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背景下四川農村電商培訓思考

2018-11-28 11:24侯新華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精準扶貧四川建議

侯新華

摘要:電商扶貧作為國務院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在四川省脫貧攻堅戰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農村電商人才匱乏已成為電商扶貧工作進一步開展的瓶頸,制約電商扶貧效果。我們必須通過有效的電商人才培訓,培養農村本地電商人才,才能使貧困地區農民利用電商脫貧致富。本文在分析了四川電商發展的現狀后,指出了當前農村電商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農村電商培訓的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 四川 農村電商培訓 建議

一、引言

四川省近年來花大力氣開展脫貧攻堅,目前,全省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750萬減少到2017年底的171萬,四川貧困發生率已從11.5%下降至2.7%,農村貧困人口全國占比降至5.6%。截至2017年末,四川仍有68個貧困縣5295個貧困村。其中,45個深度貧困縣情況較為特殊,脫貧攻堅戰依然面臨嚴峻考驗。消除農村貧困問題是四川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電商扶貧被國務院列為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之一。但農村電商人才匱乏已成為電商扶貧工作進一步開展的瓶頸,制約電商扶貧效果。只有通過開展有效的電商人才培訓,彌補電商扶貧人員缺口,才能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利用電子商務手段發家致富。

二、四川農村電商發展狀況

(一)財政資金大力支持。2015——2017年,四川省級財政共安排專項資金3.5億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近60%用于支持貧困縣。截至2017年上半年,四川共創建37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居全國之首;省級示范縣20個??偣?7個示范縣中有28個為貧困縣,電商扶貧為各精準扶貧戶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構建縣域電商物流體系,打通“最后一公里”。通過引進申通、中通、圓通、韻達等社會快遞企業在貧困地區布點,結合中國郵政班線、農村公交班線以及本地貨運等運輸資源開展集中配送,打通縣到鄉(鎮)、鄉(鎮)到村的“最后一公里”和村到鄉(鎮)、鄉(鎮)到縣的“最初一公里”,構建城鄉雙向流通渠道,物流配送48小時內到村,截至2017年上半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的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站點覆蓋率達到88.2%、54.8%、18.2%。

(三)創新建設農村電商平臺,推動農村電商產業扶貧。截至2017年上半年,首家省級“四川省扶貧特產館”上線,已覆蓋全省11個市州、41個縣、1500余種農特產品,四川的茶葉、水果、中藥材等優勢產品和特色旅游的網絡零售占全省農村網絡零售額比重近6成。

(四)持續開展萬人電商創業、萬人電商培訓,共培訓2.82萬人次。截至2017年上半年,累計培育涉農電商企業1300余家,開設農村電商網店(微店)3.3萬余個,同比增加1.3萬個;農村電商產業鏈吸納就業累計16萬人,同比增加1.4萬人;從業人員人均增收超1500元,同比增長10%。

三、農村電商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組織單位各自為政

就當前四川縣域電商培訓而言,開展農村電商培訓的組織單位有財政局、商務局、農業局、人社局、團委等部門。這些單位在開展電商培訓的時候大多都是各自為政,未做好統籌規劃協調,就會出現同一個人參加不同部門組織的相同內容的電商培訓現象,既浪費了財政資金,同時也浪費了學員的大量時間,在廣大農民眼中造成了扶貧就是的走過場的不良現象,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培訓內容流于形式

組織單位所設定的培訓內容大多不切合實際,培訓之前都是拍腦袋定內容,未經過科學的培訓需求調查。出現了要么介紹電商的一些基礎知識,如電商發展,電商平臺,淘寶開店等;要么內容非常高深,追求大而全,有的培訓如還有網絡營銷、電商運營、攝影知識、美工技術等,這樣就極大的影響了實際的培訓效果。

(三)培訓效果有待跟蹤

很多部門在培訓的過程中只注重培訓的前期安排,對于培訓完成后學員的收獲及所應該達到效果缺乏有效的評估。培訓效果與學員的素質水平、學員的參與度和體驗、講師的個人能力等密切相關。同時學員在培訓完成后能否真正提高自己的電商能力,并把自己所學知識應用到具體電子商務之中,這些都有待相關部門進行跟蹤調查,以對后期的電商人才培訓進行持續的改善。

(四)培訓師資參差不齊

現今各縣域政府部門組織的電商培訓大部分都由社會培訓機構所承擔,這些培訓機構由于自身實力、培訓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其電商培訓師資的授課水平、專業能力等方面就會出現參差不齊,同時這些培訓機構機構的講師大部分未接受過專業的教學培訓,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最終影響培訓的實際效果。

四、農村電商培訓建議

(一)加強監督與管理

農村電子商務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政府在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中就必須重視電商培訓的作用。建立省、市、縣、鄉、村農村電商扶貧培訓推進體系,省、市負責統籌科學規劃,以縣為核心推進建立電商公共服務機構,對縣域的電商培訓做到統籌規劃協調。對電商培訓的企業和機構進行必要的資質審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通過招標的方式確定培訓的具體實施單位,同時也可以考慮引入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對培訓對象和內容做一些定期回訪,以評估培訓效果;也可以考慮通過最終的培訓效果付費。

(二)明確培訓對象

根據四川省統計局2015年的統計數據,在四川農村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學歷構成中,初中學歷占36.7%,高中及中專占4.3%,大專及以上占0.9%,明顯可以看出,高中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較低。一般來說培訓對象應該選取那些高中學歷以上且對電商具有強烈興趣的人,如返鄉農民工、大學生村官、返鄉大學生、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及經濟困難未就業青年,同時政府部門等有關人員及從事種養植、加工、銷售大戶,農村能人、農村專業合作社成員等。讓這些人通過電商培訓將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或者運用互聯網思維將自己的產品拓寬銷售渠道,最終走上小康之路。

(三)優化培訓內容

第一、我們應該堅持持續培訓的理念。對于封閉落后的廣大農村地區,農民因個人素質、周圍環境等限制,我們不能要求只通過一次培訓就能夠讓農民掌握所需的全部電商知識,而是應該通過多期系統的培訓讓農民逐步掌握必須的電商知識,應該具備持續培訓的理念。

第二、我們要采取因材施教的理念對廣大農民進行精準培訓。在開展農村電商培訓時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培訓內容。例如盛產檸檬的四川安岳地區,就應設置檸檬的相應課程。例如種植課程、檸檬產品包裝、推廣設計,檸檬的銷售技巧和售后等相關培訓課程,因地制宜以達到培訓的最佳效果。具體課程設置可考慮以下內容:計算機操作、電商理論、網絡營銷、電商運營、攝影及圖片美化、農產品標準化及質量安全、直播等相關知識。

(四)采用適宜的培訓方法

農民因其自身知識文化素養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們在對其進行電商培訓的過程中,不能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而應該根據培訓對象采取適宜的教學方式,使培訓產生真正的效果。在培訓之前,我們應該進行進行培訓需求分析,分析參加培訓學員的年齡、受教育狀況、培訓目的等,根據學員的需求,根據不同的培訓內容采取不同的培訓方法,如講解網絡營銷模塊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參與教學法,針對本地某個具體農產品讓農民學員參與怎樣將產品通過網絡營銷出去,這樣才能激發培訓學員學習的激情,做到舉一反三,真正掌握網絡營銷知識。

參考文獻

[1]林潔.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研究[J],南方農機,2015(1)

[2] 吳青青,許克攀,楊佳偉 .重慶市電商扶貧中的人才瓶頸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石柱縣的實地調研[J], 中國經貿,2017 (4)

[3] 牟秋菊.電子商務助力農村精準扶貧探析——以貴州省為例[J],農業經濟, 2017 (7)

猜你喜歡
精準扶貧四川建議
四川九寨溝發生七級地震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三代人的建議
對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問題的一點思考オ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