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繁為簡巧學古體詩

2018-11-17 09:31郭麗青
新課程·中旬 2018年9期
關鍵詞:古體詩學生思維感情

郭麗青

摘 要: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課堂應在瑯瑯吟詠中品味詩歌特有的感情和表達,體現出所教文體的不同特色,凸顯古體詩和律詩的形式不同。然而在很多一線教學中,很多古詩教學湮沒了具體文體的形式特點?,F結合古體詩的形式特色和教學目標的要求,以感受詩人感情為中心問題,兼顧古體詩的形式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提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教學思路,化繁為簡提高古體詩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古體詩;感情;形式特色;學生思維

古體詩,這是一種相對近體詩而言的詩歌體裁。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句數沒有限制,可多可少;不要求對仗,平仄與用韻比較自由。部編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24課《唐詩二首》,集中介紹《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賣炭翁》這兩首現實主義風格的古體詩。從編者的角度來看,形式和內容上有別于八年級上冊的《唐詩五首》(律詩),這是針對古詩文體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所以在24課教材的預習部分,特別提醒學生“體會古體詩在句式、用韻等方面的特點”。

一、傳統課堂的問題

古體詩的教學在詩歌內容、形式方面應突出它的特色,雖然初中生對這方面的認識無法達到專業的水準,其實也不必要,但最起碼要有感性的一點印象和體會。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淡化了文體的形式特點,只重視詩歌的內容賞析,甚者每一首古詩都是同樣的授課方式,使學生對古體詩的認識只停留在

“長”“難背”的粗略印象上,完全沒辦法感受到這一文體的表達特色,更不用說對古體詩產生一點好感和興趣。

現結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賣炭翁》兩首古詩,來探索傳統課堂的教學設計。

兩首古詩的教學重點為:

1.反復誦讀,體會古體詩在句式、用韻等方面的特點。

2.結合注釋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中描述的社會現實,體會詩人的情感。

3.品味詩中的精彩描述。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對惡劣天氣和生活環境的描寫。

《賣炭翁》中對賣炭老人外貌、心理的刻畫,都非常精彩,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并在寫作中有所借鑒。

效果點評:

課堂實現了教學重點中的2、3點,但對第1點中的古體詩的句式和用韻特點只字未提,這首古體詩的形式特色完全被湮沒

了。從課堂的學生活動來看,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師的設計為主,學生的讀、譯、答純粹是為了完成教師既定的安排,學生哪里不懂、哪里特別有感觸都沒有時間和平臺得到展示和反饋,一節課下來,學生對詩人的敘事描寫和抒發的感情完全是存在隔膜的。課后對本詩的學習任務也大多停留在背誦默寫的層面。

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思路的探索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詩歌創作“以情為本”的基本觀念,“事義”“辭采”“宮商”等服從于“情志”的調配。因而,如何調動學生理解作品的感情、感受古人的情志是一個中心點。本課的教學中心是理解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古體詩的句法、用韻特點主要是通過誦讀和點撥達成的,新課標指出“誦讀的評價,重在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币迷鯓拥恼Z氣語調朗讀,誦讀中要發現和感受什么特點,教師應加強指導、引領和點撥。所以,關于涉及古體詩的形式特點應成為教學的一個基本點。

新課標強調“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币虼?,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現場參與情況,把學生的已知、能知、未知、想知考慮進去,才是回歸學生主體的課堂。

按照“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教學思路,現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教學設計改為如下版本:

課前預習;自讀古詩;結合注釋讀懂句意;標記難解問題。

三、“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思路的運用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路運用于《賣炭翁》的教學設計。

《賣炭翁》一個中心:感受賣炭翁的“苦”,理解詩人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兩個基本點:古體詩(樂府詩)的文體特點;學生的思維活動。

因而,《賣炭翁》可以設計為如下過程:

課前預習;自讀古詩;結合注釋讀懂句意;標記難解問題。

(一)初讀正音明節奏

關鍵詞串起故事內容,明確兩種基調(燒炭、運炭的沉痛悲苦和搶炭的凌厲跋扈。)

(二)感受賣炭翁的“苦”

1.細節描寫訓練,一句話練習:從 句中,我讀到一個 樣子的老翁。并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

2.場景對話演習:宮使搶炭。

朗讀用聲音表現:宮使的神態、動作充滿力度和囂張氣焰,朗讀語勢強硬高昂;賣炭翁的心里充滿畏懼、憎恨、無奈,朗讀輕緩無力,低聲下氣。

討論對話補充要點:宮使“翩翩”(傲慢無禮、橫沖直撞);把、稱、回、叱、牽(動作蠻橫、趾高氣揚);老翁:“惜不得”的內心痛與恨的掙扎。

3.想象老翁回家的路上會想些什么。

七嘴八舌談老翁內心的絕望痛苦,批判封建社會剝削壓榨勞動者的不合理。

(三)感受詩人的情感

詩人并未直接點評或抒發自己的觀點,但通過一些敘述手段間接感受他的情感。從文中哪些地方可見詩人不露聲色的評價?

品味“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p>

補充寫作背景:白居易當時作為諫官的責任,其他關注現實的詩歌作品。

小結:白居易的樂府詩淺而不粗,言淺意深,平中見奇。深刻的思想以平易之語出之,更易于動人心魄,正印證了他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

(四)學生小結樂府詩的表達優勢

比較總結本課兩首唐詩的異同點。

對于教師而言,一節課所要傳授的內容何其多,應在詩歌的重難點知識和學生的高效學習之中取得平衡,如此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作為設計教學的思路,是實現高效課堂和特色語文教學的捷徑。

參考文獻:

劉勰.文心雕龍[M].青島出版社,2017-08:172.

編輯 劉瑞彬

猜你喜歡
古體詩學生思維感情
現當代文學不承認古體詩詞與文化失語癥之關系
帶著感情
帶著感情
教學設計:從學生的思維起點出發
數學教學怎樣運行“教”的過程
感情強烈的嘆號
你永遠等得起一份對的感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