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2018-12-07 10:09劉青峰黃宇李紅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1期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腦出血

劉青峰 黃宇 李紅

【摘 要】

目的: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腦出血患者74例,隨機觀察組、對照組,每組各37例。所有患者于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不同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臨床護理路徑,對比兩組患者腦血腫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觀察組護理后15d(16.1±8.1)、30d(13.1±8.3)腦血腫面積明顯小于對照組15(19.9±8.1)、30d(17.3±9.1),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應用可提升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腦血腫吸收。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腦出血;腦血腫面積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170-02

前言

腦出血又稱為腦溢血,主要是指非創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出血。該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致死率高的臨床特點,是最嚴重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常常對患者生活質量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腦出血的高發人群多為中老年人。由于腦出血多為突發疾病,治療過程比較復雜。由于臨床上多以降顱壓、擴容治療輔助24小時常規監控護理為主,治療時間較長。因此,臨床對該病的治療和護理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臨床大量實踐表明,腦出血治療過程中輔以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干預對保證患者取得良好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興的臨床護理模式,是從患者角度出發制定的從入院到出院整個過程的護理計劃,是常規護理的衍生物,更具有實用意義。故此,本文立論于臨床護理路徑對腦出血患者護理效果的探究,觀其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腦出血患者74例,隨機分觀察組、對照組,每組各37例。其中觀察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59-73歲,平均年齡為(65.7±8.9)歲;對照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60-74歲,平均年齡為(65.9±8.1)歲。參選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1)納入標準:納入符合《腦血管診斷標準》[1];出血量為10-50ml;單側基底節區出血。(2)排除標準:均排除嚴重的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缺損情況。排除出血破入腦室或蛛網膜下腔;混合型卒中;多灶性出血患者。

1.2 方法

(一)基礎治療

給予降顱壓、擴容(低分子右旋糖酐)、抗感染等常規治療。

(二)護理方法

對照組以常規護理為主:(1)環境護理。護理人員定期消毒通風并調整室內溫濕度。(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可和患者保持良好溝通。幫助患者建立自信,消除不良情緒。(3)藥物護理。嚴格遵照醫囑為患者實施用藥護理。告知患者及家屬用藥期間相關禁忌。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臨床護理路徑:(1) 疾病控制護理。24h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神智及頭痛情況。如患者出現血壓升高、脈搏減弱需遵醫囑予以脫水、降顱壓藥物護理。密切關注患者導管、引流管是否通暢。及時清理患者呼吸道內容物。(2) 臨床用藥護理。脫水劑等藥物用藥時需控制低速。記錄患者血壓、尿量及24h出入量情況。指導患者取正確體位休息,抬高床頭20°。幫助患者翻身及拍背預防并發癥。(3) 中醫康復護理?;颊哌M食前可棉簽觸碰換則會舌頭刺激肌肉。進食時保持半坐位并叮囑患者仔細咀嚼。如患者身體允許可指導患者做創傷運動。例如:起坐運動、穿衣進食、洗涮及體位轉換。

1.3 評價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血腫面積變化情況。將CT片置于燈下清除辨認血腫、囊腫和積水邊界,后依照比例尺計算面積。具體方法可見1995年第4期《南京部隊醫藥》[2]“顱內血腫的計量”計算。本次腦血腫計量工作均由同一人(主任級醫師)計算。計算取三次平均值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對兩組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展開數據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統計學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15d(16.1±8.1)、30d(13.1±8.3)血腫面積明顯小于對照組15(19.9±8.1)、30d(17.3±9.1),統計學差異顯著顯著,P<0.05。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基于常規護理基礎上衍生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是一種計劃性護理模式,有計劃、有目的、有條不紊的開展各項護理工作,給患者提供最優質的臨床護理服務,促進患者恢復健康。臨床護理路徑作為新型護理干預措施,有效填補了傳統護理措施的空白[3]。其相對于常規護理而言內容較為豐富,效果明顯。常規護理多以醫囑護理為導向,著重于患者的生活護理。而臨床護理路徑更加注重患者的病情變化,以積極輔助臨床治療為宗旨。本次臨床護理路徑應用效果理想,縮減了患者血腫面積,重點在于中醫康復護理的應用[4]。中醫康復護理經吞咽功能、坐起功能、日常行為等功能的鍛煉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減少血腫面積。故建議同行試行使用,觀其效果。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應用可促進患者腦血腫吸收,提升治療效果,有效提高腦出血患者的健康知識及護理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實用效果確切,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竇娜,李丹,馬素慧,等.根據Brunnstrom不同分期采用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偏癱下肢的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5):3828-3829.

[2] 潘道明.顱內血腫的計量[J].東南國防醫藥,1995,7(4):1-3.

[3] 趙冰.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18):156-156.

[4] 劉萍.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4):205-206.

猜你喜歡
臨床護理路徑腦出血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的療效觀察
老年人摔倒 警惕遲發性腦出血
脾切除后伴發腦出血1例并文獻復習
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臨床護理路徑在開顱手術患者術后健康宣教中的應用
納洛酮在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探析
腦出血微創置管吸引術對老年腦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響分析
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