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虛喻實 似幻還真

2018-12-18 19:10孟憲杰
北方文學 2018年29期
關鍵詞:加勒比尋根

孟憲杰

摘要:沃爾科特的戲劇作品《猴山之夢》以主人公馬卡克回到非洲的夢幻之旅表現了加勒比人文化歸屬的失落感,自我身份認同的困惑感與文化尋根的心理經驗。作品以夢幻指喻真實,以想象的空間建構來體現真實的文化沖突和加勒比人的生存狀態。

關鍵詞:加勒比;流放;尋根

作為加勒比詩人和劇作家,德里克·沃爾科特(Derek Walcott)的作品因其多元文化的創作背景,對加勒比民族歷史和演進的尋根溯源而獨具藝術魅力。與詩歌相對比,國內研究者對其戲劇作品所給予的關注較少。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我們對加勒比英語區的歷史與社會了解甚少,對其文學狀況的了解也較片面。加勒比海地處南北美洲之間,受強大的美加文學和卓然獨立的西葡文學的遮蔽,難得進入我們的視野。

《猴山之夢》被認為代表了沃爾科特戲劇創作的最高成就。劇本展現的是西印度島嶼的一個燒炭老人馬卡克(Makak)回歸非洲的幻覺和夢境。通過獨特的夢幻空間敘事,作品表現了加勒比民族文化歸屬的失落感和自我身份認同的困惑感。處在文化“流放”狀態的加勒比人尋求擺脫邊緣身份,進入“家園”文化的中心地帶,建構具有加勒比特性的自我生存空間。

一、亦幻亦真:夢幻與真實的對話

馬卡克是生活在“一個西印度島嶼”的黑人,他燒炭賣炭,勉強維持生計。他被稱為“沒有頭腦、沒有意志、沒有姓名、沒有自己部落”(Walcott 1970:222),沒有文化身份的人。

由于酗酒鬧事馬卡克被監禁。身處獄中的他展開了走向非洲故鄉的夢幻之旅。在月亮幻化的女人的指引下,馬卡克認定自己是“獅子和國王家族的后裔”。他“看到非洲”,聽到“長笛聲(291)”,他帶著朋友兼仆從,用自己的“超能力”挽救垂死的病人;他成為非洲部落的國王,審判白人文明……馬卡克將自我交付給回歸非洲的訴求和夢想。夢幻中的馬卡克經歷了空間移位和轉換——從“他者”世界到自我世界的轉換,從歷史既定的空間向自我塑造和自我救贖的空間的轉換。

馬卡克回到非洲的夢想和“對非洲身份的尋求”不是“孤立的,個人的幻想”,在劇中,他的獄友泰格和索雷斯,他的朋友莫斯提克,獄監萊斯特德等人都是這個夢境的參與者。處于劇本之外的黑人觀眾也是夢境的參與者,他們感同身受,因為他們也懷著相似的夢想(Lloyd Brown 1993:194-195)。馬卡克的回歸之夢是由作家,劇中人物和觀眾或讀者共同創作和完成的?!逗锷街畨簟穯酒鹆四切┻h離非洲,處在地域、文化、心理和血緣的“流放”生存狀態的黑人和具有黑人血統的混血種族的共鳴。

《猴山之夢》用夢幻指喻真實,它所表現的是現實中加勒比種族的集體經驗。民族大流散的歷史命運使得尋找文化空間,建構文化身份成為加勒比作家的歷史使命。劇中的馬卡克身居牢房,窘迫逼仄的空間對應了加勒比黑人的生存狀態;他頭腦中的非洲血緣的歸屬感則表現了黑種克里奧爾人的心理渴望;他的借助夢幻,無果而終的家園追尋體現了加勒比人無法到達的心理想象和文化宿命。

二、以虛喻實:虛幻對現實的消解

在戲劇里,馬卡克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幻夢中。夢境為劇本的主要部分,占據大量篇幅,現實與虛幻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差距被一點點弱化和消解。

現實世界的黑人馬卡克自認丑陋,不能面對自我的身份。他覺得自己沒有依托,“只是個影子罷了”(Walcott 1970:311)。在那個“法律不允許你長得黑”(280)的世界,馬卡克是無法自我拯救的。他選擇借助白色的力量擺脫困窘壓抑的現實——他所“看到過的最可愛的”女人“像月亮那樣漂浮過來”(235),告訴他屬于他的真正的名字、身份和歸宿。

劇中的“月亮”、“白霧”和白種女人象征著殖民文化和白人文明。馬卡克在夢幻中與白人女子親昵、交談,象征性地占有了白人文明和尊嚴。憑借白人女子的神啟般的感召和權威,馬卡克得以展開了非洲之旅的想象。他由“影子”變身為“影子中間的國王”。他受到擁戴,坐在“金色的椅子”上發號施令,審判白人文明。

馬卡克的夢想實踐了對歷史的反叛和對現實的跨越,展現和顛覆了白、黑族群的主從關系和優越/自卑感,打破了既有生存秩序的正當性及權威性。當“白”的力量附身時,他仿效白人的權勢和跋扈,高高在上,拯救生命,審判文化,主宰他人的命運。

戲劇以夢幻的吊詭從內容和形式上消解了業已定型的歷史,解構了加勒比世界的黑白二元,顛覆了現實世界的既有空間模式。馬卡克借助虛幻謀劃和塑造了自我身份,獲得了支配空間和他者的權力,實現了主體性的轉換和認同。

正如“影子”是虛幻的符號,虛擬的夢境則是對現實的戲仿和嘲諷。對于多元文化混合產物的加勒比人,黑與白的相容相沖是他們無法逃避的現實世界?!傲鞣拧钡纳鏍顟B和文化“移位”的努力就成為加勒比作家筆下人物的生存特征。

三、小結

在戲劇的最后,馬卡克回到現實的監牢里。不過,他未放棄夢想,他“要回家,回到起點”。這里的家園是一個文化想象和符號。無根,無主的加勒比人無法找到漂泊的終點。殖民的歷史、生存的現實、加勒比與非洲大陸幾百年的文化遠隔使得“非洲認同”成為虛幻的想象和模仿。

可以說,通過劇本的上演和觀眾(讀者)再想象和再創作的雙向互動,《猴山之夢》以極具象征意義的夢幻時空敘述演繹了加勒比族群在文本和現實的多維空間的“尋根”旅程。

參考文獻:

[1]Walcott,Derek.1970.Dream on Monkey Mountain and Other Plays.[M]New York:Farrar Straus&Giroux.;

[2]Brown,Lloyd.1993.Dreamers and Slaves[C]//Hamner,Robert D.ed.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Derek Walcott.Washington D.C.:Three Continents Press.

猜你喜歡
加勒比尋根
作 品:珠璣古巷尋根
錯解歸因 尋根溯源
皇家加勒比“海洋奇跡號”正式交付,刷新世界最大豪華游輪紀錄
我的鎮江尋根之旅
加勒比松3個變種種源試驗初報
尋根稽古德祚綿長
尋根船
尋根探源訪安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