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主體

2018-11-28 11:24蔣清松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人民群眾主體

蔣清松

摘要:改革開放40年以來,人民之所以能夠勝任“國家主人”這一角色,歸根結底就在于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事業中主體意識形成并不斷增強,以及在主體意識支配下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人民群眾是改革的認識推動者、偉大實踐者、價值批判者、更是利益共享者,是推動改革的根本力量。

關鍵詞:改革開放事業;主體;人民群眾

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我國的改革進程以來,中國的改革事業已經走過了40年的光輝歲月。40年來,我們歷經從計劃經濟到商品經濟再到市場經濟的探索,從無到有構建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并不斷進行完善,扭轉了文革的動蕩混亂走向依法治國并不斷提高國家治理水平。中國的改革開放40年成就有目共睹,成就不可磨滅,而這巨大成就的獲得依靠的根本力量是什么,主體是誰?是廣大人民群眾。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40年過程中,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充分肯定廣大人民群眾作為國家的主人,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的根本力量。

一、從理論維度闡述人民群眾主體思想的內涵

人民群眾主體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發展中所形成的對人民群眾的地位、作用和治理方式的科學判斷和自覺認識。

(一)人民群眾主體思想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基本思想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列寧指出:“馬克思學說中的主要的一點,就是闡明了無產階級作為社會主義社會創造者的世界歷史作用?!泵珴蓶|指出“共產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人民群眾?!编囆∑介_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基于一個基本信念:“凡是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的事情,不論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多少困難,一定會得到成功?!苯瓭擅裰赋觯骸拔覀兊母母锖徒ㄔO,只有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順利推進”。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立足于“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新視野,要求全黨同志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偉大革命,特別強調“人民是改革的主體”,“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這些重要論述,深刻表明了人民群眾在人類社會發展和變革中的決定作用,深刻表明了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40年中的主體作用,深刻表明了人民群眾主體地位越來越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所尊重。

(二)人民群眾主體思想是唯物史觀在當代中國的具體運用

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根本區別之一,在于它充分肯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以唯物史觀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為指導,確認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改革開放事業中的主體地位。人民群眾在任何社會都是基本的主體,改革開放事業是廣大人民群眾的事業,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確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唯物史觀的創造性運用。只有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我們才能把握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才能無往不勝?!?/p>

(三)人民群眾主體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和宗旨的根本體現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敝袊伯a黨所代表的利益就是中國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人民是決定我們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這一基本信念,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因此,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就能夠擺脫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勇于做、能夠做其他政治力量不能做、不想做的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鑄就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優秀品質。這也正是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屢遭挫折,卻能夠扭轉危局,化險為夷,開創新局面的根本原因。

二、從實踐維度闡述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發揮

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根本的一個原因在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人民群眾改革開放的主體意識得以形成和不斷增強,以及在這一主體意識支配下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

(一)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認識推動者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 認識是人類特有的活動,是人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標志。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廣大人民群眾對改革的目標和內容產生正確的認識,才能形成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自覺能動性,從而推動改革的順利進行。一是凝聚共識,形成人民群眾投身改革開放的自覺性。改革開放能夠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并在此基礎上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當廣大人民群眾不但在理論上而且在實際上充分認識到這一真理時,其主體意識就會得到激發,從而就會自覺地而不是被動地投身到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去。改革不是一個人、一個政黨的活動,需要凝聚全黨全社會的力量,同心同德,才能使改革順利推進,而這種凝聚的力量來自于人民對自身主體地位的覺醒。二是堅定信心,激發人民群眾投身改革開放的積極性。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主體認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認識和理解堅持改革開放的本質、特點和規律,深刻認識改革開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堅定改革開放信心,使人民明白改革開放與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密切關系,明白改革開放的成功將會給自己和國家帶來巨大的利益,從而形成參與改革開放的強烈愿望和積極性。三是解放思想,發揚人民群眾投身改革開放中的創造性。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如何化解改革開放過程中遇到的大量難題?出路只有一條:創新,解放思想與事實求是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改革開放主體的認識能動性。作為改革開放實踐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發掘蘊藏于民眾之中的創造精神和聰明才智,針對改革開放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新困難和新矛盾,深入探索切實有效的新措施、新方法。

(二)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者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智慧和巨大創造力,他們的實踐和創造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共產黨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基礎上,通過對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實踐的總結,對于人的能動的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強大力量做出了科學概括: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瓫]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备母镩_放40年來的實踐表明: 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改革開放中的很多事物是人民群眾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所創造的,改革開放也是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從局部到整體漸次展開的。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到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從人民公社制度的廢除到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從“三來一補”到境外資金、技術、設備、人才的引進,從創辦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的設立,再到內陸以及沿邊地區的逐步開放,等等。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系列新突破、新事物、新成就,都凝結著人民群眾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我們黨的根基、血脈和力量源泉。

(三)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價值評判者

以什么為標準,用什么來衡量,實質上是一個對誰負責、讓誰滿意的問題?!罢胬碇挥幸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币虼?,作為實踐主體的人民,必然會對黨和政府的政策有著更深刻的認識、理解和體會。改革開放是否具有成效,評價主體只在于人民:人民群眾可以在推進改革過程中隨時反饋改革的效果,糾正可能出現的偏差,促進提高工作效能、改進工作方法,真正使頂層設計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結合起來;同時可以更加有效地監督權力,有效杜絕“四風”,杜絕改革成為少部分人或群體的盛宴,讓改革真正成為百姓受益的改革。習近平指出,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边@是改革開放的總任務,也是檢驗改革成效、成敗的重要評價標準。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突飛猛進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然而一些社會矛盾也隨之出現:如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教育醫療矛盾凸顯;政府公信力下降;官員權力腐??;食品質量安全令人擔憂;空氣污染嚴重影響健康等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決定就從人民群眾最關注的領域、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入手,對人民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描繪了改革的藍圖。

(四)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利益共享者

馬克思說過,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必須落實到其利益的實現上,否則,主體地位就是空中樓閣。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決定了我們黨進行的所有工作都是為了人民。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領導集體更是莊重承諾: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梢哉f,改革開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于實現人民的主體地位,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隨著改革開放紅利的釋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得到實現、維護和發展,這是中國共產黨能夠深得人民衷心擁護的內在原因,也是我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驕人成績的根本所在。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開放要再擴大,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使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深入推進并且富有成效,就必須正確把握人民群眾主體思想的內涵和意義,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實現人民群眾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文選》第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2]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78.

[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 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5

猜你喜歡
人民群眾主體
論碳審計主體
磨課活動中多元主體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謂“主體間性”
租賃房地產的多主體貝葉斯博弈研究
租賃房地產的多主體貝葉斯博弈研究
“行政不作為”現象探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啟示
從天長市人民群眾看軍隊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澤東群眾路線與當代價值研究
網絡黨建工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