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院校職業核心能力的標準體系構建及其評價研究

2018-11-28 11:24鄧大輝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評價研究職業核心能力體系構建

摘要:我國從上世紀末期開始,對于如何構建職業核心能力開發體系的問題,已經轉移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同時運用著政策形式,對職業院校的職業核心能力進行推動。隨著職業院校對于學生能力培養不斷地演化,我國在發展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因為對關鍵能力開發的目標不夠明確等問題,仍舊需要做出改變。對此,本文提出了核心能力的大體內容和基本內涵,以及表現的地方,給出了具體如何培養職業院校學生關鍵能力的體系,和相關建議。按照知行統一的原則,對職業院校的學生進行培養,力求培養出全面發展,具有高素質技術的人才。

關鍵詞:職業院校;職業核心能力;體系構建;評價研究。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這導致很多人都頻繁的更換職位,這就促使了職業核心能力的產生,職業核心能力是一種在任何行業都需要的、可以跨行業的能力,也叫做關鍵能力,普遍存在于各個行業,但它是在各個行業中都很重要的部分。對于如何培養職業院校學生關鍵能力的問題,我國的教育方面一直給予高度的重視,對職業院校學生的核心能力的標準體系建設,是教育上所追求的效果,因此,需要對職業院校職業核心能力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這有助于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有助于加速現代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同時對于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職業核心能力

1.職業核心能力的定義

職業能力分為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職業核心能力,屬于職業能力范疇,是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中的綜合能力,它在任何行業都具有普遍適應性,和重要性,也被稱作為關鍵能力。除人所共知的專業能力之外,職業核心能力也是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是一種不同于專業知識的能力,它超出了具體的職業技能和知識范疇,是一種永遠能夠使用的能力。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是職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重點,世界范圍內的各大強國,對于核心能力的培養都尤為重視,它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標,也是我國培養人才的發展方向。職業核心能力具體有以下: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革新創新、外語應用、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字應用。

2.職業核心能力的發展現狀

對于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視,我國相對于其他發達的國家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在2000年的時候,我國研發職業核心能力培訓認證體系,七年之后,正式向全國發布職業核心能力培訓測試標準的通知,同時要求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對職業核心能力體系進行最大力度的宣傳,并做好相關方面的工作,并實行職業核心能力相關的師資培訓。不久之后教育部提出要根據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對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合作意識,并將這些要求運用在辦學水平的評估指標體系中。所以很多地區的高職院校已經開始實行,并對職業核心能力進行研究,這標志著高職院校的教育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二、與國外發展現狀的對比

1.英國職業院校對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

早在上世紀中期,英國就有了職業核心能力的概念,并自此開始演變,一直到現在為止,英國的職業核心能力的內容發生過很多次的改變。與我國的共同點是,他們認為職業核心能力也是一種普遍存在于各行業,有著很強適應性的關鍵能力。與我國不同的是,我國將核心能力分為八項,而英國將核心能力分為兩級,第一級是包括語言交流的能力和對數字應用的能力,以及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是主要的關鍵能力,并且英國將職業核心能力以必修課程方式進行培養;第二級包括與合作的意識和能力、自主學習和處理問題的相關能力,屬于一般的核心能力,英國要求把核心能力體現在一系列的制度中。除此之外,英國還會根據職業學院學生能力高低,劃分為基礎,關鍵和高級能力三個層次。

2.德國職業院校對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

與英國相仿,德國在上世紀中期也提出了職業核心力量的概念,其早期源自于一篇論文。早期的德國專家將職業核心能力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個方面,我國與之有著相似的地方。其中專業能力指的是能有效地學習,并且能夠很好的掌握與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指的是能夠自主學習,同時有著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夠滿足未來的發展;社會能力指的是具有合作意識和能力,鐵血紀律象征著德國的精神,社會能力也強調紀律性。與中英相似的觀點是,德國教育界也認為核心能力,是普遍存在并有很強適應性的一種能力。職業能力具有跨行業的內在,能夠克服不同行業帶來的問題。它是一種不同于專業知識的能力,它超出了具體的職業技能和知識范疇,是一種永遠能夠使用的能力。德國對與職業學院的學生提出的職業核心能力總結為以下:

(1)專業能力,主要包括具備自主對工作進程進行優化的能力,對工作的投入度高,注意衛生方面,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有良好的時間觀念,同時有著不錯的安全意識;

(2)方法能力,主要包括有決策能力,有搜集查找資源的能力,善于制定計劃,良好的表達能力,以及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善于權衡利弊分得清輕重,對自身的工作目標充分了解;

(3)社會能力,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口頭闡述能力,辯論能力,實事求是,對工作持有積極的態度,有著學習的欲望,責任感強,有合作意識和能力,充滿信心和愛心。

德國與我國的教育部門,大都認為職業核心能力是一種不同于專業知識的能力,它超出了具體的職業技能和知識范疇,是一種永遠能夠使用的能力;是一種能夠跨行業的、并且起著重要作用的關鍵的能力;是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三、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意義

職業核心能力屬于職業能力范疇,是職業能力中的關鍵能力,也被稱作關鍵能力,它對于成功來說,有很大的作用,核心能力普遍存在于社會活動之中,也體現在職業生涯當中。它普遍適用于各個行業領域,影響范圍很廣,擁有跨行業的內在,且它本身超出了具體的職業技能和知識范疇,與專業能力有所不同。因為它的可遷移性和適用性,它可以對人未來的發展和成就產生巨大的影響。社會的發展促使了職業核心能力的產生,各大發達國家都要具有職業核心能力的人才,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發展的培養,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需求。自從上世紀末期職業核心能力的概念進入我國,很多的高職院校都積極的響應了核心能力培養的號召,開始了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相關教育,同時對職業核心能力進行研究和探索。

1.應高職教育改革的要求

職業院校向來以就業為導向,并以此為宗旨來進行人才的培養。為了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很多高職學校都與各大企業之間的聯系,并且與企業合作開發出了相關的課程,這樣做可以讓高職院校及時的了解到企業用人標準,從而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更加的明確。由于企業的影響,學校更多的開始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他們的工作能力以便于適應崗位,但是由于學生的社會經驗太匱乏,因此這些學生仍舊達不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所以需要更大力度的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學生們需要有正確的職業核心能力以及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求職競爭的過程中脫穎而出,從而取得成功,能獲得優秀的崗位機會。世界各發達國家以及地區,對于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都特別的重視,都在尋求如何才能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的方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的改革,讓所有人都開始關注起了核心能力,所有人都認為核心能力是適應不同行業的基礎,他也能保證相應的學習能力。

2.體現了終身學習的理念

一般來說,高職學生畢業之后都進入了偏向于技能,和實用性強的崗位。我國正在謀求著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職高的教育也屬于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就當前社會的需求以及人們的觀念來講,對于高職學生的教育應當滿足社會的需求,適應時代的發展,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標,同時要考慮到未來就業等問題??v觀教育的發展歷程,有著終身學習的理念就可以更好的適應職業變化,以及對于人才的要求,并貫穿始終,培養其持續發展的特點。所以,高等職業教育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能只著眼于專業學科的知識教育,應該要根據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崗位,培養學生全面的職業能力,而要想達到這種效果,就必須有職業核心能力。將培養核心技能作為基礎,就能夠滿足不同的職業和崗位的需求,也是可持續發展所必要的東西。

3.實現全面發展的途徑

人就是在提高自我和改造社會自然中不斷地發展和成長,而對于人的發展,也可以理解為就是不斷地提高這種能力,能夠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這樣的發展,就需要有全面的能力以及各種機會,所以單一的工作環境顯然無法滿足。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經濟和科學的進步,人們若是只靠單一的某一項技能,會難以跟隨時代的步伐。所以在培養學生時,不要制定單一的目標,不要只局限于一種能力,并且務必讓其有職業核心能力,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有著關鍵能力,將有益于他們的持續發展。

四、職業核心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核心能力開發是重中之重

對于核心能力的培養,不是某一機構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擁有的,它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各種機構,人力物力的同時支持,多個部門的共同合作,才能得以實現。當前來說對于核心能力的培養還遠遠不夠成熟,主要是缺乏系統性。對于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應當要像對待專業知識能力的培養那樣,需要有相關的課程體系。同時需要有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輔助,培養其實踐動手能力,及時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發展方向。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核心能力的培養要達到成熟還為時尚早。

2.缺乏足夠的高素質培訓老師

對于學生進行核心能力培養的教師,應當不同與專業課老師只需要專業知識就夠了,必須具備著其它各方面的知識,也需要有職業核心能力相關的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當前大部分高職學院需要的教師崗位已所剩無幾,而其中大多數老師都是一些普通高校畢業生,并沒有經歷過職業教育,除此之外,很多教師仍然是傳統的教育理念,只注重于專業知識的培養,還沒有形成實踐培養的理念,因此普遍達不到核心能力培養的要求。因此,眼下最重要的問題是解決師資力量的匱乏。

3.盡快形成社會各界對該項目的認識

我國的社會已經步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新階段最突出的特征便是人才數量的匱乏,但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達到了頂峰,如今,全面發展的人才已經成為了各大企業,以及各發達國家的核心力量。職業核心能力的人才便是新階段的關鍵力量。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乃至國家,都開始實施和進行對人才的核心能力培養。目前社會對于核心能力的認識還沒有普及開來,所以并沒有讓全部的機構都相應號召,但是所有人都應積極達成共識,知道這是一件有助于社會發展的事。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目前來說體系還不夠成熟,而核心能力的培養,不是某一個機構經過簡單的培訓就能夠成功的,它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各種機構,人力物力的同時支持,多個部門的共同合作,才能得以實現。對于如何培養職業院校學生關鍵能力的問題,我國的教育方面一直給予高度的重視,對職業院校學生的核心能力的標準體系建設極為關鍵。應當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將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開設相關課程,像專業知識課程那樣進行教育,同時結合實踐活動的鍛煉,與企業之間加強聯系,及時了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高等職業教育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應該要根據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崗位,培養學生全面的職業能力,而不是只著眼于專業知識。將培養核心技能作為基礎,就能夠滿足不同的職業和崗位的需求,也是可持續發展所必要的東西。

參考文獻

[1]鄧峰,吳穎巖.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8,(26):96-98.

[2]郭廣軍,龍偉,劉躍華,游新娥,胡治民,陳育新.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5):70-76.

[3]李玉靜.綠色技能開發: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領域[J].職業技術教育,2016(15):1.

[4]葉小明,朱雪梅.中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特征與實踐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7,(4):91-94.

[5]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14.

作者簡介:鄧大輝,男,1987年6月,廣東省茂名市,漢族,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本科,助理研究員,教育管理方向。

猜你喜歡
評價研究職業核心能力體系構建
建筑業綜合競爭力評價研究
基于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校企合作社團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農村職業學校學生成績考核體系的研究
如何構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淺議中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
基于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管理學實務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核心能力發展探析
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思考
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工作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