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四個維度

2018-11-28 11:24謝貴蘭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真情實感教師隊伍建設雙一流

摘要:“雙一流”建設過程中,思政課的改革可以從如下四個維度進行:第一,重中之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第二,內容為王:嚴密的邏輯體系,絲絲入扣的論證,緊扣學生心弦的內容是王道。第三,真情實感:富有感染力和真情實感的話語體系是達到良好效果的輔助手段。第四,技術依托:在線思政教育是未來高校思政課的有力補充。

關鍵詞:教師隊伍建設 真情實感 在線思政教育

“雙一流”建設是我國邁向教育強國的重要步伐。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隊伍質量是我國建設教育強國大廈的基石。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任務?!半p一流”建設過程中,思政課如何改革?本文將從以下四個維度展開。

一、重中之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思政課作為傳達國家意志的課程,具有特殊性,它的這種特殊性對教師隊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來,教育部要求本科教育堅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更加凸顯了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這一要求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影響思政課教師隊伍質量的原因有很多:頂層設計、評價標準、教材編寫、領導的重視程度、工資待遇、學校水平、學生質量、多媒體課件、教師的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和職稱結構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內涵建設,也就是老師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師的教學水平就是教師的生產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途徑有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教師本人的學習提高。包括接受在職培訓、向同行學習、向書本學習、向網絡學習等等。

對大多數老師來說,思政課難上是公認的現實,但是,我們仍然看見在不少老師的課上學生聽的津津有味,甚至有學生集體聯名給教務處,點名要求某位特定的老師給自己班上課。這說明了,無論是什么課程,只要老師講的好,學生就會愛聽,教學效果就好。而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本人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打磨每一堂課。

二、內容為王:嚴密的邏輯體系,絲絲入扣的論證,緊扣學生心弦的內容是王道

教學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主陣地。大多數大學生的學習主要靠課內,靠教師在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課堂上,思政課教師拿什么來吸引學生,筆者認為內容是王道。思政課教師最終需要靠嚴密的邏輯體系,絲絲入扣的論證,緊扣學生心弦的內容來贏得學生。雖然個人修養、品格和態度等也會影響,但不是最主要的。

當我們要給學生講解新中國建立時為什么會選擇一邊倒,導向社會主義國家,導向蘇聯后對我國的發展有什么利弊影響。我們不能單靠冥思苦想,我們需要學習專著,我們需要學習相關的歷史紀錄片。我們發現,在這段歷史中,中蘇關系對中國的發展影響非常大,而中央電視臺有專門的解密中蘇檔案的紀錄片,非常詳盡的解釋了中國和蘇聯是怎樣從蜜月期走向分崩離析的。這樣,在課堂上我們就有了充分的教學案例,而這種案例比一千一萬次的說教有效的多,它能告訴學生中國當時面臨的世界環境,蘇聯給我國發展帶來的好處,以及后來帶來的種種弊端。只有這樣“有內容”的教學,學生才會愿意聽。當然,嚴密的邏輯體系,絲絲入扣的論證,緊扣學生心弦的內容需要教師扎實的專業知識,需要教師不斷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需要教師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艱辛的勞動。

三、真情實感:富有感染力和真情實感的話語體系是達到良好效果的輔助手段

教育是愛的事業。在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要做有情之人,以情動情。富有感染力和真情實感的話語體系是達到良好效果的輔助手段。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當是愛的渲染,是美的熏陶,是善的弘揚,是真的追求。思政課教師要把教學過程看做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在選擇案例的時候,我們特別希望選擇的案例能觸碰到學生的內心,希望引起他們的共鳴和內心的震動。1949年,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擺在毛澤東等新一代領導人面前最大的問題是怎樣“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怎樣解決困擾了中國一百多年的幾百條不平等條約。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他們會簡單的以為毛澤東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說一句“新中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就結束了舊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事實上,毛澤東等領導人為了和蘇聯這個社會主義的老大哥締結一個比較平等的條約,以便與其他國家合理解決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不平等條約提供一個樣板,在蘇聯呆了2個月,期間忍受了斯大林的種種冷遇,最后在各方力量的合力下才簽訂了一個《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即便是這個歷盡千辛的條約,也還有些不平等的地方存在,沒有辦法,誰讓我們當時太落后了呢。我給學生講了這個過程,看了部分紀錄片之后,學生和我感嘆,沒想到我們新中國的領導人為我們國家做了那么多事情,原以為很簡單的事,卻經歷了這么多磨難。這就激起了學生對這段歷史的真實情感,激起了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的認同。對于學生們來說,他們對這段歷史毫無感覺,好像一切都來的很簡單,但是當他們了解了事情發展經過之后,他們的態度和情感就發生了變化。這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

還有,對于抗美援朝,學生也是不明就里。1950年,我們中國人還處在艱難的經濟恢復期,為什么要去支援朝鮮打仗,戰爭一打就是三年,而朝鮮對中國的這種援助根本沒有感激之情。面對學生的困惑,我們要去釋疑。網上的言論缺乏一個正確的引導,很容易誤導學生。我們在這一部分引用三個人的感受:一個是邁克爾阿瑟將軍的,一個是日本人的,一個是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幫助學生理解抗美援朝對于新中國的意義。

這些講解,能激起學生對國家的自豪感和認同感,也能增強思政課的說服力。沒有情感的支持,思想政治理論無法真正穿透人之心靈,“知”與“行”之間,“說”與“做”之間將缺乏橋梁,無法合一。

情感是偉大的老師,我們需要用富有情感的語言和富有情懷的感情來引導學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果”。富有感染力和真情實感的話語體系能讓思政教育達到良好效果。

四、技術依托:在線思政教育是未來高校思政課的有力補充

在線教育現在的發展勢頭越來越猛,運用越來越廣,各大著名高校也開設了自己的思政在線教育課程,在線思政教育是未來高校思政課的有力補充。

首先,在線思政教育能彌補課時不足的缺點。四門常規的思政課,都是兩三門合為一門,學時大大壓縮,思政課教師在教授的時候總感覺學時不足,感覺很多問題沒有充裕的時間給學生深入講解。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概念特別多,而很多概念書上又沒有詳細介紹,不給學生講吧,會給學生的理解造成困難;給學生講吧,學時又很緊張。而概念又是理解這門課程的關鍵。很多概念就是對生活中種種現象的一種本質揭示。正如英國哲學家懷特海先生所說:“教育一開始就應該成為一種體驗發現的樂趣,他必須發現,一般的概念使他理解一生中遇到的,構成他生活中的種種事件”。而在線思政教育能彌補課時不足的缺點。

其次,在線思政教育還能豐富課程教育內容。課時有限,我們可以通過網站展現相關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進行拓展或深入的理解。也能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

再次,在線思政教育還能開闊學生的眼界。學生不僅僅可以向本校的老師學習,還可以在網上選擇其他高校的思政教育內容自學。

總之,在線思政教育是未來高校思政課的有力補充。

參考文獻

[1]張麗、楊愛杰.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J].2015(7):57-59

[2]弗朗西斯·威爾克斯.理智與情感如何通過情感調適獲得成功[M」吳乃華,唐立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19

[3] [英]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謝貴蘭(1977-),女,漢族,湖北宜昌人,武漢東湖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真情實感教師隊伍建設雙一流
論述小學語文輕松作文的教學嘗試
高校校內創業實訓基地建設
應用型高?!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分析
作文立意的探究
教師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根本保障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真情實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
新時期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思路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