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常規靜脈血與末梢血檢驗結果的對比探析

2018-12-07 10:09李建兵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1期
關鍵詞:檢驗結果

李建兵

【摘 要】

目的:比較血常規靜脈血與末梢血檢驗結果,以尋求最佳血常規檢驗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4月本院接收血常規檢查者74例臨床資料,依據數字表隨機原則分為兩組各37例,即靜脈血組與末梢血組,比較兩組血常規檢驗結果。結果:靜脈血組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小板(PLT)、血紅蛋白含量(HGB)、紅細胞壓積(HCT)檢測水平值明顯高于末梢血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更接近各項指標正常值。結論:相較于末梢血檢驗,采用靜脈血常規檢驗準確率更高,但仍需注意,對于不宜進行靜脈采血的患者,或需要反復接受采血的患者而言,可酌情配合末梢采血檢驗方式,以提升檢驗準確性。

【關鍵詞】 血常規檢查;靜脈血;末梢血;檢驗結果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036-01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一般的、最基本的血液檢驗,也是判斷疾病的主要方式。人體血液主要由液體與有形細胞兩部分組成,而血常規檢驗則是檢驗血液細胞部分。靜脈血檢驗與末梢血檢驗是血常規檢驗中主要方法,既往由于臨床醫療理念落后、設備水平不高等因素,我國臨床(特別是基層醫院)普遍采用末梢血檢驗,但此方式由于受到很大程度抗凝劑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因此檢驗結果往往存在一定誤差[1]。隨著現代我國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加上自動血液分析儀的普及,靜脈血常規逐漸受到臨床廣泛推廣。本文現就通過收集2017年7月——2018年4月本院接收血常規檢查者74例臨床資料,比較血常規靜脈血與末梢血檢驗結果,以期評價兩種血常規檢驗方法實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7月——2018年4月本院接收血常規檢查者74例臨床資料;依據數字表隨機原則分為兩組各37例,靜脈血組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41.36±4.03)歲,其中確診為呼吸道疾病者15例,胃腸道疾病者13例,消化道疾病7例,其他(循環系統、手術治療等)2例;末梢血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42.36±4.11)歲,其中確診為呼吸道疾病者17例,胃腸道疾病者12例,消化道疾病6例,其他(循環系統、手術治療等)2例;兩組對象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設備與儀器 全自動分析儀(型號為DIRUI:BF6800)以及配套試劑。

1.2.2 檢驗方法 在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血液,靜脈血組由患者肘靜脈出抽取2.0ml血液,將其置入EHTA-K2抗凝劑玻璃管內;末梢血組患者則于無名子采集20(l末梢血,置入加入稀釋液的塑料專用子彈頭內混勻;檢驗期間均認真做好質控工作,按照儀器與試劑說明書完成各項檢驗工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小板(PLT)、血紅蛋白含量(HGB)、紅細胞壓積(HCT)指標水平;各項正常值[2]:①WBC:成人:(4.0-10.0)×109個/L;②RBC: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③PLT:(100~300)×109個/L;④HGB:男性為130~175g/L(13.0-17.5g);女性為115~150g/L(11.5-15.0g);⑤HCT:男性 40%~54%;女性 37%~43%。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由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由“x±s”表示,以t檢驗;樣本數據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靜脈血組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小板(PLT)、血紅蛋白含量(Hb)、紅細胞壓積(HCT)檢測水平值明顯高于末梢血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更接近各項指標正常值(表1)。

3 討論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加上近年來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獲得廣泛普及,血常規檢驗在臨床診斷中愈發展現可觀前景,受到了廣大臨床重視與普及。作為一種輔助檢查疾病的手段,血常規通過對血細胞數量、分布、形態等表現進行檢測,以此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并診斷出各種潛在疾病,為疾病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靜脈血與末梢血是目前血液標本主要采集方式,其中末梢血在采集中患者往往表現疼痛感較輕,但由于指尖存在較高敏感度,因此血常規檢驗中可能對血液標本質量造成影響[3]。在本次研究中顯示,靜脈血組WBC、RBC、PLT、HGB、HCT水平檢驗結果明顯更貼近于標準值,相較于末梢血組存在顯著差異性。分析其原因在于末梢血來源主要為末梢毛細血管,該血管血量往往偏少,這對于采血工作而言難度更大,此外在采集末梢血期間,毛細血管溢出的血液相對較少,需要對周邊進行擠壓,若擠壓過渡可導致血液內混入空氣或組織液,破壞血樣質量,若擠壓力度過小又會影響血小板,引起假陽性檢驗結果。相比之下,靜脈血則不同,通過負壓真空方式采集血液標本,并儲存與相應的抗凝劑內,減少了血樣標本的變化。金秀華[4]的研究同樣證實,靜脈血相較于末梢血而言,其檢驗準確性更高,這與本次研究表現一致性。

綜上所述,相較于末梢血檢驗,采用靜脈血常規檢驗準確率更高,但仍需注意,對于不宜進行靜脈采血的患者,或需要反復接受采血的患者而言,可酌情配合末梢采血檢驗方式,以提升檢驗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趙茜.末梢血與靜脈血的血常規檢驗結果比較[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6, 37(20):2936-2937.

[2] 楊波.對比在血常規檢驗中進行靜脈血檢驗與末梢血檢驗的結果[J].中國社區醫師, 2016, 32(8):134-135.

[3] 章文進.末梢血與靜脈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比較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23):58-59.

[4] 金秀華.末梢血與靜脈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觀察比較[J].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6, 48(7):848-849.

猜你喜歡
檢驗結果
產前免疫檢驗項目的意義與檢驗結果研究
船舶檢驗中常見的船舶機械故障及處理措施
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探究
溶劑殘留量檢驗結果影響的重要因素分析
談提高食品質量檢驗結果的準確度
單手肩上投籃支架式教學與傳統教學對比
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