來,培養不起來主人翁意識。學生內心中往往并不把實驗室作為自己的一個創新的場所,很難發自內心地去愛護它,自覺地維護它?;谏鲜龅膯栴},我們擬將學生也納入對實驗室的管理中。學生做日常的管理,而教師作為監管就可以了。這樣,既能充分地實現實驗室的開放性也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創新及應用的積極性。

第三,促進教師工作室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加強校企聯合研發中心的建設和規范。近年來,校企合作研發中心不斷獲得立項并籌建。構建新能源發電及存儲創新實驗平臺是一個重要的支撐。有了這個研發中心,我們和企業走得更近了,我們教師在進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會及時反饋到教學實踐中。同時,部分優秀的學生也可以參加到該研發中心的工作中。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科技創新的機會;另一方面學生也給教師以技術和人力的支持。

二、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許昌學院樓頂太陽能項目的建設,培養、建設一支精于、善于開展產學研的教師隊伍,把建立高質量的教師研究性教育群體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證。探索許昌學院樓頂太陽能項目的有效運作機制,切實提高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增加學生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數量和質量。通過許昌學院樓頂太陽能項目,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構建生產實習基地、實驗室、教師工作室的互動、協作,建設校企聯合研發中心,以研發中心為橋梁,協調校內外學生實踐環節,真正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以及在應用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二,企業專家進校園。長期以來,我校與許繼等大型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聘請劉甲申、李瑞生等專家學者擔任客座教授為我們的學生進行授課。在授課的過程中將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時地帶動課堂中和學生進行探討,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始終和生成實際相聯系。與此同時,我們還舉辦了企業專家進校園系列學術講座。通過授課及學術講座等形式使我們的課堂和企業緊密相連。

第三,多元化的授課模式。我們以往的授課模式都是課堂灌輸式,效果不是特別理想,理論和實踐脫節。通過學生實踐、創新及應用平臺的建立,我們的授課模式也可以實現多元化。學生和老師的交流不僅限于課堂,學時隨時有問題隨時溝通。一方面,以許昌學院樓頂太陽能項目做帶動,教師所進行的研發課題也可以讓學生參加進來,在課題研發的過程中寓教于實踐,而且,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也不單單是師生關系更多時候應該是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創新實驗室就是學生和教師共同研發和工作的場所。另一方面,將課堂搬到車間。我們的教師帶隊去工廠實習就是將課堂搬到車間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在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及時解答或講解。我校已把屋頂太陽能項目搬到了學校,使得學生不用出校園就能進行應用研究及實習,教師也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將課堂搬到屋頂,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現場授課。

許昌學院樓頂太陽能項目,緊緊抓住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地處中原電氣谷的區位優勢,與產業結合,深入進行產學研合作,掌握新能源發電及存儲的核心技術,突出學科方向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突出應用和成果轉化,將學科建設、教學和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將科學研究、中原經濟區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緊扣產業需求,建設新能源發電及存儲的大學生實踐創新平臺,提高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最大可能地擴大受益面,使專業內每一位學生都能受益。在基于項目驅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過程中,形成了教師工作室、實驗室和生產實習基地的互動機制,促進校企聯合研發中心的建設,形成企業、學校、教師和學生多贏局面。通過許昌學院樓頂太陽能項目的建設和運作,增加學生與企業的溝通了解,增加學生的就業渠道,提高學生就業率,也幫助企業選擇人才、培養人才和穩定人才隊伍。規范和加強了教師工作室的建設。根據教師的研究方向和特長建設教師工作室,對工作室提出明確的管理和考核目標,將教師吸引學生進入工作室納入工作室的考核,建設教師工作室與企業聯合研發中心,實現教研相長。加強了許昌學院樓頂太陽能項目的建設和管理。實驗室建設與產業的發展能夠互動,增加實驗室的開放性和實驗教學中的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實驗室教師的專業水平。優化了學生生產實習環節,改變生產實習教師的指導方式。在現有的生產實習基地的基礎上,拓展新的生產實習基地,并在教師工作室的基礎上建設與實習基地共建的聯合研發中心。設計并完善許昌學院樓頂太陽能項目的運作機制,確保平臺的不斷改進和提升。組織了具有能面對未來社會挑戰的教師團隊,不斷調整教育策略,把建立高質量的教師研究性教育群體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證,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猜你喜歡
許昌樓頂太陽能
務虛筆記
瞿曉鏵:讓太陽能走進千家萬戶
初到許昌
太陽能維修等
割草機
許昌詩群
神兮 魂兮——感懷于許昌水系建設和曹魏古城修復而作
在樓頂
許昌青春詩會
樓頂慢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