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時代境域下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多維透視*

2018-11-29 17:35
教書育人 2018年12期
關鍵詞:黨性載體群體

黨員的黨性教育是一個恒久性的課題,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極為重視,尤其新形勢下更是將此提到重要議程。習總書記多次強調“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要求全黨高度重視,積極創新教育路徑。大學生黨員這一特殊重要群體既是高校里的排頭兵,更是黨員干部的未來接班人,為黨員隊伍不斷注入著新鮮血液??梢哉f黨性是該群體最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是其之所以能夠成為先鋒模范的關鍵因素。當前,互聯網的出現及其技術、載體的不斷革新與完善,潤物無聲的改變著人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尤其是以微信、微博、微小說、微電影等為主要載體的微時代的到來,更是開創了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高度。無疑,微時代的到來也給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及黨性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本研究以“微時代”作為分析邏輯框架,通過實證調研從黨性教育的理念、內容、方法、師資、效果等多層維度透徹大學生黨員這一特殊重要群體的黨性教育在微時代大境域中所面臨的現實瓶頸、深層歸因,希望能為創新該群體的黨性教育路徑提供現實支撐,以推動高校黨建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一 研究設計

1 研究對象

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000份,主要投放對象為銅仁學院、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三所院校,回收問卷994份,有效問卷990份,有效率達到99%。其中,男生478人、占 48.3%,女生512人、占51.7%;大一150人、占15.2%,大二400人、占40.4%,大三320人、占32.3%,大四120人、占12.1%;理工類380人、38.4%,文科類320人、32.3%,藝術類290人、占29.3%;黨齡一年以下者468人、占47.3%,一至三年者347人、占35%,三年以上者175人、占17.7%。從統計描述看,樣本取樣相對全面,整體分布相對科學。

2 研究方法

本次調研在方法上,以調查問卷為主、訪談和座談為輔。調查問卷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式,設計了“微時代境域下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調查問卷”,初次隨機調查了50名大學生黨員,綜合反饋后對問卷進行了完善以進行正式調查,研究結果采用了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和統計分析。在訪談和座談過程中,為了獲得更加全面、準確的信息,適當使用了心理咨詢方面的技巧。

二 研究結果

1 教育理念滯后,缺乏時代性

當代大學生黨員思維敏銳,易于嘗試并接受新鮮事物,微時代的到來恰好迎合了該群體的這一共性特點,在微平臺上他們可以與教育者享有一樣的信息資源,可能在某一方面他們的眼界、高度達到甚至已經超越教育者的黨性水平。在問到“您的學校是否利用微載體開展黨性教育?”時,僅有28.7%的人選擇“經?!?;41.2%的人選擇“偶爾”;30.1%的人選擇“從未有過”。在回答“您認為當下高校黨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否與微時代相適應?”時,有26.4%的人認為“完全不適應”;66.1%的人認為“部分適應”;只有7.5%的人認為“完全適應”。在訪談和座談中,許多黨員代表更是明確指出相關教育者的理念太過保守,有時他們在網上所獲取的最新的相關時政和社會熱點卻因黨性教育者的不知而無法及時進行相應的交流和探討。顯然,高校黨建工作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積極改變落后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微載體平臺,嚴重缺乏時代性。

2 教育方法傳統,缺乏科學性

無論何種教育都必須遵循教育規律,科學施教,方能取得良好成效。但“微”風撲面的當下,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并未緊貼“微”字,科學性明顯不足。在問到“您平時接受黨性教育有哪些途徑?”時,回答“黨課培訓、黨會、報告”的占55.7%;回答“黨課培訓、黨會、報告、主題實踐”的占33.8%;而回答“黨課培訓、黨會、報告、微載體”的只占10.5%,可見,盡管微時代己經進入校園生活,但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傳統模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其教育過程并沒有融入微生活,也沒有突出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缺少互動性、創新性。[1]在問到“您是否希望學校通過微載體創新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方法?”時,有82.7%的人選擇了“非常希望”;有13.2%的人選擇了“不關心”;只有4.1%的人選擇了“不希望”??梢?,大多數學生黨員非常希望利用微載體創新其黨性教育方式方法。但當下,即使部分高校創建了黨性教育微博微信公眾號,也只是簡單的告知大學生黨員而已,黨性教育工作者則很少通過微信、微博等微公眾賬號與大學生黨員進行學習、交流、溝通,對該群體黨性教育內容的學習程度也沒有及時關注,效果可想而知。

3 教育內容單調,缺乏豐富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2]可見黨性教育的內容既要牢牢抓住馬克思主義這一核心又要與時俱進,適時變化。然而當下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內容在抓住核心的同時,卻忽視了緊密結合時代特征,加以豐富內容。在調查問卷中,回答“您通常接受的黨性教育內容有哪些?”時,有85.3%的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成果”;有51.2%的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成果、時事政治解讀、黨風黨紀教育”;而選擇“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成果、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只有12.6%;另外只有9.8%的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成果、理想信念教育”。在回答“滿分為十分,您對本校黨課教育內容的滿意度為()分”時,評分為5~6分的占10.3%;評分為6~7分的占40.7%;評分為7~8分的占26.9%;評分為8~9分的占18.6%;評分為9~10分的占3.5%。在回答“您認為當下在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內容方面,哪些比較薄弱?”問題時,選擇“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中華傳統文化”的居然占了85.6%。從結果分析顯而易見微時代境域下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內容十分單調,仍然采用傳統的教育內容,聯系當前國內外形勢變化不夠,聯系周圍社會熱點不夠,聯系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不夠,聯系大學生黨員的實際情況不夠,缺乏通俗易懂,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影響力的教育內容,難以與大學生黨員產生思想上的共鳴,亟需完善。

4 教育隊伍匱乏,缺乏專業性

微時代的高速發展,在拓寬大學生黨員這一群體的黨性教育途徑的同時,對個體黨性教育工作者和整體黨性教育隊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當下具有專業性的黨性教育隊伍卻十分匱乏,高?;鶎狱h務工作者多數屬于兼職,且配備不夠完善,理論素養不高,工作經驗不足,業務能力不強。在調查問卷中,回答“您認為目前本校的黨性教育隊伍結構是否完善”問題時,有66.7%的人選擇了“不完善”;27.2%的人選擇了“比較完善”;選擇“非常完善”的只有4.3%;另外有1.6%的人選擇了“不了解”。目前,各個高校微載體中的黨性教育者多以個體存在,既沒有組織性也沒有規模性,凝聚力不強,不利于微時代境域下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資源的共享,難以在微載體中形成黨性教育的群體效應和規模效應,更難以形成科學體系。由此導致整個黨性教育隊伍的素養、能力等等方面無法得以大幅提升。在回答“您認為目前本校的黨性教育隊伍整體微素養如何?”時,選擇“一般”的占了63.7%;選擇“非常低”的占29.1%;選擇“非常高”的戰2.3%;另外有4.9%的選擇“不了解”。在“滿分為十分,您對本校黨性教育隊伍的整體形象評分為( )分”問題里,評分為5~6分的占10.2%;評分為6~7分的占40.1%;7~8分的占25.6%;評分為8~9分的占20.7%;評分為9~10分的占3.4%??梢?,微時代境域下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隊伍的整體形象一般,微素養不高,且對微載體的認知和運用能力不強。部分高校黨性教育工作者對微載體了解甚微,甚至成了網絡文盲,無法通過微載體平臺與大學生黨員進行暢通的交流溝通,更不擅長收集該群體在微載體中的只言片語,也不善于從“微”輿論中分析該群體的其思想狀況,導致無法開展有針對性的黨性教育,從一定程度上消弱了該群體黨性教育的專業性和實效性。

5 教育效果微妙,缺乏實效性

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目的是能讓教育主體學思踐悟,從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回答“您認為目前本校通過微載體對大學生黨員進行的黨性教育是否有效果?”時,有45.1%的人選擇了“效果一般”;只有6.7%的人選擇了“效果顯著”;還有18.3%的人選擇了“沒有效果”和29.9%的人選擇了“說不清楚”。通過微載體開展黨性教育是高校黨建工作的新型創新路徑,深受青睞,然而當下的教育效果卻不理想,嚴重缺乏實效性,教育成果僅僅浮于表面。雖然部分大學生黨員也會通過微載體關注、學習、分享一定的黨性教育成果,撰寫學習體會等等,但所學內容是否能真正內化于心并轉化為其獨特的價值體系、是否能真正外化于行并指導其具體的行為實踐,難以確定。另外,大學生黨員長期通過微載體接受虛擬性的黨性教育而忽視了面對面的接觸、交流,容易引起其務虛傾向,掌握的知識、具備的修養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在回答“您的學校是否對相關教師的黨性教育工作進行評估考核?”時,只有23.7%的人選擇了“有”;14.1%的人選擇了“沒有”;62.2%的人選擇了“不了解”。在回答“您認為目前本校的黨性教育評估體系是否健全?”問題時,只有7.2%的選擇了“健全”;25.3%的人選擇了“一般”;16.8%的人選擇了“不健全”;居然有50.7%的人選擇了“不了解”??梢?,當下高校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效果“微”評估機制也并不健全。高校黨組織利用微載體推送給大學生黨員一定的黨性教育內容,或硬性要求其關注相關微賬號并自主學習,即使其接受了、關注了、甚至是學習了,但是否學以至用、學有成效卻無具體的考量標準。同時,與傳統的現場統一考核相比,利用微平臺對大學生黨員進行相關考核,但是否是其本人作答或獨立作答,真實性也難以考證,從而導致該群體的黨性教育效果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三 困境機理分析

1 個體自身因素

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不高的主要個人原因即是其理論基礎欠缺。大學生黨員正處于思想逐步成熟和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微時代境域下,多元文化融合、各種思想交鋒、信息真偽難辨,導致部分大學生黨員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只停留在表面,既沒能做到深刻解讀其精髓,也沒能熟練靈活的運用其方法論,甚至因錯誤認知而產生偏激心理,更別說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嚴重損壞了黨的形象和光環。此外,微時代下,部分大學生黨員在黨性教育過程中忽視了面對面交流的現實優勢,太過依賴微載體平臺,長此以往則降低了其具體的實踐能力,只務虛,不務實,無法用理論聯系實際、指導實踐,逐漸淪為“偽馬克思主義者”。

2 高校因素

微時代的到來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許多改變,但高校并未就微時代的特殊時代境域把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置于一定新高度,對利用微載體開展黨性教育認識不足,無法充分體現出黨性教育的時代特征,也未適當調整黨性教育的監管方式和力度,這顯然不利于完善當下大學生黨員這一群體的黨性教育。一方面,教育模式單一,部分高校仍然只采用傳統的理論灌輸教育方式,并沒有充分利用微載體開通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微賬號,在微載體黨性教育中尚未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缺少對微載體的監管,縱容了某些自控力不高的大學生黨員的網絡沉迷行為,導致黨性教育工作者不能及時、全面的掌握大學生黨員的思想動態和心理需求,難以實施有針對性的黨性教育。

3 社會微環境因素

微時代在帶給人們傳播信息、獲取信息,方便學習、交流的同時,也因其隱蔽、開放特性致使輿論環境呈復雜之勢,思想上魚龍混雜、語言上放蕩不羈、心理上失衡變態,“微”輿論生態變得不再純粹。同時,微時代尚處于初級階段,以微信、微博等為主的微載體平臺尚不具備完善的輿論監管和法律制約,污穢的內容、偏激的思想、惡意的謠言不斷浸染著大學生黨員這一群體的價值取向和心理健康。從某種意義上說,微時代境域下,若沒有一套科學的、健全的微法律體系,則難以紓解微載體給黨性教育帶來的消極影響。

四 結論

從調研結果和相關文獻資料分析,隨著近年來黨中央對黨性教育的高度重視,各級黨校、高校不斷改進傳統的黨性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黨性教育呈整體良好發展態勢。但同時微時代的到來也置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于新的境地,傳統的黨性教育在理念、方式方法、內容、機制等方面尚未充分緊密結合微時代的時代特征和媒介優勢,不及時的更新和改進使當下該群體的黨性教育陷入了新的困境。但大學生黨員這一群體的黨性教育,不僅是有效促進其個體健康成長的關鍵路徑,科學開展高校整體黨建工作的緊要環節,更是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的實然需求。因此,對其進行研究,在變化中尋求規律,最大限度發掘微載體的優勢,探尋在微時代境域下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有效路徑緊迫而又重要。

[1]肖小華.十七大以來黨性教育形式創新的特點及啟示[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4(04).

[2]實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的報告.http://news.youth.cn/sz/201710/t20171018_10888424_1.htm.

猜你喜歡
黨性載體群體
創新舉措強載體 為僑服務加速跑
實事求是是“最大黨性”
認識黨性的五個重要維度
堅持以活動為載體有效拓展港澳臺海外統戰工作
哪些群體容易“返貧”——受災戶、遇困戶、邊緣戶
關愛地球,學生成主流群體
認清虧欠問題——對參與近期香港暴亂的青年群體之我見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黨性可“塑”——漢中實施“黨性塑造”工程
創新代表履職載體 充分發揮代表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