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的中國兩難

2018-11-17 11:57王義桅
公共外交季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悖論一帶一帶一路

王義桅

前不久,筆者參加外交部亞洲司組織的東盟東增區(菲律賓南部、文萊、東馬北部、印尼北部經濟增長區)考察宣講團,任團長赴馬尼拉、文萊、沙巴、吉隆坡、雅加達訪問,與東南亞政界、學界、企業界和媒體交流“一帶一路”如何對接東增區,深感“一帶一路”的中國兩難。本文對此進行了梳理。

“一帶一路”實踐中常見的悖論

“一帶一路”闡釋和實踐中,常常遇到各種悖論,體現了中國的兩難。

第一,時間與空間的悖論?!耙粠б宦贰迸c古絲路的關系要拿捏好,說沒有關系,人家怎么支持?說有關系,是怎么樣的關系?“一帶一路”“源于古絲路又超越古絲路”,不是復興古絲綢之路,因為古絲綢之路主要是文化、貿易交流之路,“一帶一路”是新型全球化,激活絲路記憶和絲路精神,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臻g上,《愿景與行動》將“一帶一路”定位為“區域性合作架構”,后來中國提出“基于歐亞大陸不局限于歐亞大陸”,“經營歐亞大舞臺,世界大格局”,國內外學者中出現了“中國過度擴張”的聲音或指責中國不透明,但究竟包括哪些國家則含混不清。

第二,內涵與外延的悖論。中國強調“一帶一路”秉持開放包容理念,誰都有份兒,許多老外就問:這不就成為全球代名詞,沒有意義了嗎?中國為投資、貿易統計方便,用了六大經濟走廊沿線國家說法,報道中常出現沿線國家、參與國家、相關國家概念,這種區分也是不得已,一些國家怕被分為三六九等?!耙粠б宦贰钡摹拔逋ā?,不同東南亞國家理解各有側重,菲律賓杜特爾特總統提出“build build build infrastructure”(大建特建計劃),傾向于把“一帶一路”就理解為基建;文萊則把它看作助力本國實現經濟多樣化的希望。

第三,名與實的悖論?!耙粠б宦贰碧岢鲋熬筒桓恪拔逋ā眴??沿線國家與參與國家如何區分?我們修的路算不算“一帶一路”?一些國家知道“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大戰略,就訛上了中國投資、承包項目,漫天要價。我們必須明白,自覺建設“一帶一路”和盲目推進五通,是有本質區別的?!耙粠б宦贰笔强椌W、布局、造勢,既是國家大戰略,又是國際大倡議。

第四,新與舊的悖論。希臘東南部的比雷艾夫斯港在“一帶一路”提出前就有,怎么成了帶路項目?東南亞國家也有類似疑問?!耙粠б宦贰北M管是新生兒,但只是倡議,激活已有、未來的合作項目,實現互聯互通而已。

第五,破和立的悖論。在國際體系里,中國角色小荷才露尖尖角,如人民幣國際化對沖美元霸權風險,但國際化本身受制于美元霸權?!耙粠б宦贰笔且驗樵畜w系不合理,但改革有風險。

第六,“中國硬件,西方軟件”的悖論?!皫贰眹医洕A幾乎都是發展中國家的,上層建筑往往是發達國家那套?!耙粠б宦贰币朔爸袊布?,西方軟件”悖論,須共建博物館,一起修史譜教材,正本清源。

第七,雙邊與多邊的悖論。建設“一帶一路”三大原則共商共建共享,中文朗朗上口,義正辭嚴,然而翻譯成外文就成為空洞的宣示。有人質疑多邊還是雙邊?筆者用“build of all, build by all, build for all”來表達,效果很好。于是,又有人質疑互利雙贏(Win-win),說中國贏兩次(China win twice),一國一策會不會導致歧視性安排?筆者回應,雙贏是為了共贏,先雙邊再多邊,因為多邊形總是從兩點決定一條直線開始的。這是科學常識,且說服最有效率。

第八,權與利的悖論。馬來西亞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座談時建議,“一帶一路”不能只關注當權者(power-holder),應關注利益攸關方(stakeholder),但與反對派接觸,民粹當頭,會被利用且效率低下,不確定性太大。

第九,透明度悖論。不少國家抱怨“一帶一路”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甚至還有譏諷中國國內都不透明,還主張國際透明?!耙粠б宦贰钡降装男﹪??頂層設計還是摸著石頭過河?一國一策會造成不透明的假象。這里有文化差異,正如中國大廳里都有屏風,含蓄而謙遜,不像西方文化那么張揚。

第十,標準悖論。按照國際標準做,“帶路國家”達不到;不按照這個做,有些國家擔心中國中心。順便說一下,中國口頭禪“歡迎加入‘一帶一路’”,也給人印象“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導的,應改為“歡迎共建‘一帶一路’”。

第十一,政府與市場的悖論?!耙粠б宦贰苯ㄔO強調企業為主體、市場原則、政府服務、國際標準,但實踐起來要實事求是,要政府—市場雙輪驅動,國企—私企協調發展,不同項目、不同地區不能一刀切,這就回應了國內外對國有企業比重過高,PPP模式輪不到私企的抱怨。

第十二,“規則導向全球化”與“發展導向全球化”的悖論。本質上是世俗文明與宗教文明的分歧,換言之,是實事求是與自以為是的差異。

第十三,效率與公平的悖論。要效率還是就業?雇傭中國工人效率高,24小時三班倒;不雇傭當地工人又導致搶飯碗說。關鍵在于培訓,讓當地工人盡快熟悉業務,實現當地化。

第十四,實用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悖論。筆者在馬來西亞大學中國研究所介紹“一帶一路”時,用了蒙內鐵路、亞吉鐵路的例子,馬來西亞學者反感地說:“我們是亞洲四小虎,不是非洲!”可是當討論馬哈蒂爾新政府叫停的東海岸鐵路項目時,他們又要非洲那樣的優惠條件。

第十五,內與外的悖論。國內要賺錢,國外擔心中國占便宜。所到之處,老外總是問:“一帶一路”對我有什么好處?沒有人說如何為“一帶一路”做貢獻的。而中國人擔心“一帶一路”學雷鋒,投資打水漂,被人訛上。

第十六,韜光養晦與過度擴張的悖論。特朗普打壓中國,新韜光養晦論抬頭,責怪“一帶一路”招惹美國打壓,擔心中國過度擴張?!耙粠б宦贰笔强椌W、做局、造勢,下一盤大棋,而棋子尚未落滿,當然會產生此類擔心。

第十七,中國模式悖論。中國特色還是普世價值?中國文化是取經文化,我們不輸入也不輸出發展模式,但是如果中國模式只在中國土壤上起作用,如何讓其他國家跟著中國一起搞“一帶一路”?我們鼓勵各國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十八,中國角色悖論。近年流行對華政策關鍵詞“reciprocity”(對等),要中國承擔發達國家義務,又不給中國發達國家權利(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就是典型例子)。老外抱怨:中國說自己是發展中國家,還搞“一帶一路”?中國角色太多不行,太少了也不行。插五星紅旗,中國特色標語在非洲沒有問題,但在東南亞就會喚醒半個世紀前輸出革命的記憶。

第十九,華人華僑悖論。華人華僑是“一帶一路”的聯系橋梁紐帶,但太積極了會引發干涉內政的擔憂,助長中國滲透論。且華人華僑拿中國提升在本國地位,容易引發所在國反感、攻擊。馬來西亞大選時輿論就攻擊馬華公會懸掛習近平主席相片一事。

第二十,知行合一的悖論?!霸瓌t好,行為跟不上”,這是一些國家對“一帶一路”項目的抱怨。中國人說看大局,長遠,老外很難理解“辯證看,統籌辦”的中國精髓。

以上悖論折射出西方話語霸權語境下的中國悖論: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damned if you do, damned if you don’t),同時揭示出“帶路國家”的二元性: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上層建筑與意識形態仍然西化。

西方對“一帶一路”的態度

因為“帶路國家”精英多受西式教育,對“一帶一路”的不少關切與西方類似:包括地緣政治尤其是中美地緣沖突、環境與勞工標準、政府采購、社會責任、腐敗、債務、透明度,等等,即對中國意圖的質疑。一方面,部分國外政界與學界將“一帶一路”簡單當作中國國內政策的延續,即為解決國內問題而配套的外交戰略,如轉移過剩產能,傾銷國內商品等;另一方面,也將其看作中國試圖改變現有地區和國際秩序、獲得地區和全球主導權的國家戰略,即中國試圖改寫國際規則,核心問題是規則導向還是發展導向?

“一帶一路”強調“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政府服務、國際標準”,為什么西方人感覺是中國的政府工程呢?這是由“一帶一路”初期階段的沿線國家國情及基礎設施建設本身的特殊性決定的?!耙粠б宦贰敝蠼洕呃妊鼐€65國家中,有8個最不發達國家,16個非WTO成員國,24個人類發展指數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如何能一刀切實行歐洲倡導的高標準市場原則?那就如同讓小孩與運動健將一同賽跑,脫離實際。因此要實事求是,實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有機結合。中國主張,發展是解決所有難題的總鑰匙;規則當然重要,但要不斷成熟、循序漸進。中國改革探索出的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彌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短板,帶來基礎設施建設的第一桶金,通過養雞生蛋而非殺雞取卵,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同時培育新的市場。中國改革開放探索出一條工業走廊、經濟走廊、經濟發展帶模式,先在沿海地區試點,繼而在內陸港口城市和內陸地區試點推廣,形成經濟增長極、城市群,帶動整個中國的改革開放?,F在,“一帶一路”要讓非洲市場以點帶線,以線帶片,從基礎設施(港區鐵路貿五位一體)互聯互通著手,幫助非洲獲得內生式發展動力,形成經濟發展帶,實現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脫貧致富。如果完全依賴市場,好比把孩子直接扔到大海里,結果可想而知。中國通過建開發區,先讓孩子在游泳池里學會游泳,再暢游大海。這就是“一帶一路”的做法。

西方人擔心“一帶一路”重復他們過去所做的——殖民地。這種心理干擾著他們對“一帶一路”的認識,與西醫難認同中醫一樣,“一帶一路”的中西(由于二元性,也就是中外)之爭乃科學與藝術之爭。針對西方世界對“一帶一路”的態度可以回復如下。

第一,先驗論與實踐論。秉持先驗論的西方人,尤其德國人,很難認同中國的實踐理性:以點帶線,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合作的大格局。第二,線性論與辯證論。先摸著石頭過河,到一定階段才能頂層設計。第三,統一論與階段論。有些人拿中國國內問題質疑“一帶一路”能否開放包容,忽視了發展階段差異:帶路國家比中國發展階段低,中國當然可以講開放包容。第四,時機論與天命論。中國人篤信天命,不存在等什么都準備好了才干。第五,硬實力論與軟實力論。軟實力也是干出來的。

講好“一帶一路”故事

“一帶一路”既面臨著難得的國際機遇,也面臨著眾多國際挑戰,總體上歸結為“一帶一路”悖論;“一帶一路”悖論也是中國悖論和帶路國家二元悖論的折射。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政治搞西方那套,經濟基礎相對落后,是典型的二元結構,能否借鑒中國發展模式,結合自身國情,實現“一帶一路”項目的落地生根?中國沒有軍事聯盟體系,人民幣國際化任重道遠,能否給“一帶一路”提供安全、金融公共產品?建立有利于“一帶一路”建設的安全—金融體系任重道遠,目前強調的先試點、再推廣原則,“一國一策”做法,是否導致歧視性安排,如何統籌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

“一帶一路”集中體現中西誤解之源。講好“一帶一路”故事,不只面臨西方話語霸權的挑戰,而且面臨西化世界的挑戰。不同于美國崛起建立在歐洲肩膀上,中國崛起面臨西方近代以來形成的體系挑戰,這在“一帶一路”建設所面臨的話語權悖論中得到充分體現。第一,名與實悖論。國內稱戰略,國際稱倡議,“一帶一路”如何實現內外統籌?第二,特色與普適悖論。中國模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們也強調不輸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中國模式所吸引,如何既能借鑒又保持自己?第三,破與立的悖論。中國發展模式強調政府與市場雙輪驅動,利用國際市場又創造和培育國內市場,為世界提供全新選擇,嚴重沖擊美西方主導的普世價值,挑戰其國際體系主導權。西方國家出現抵制中國模式的合流,造成規則導向全球化與發展導向全球化的中西對抗,而“一帶一路”建設尤其是國際融資又需要爭取西方發達國家的參與,如何把握破和立的關系?第四,中國與世界的悖論?!耙粠б宦贰苯ㄔO既彌補市場原則不足又強調市場原則,既強調標準走出去又強調遵循國際標準,如何平衡?第五,二元悖論?!耙粠б宦贰毖鼐€多為發展中國家,政治搞西方那套,經濟基礎相對落后,存在典型的二元結構,能否借鑒中國經驗,結合自身國情,實現“一帶一路”項目的落地生根?講好“一帶一路”故事最終有賴于建設“一帶一路”話語體系,超越種種悖論,任重道遠。

“一帶一路”建設是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講好“一帶一路”故事,也是偉大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只是建設“一帶一路”的先導,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整個進程,久久為功,步步為營,積小勝為大勝,達到“三聲”境界:潤物細無聲,大音希聲,此時無聲勝有聲。

猜你喜歡
悖論一帶一帶一路
中國企業如何走進“一帶一路”
“帽子悖論”
羅素悖論的成因
羅素悖論的成因
“一帶一路”:大美友邦
重慶在“一帶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慶與“一帶一路”的緣分
美妝悖論
知足者常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