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巴金《隨想錄》的思想意蘊

2018-12-18 19:34郝若蘭李祖德
世界家苑 2018年12期
關鍵詞:隨想錄巴金

郝若蘭 李祖德

摘 要:《隨想錄》是巴金在晚年時期嘔心瀝血創作出來的作品,這部作品因其對文學世界、對當代社會、對人類思想的偉大啟蒙和價值意義而產生了巨大影響??梢哉f巴金用他的“文革博物館”沖擊且動搖了這兩千多年來人們固守的封建傳統思想,啟發了作家文學創作的意義,批判且揭露了文革時期“長官們”的所作所為,并對那段黑暗歷史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本文我主要從巴金的創作經歷和思想的發展來闡述《隨想錄》的思想意蘊。

關鍵詞:《隨想錄》;巴金;思想意蘊

一、創作與思想的發展

從青年時代革命思想的覺醒,充滿著追求自由美好愿望的《家》,到中年時代對人性和悲慘命運控訴的《寒夜》,再到巴金老年時期反思文革解剖自己所寫的《隨想錄》,這三部作品可以說涵蓋了巴金文學寫作的一生,同時也是代表了巴金最高藝術成就的三部作品,我們從中可以窺探到巴金在其創作發展過程中思想的變化。

巴金是沐浴著自由民主平等的五四精神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年,他們是五四運動的“產兒”,他們骨子里是熱愛自由,熱愛生命的?!都摇肥菍ξ逅倪\動之后的青年們思想解放,追求自由而不得,與封建制度頑強對抗,卻又在前路漫漫中迷茫的真實寫照?!逗埂穼懹谒氖甏?,則是對五四運動中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隨著時間的流逝失去初心,被生活壓垮后的人性扭曲最終命運悲慘的真實記述?!峨S想錄》是老年巴金用血淚建立起來的“文革博物館”,文革期間知識分子們被四人幫戴上“帽子”關進“牛棚”,寫否定自己的思想匯報,被進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對四人幫對十年浩劫進行了十分徹底的深刻批判,同時也對這場浩劫進行自我反思。

他的作品無一不與那代人的生活,思想和命運有關,正如巴金在《隨想錄》中所說,生活確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巴金正是秉著追求真實的精神,對自己的生活,對這一代人有著細致深入的觀察和認識,最后融入自己的感悟思考,才會寫出這樣一部部優秀的作品。當然,《隨想錄》也是巴金這一生文學創作的總結,其中有對讀者,對文學理論觀點的看法,有對青年時代理想的追求,有對這一生中匆匆過客們的懷念,生命即將結束時的隨想隨感自然有所不同,帶著一股超脫之感。

二、“無力的吶喊”

正如巴金老先生自己所說,隨想是“無力的吶喊”,其實大都是不曾愈合的傷口出來的膿血。而《隨想錄》的寫作就是作者不斷地把傷口里面殘余的膿血擠出來,以減輕傷口痛苦得到解脫的過程,解剖自己需要巨大的勇氣,正如目錄中所說,沒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沒有對完美人格的追求,沒有高度嚴肅的歷史態度,老年巴金就不會動筆?!峨S想錄》中蘊含的是老年巴金對十一年文革期間痛苦的回憶,深刻的反思和批判,重新開始了他青年時代的追求,從而完成了另一種真實人格的塑造和升華。

為什么說是“無力”吶喊,老年巴金在文中也提到,既然它們“無力”,不會引起人們注意或關心,那么就讓它們自生自滅吧。在我們這樣大的文明古國,幾聲甚至幾十聲間斷的叫喊對任何人的生存都不會有妨礙。它們多么微弱,可以說是患病老人的嘆息,然而卻依然有人反對建立起“文革博物館”,依然有人反對再提起“文革”,在千千萬萬被蒙蔽住雙眼的人面前,這種“無力”是何等的悲哀?!拔母铩苯Y束后,巴金不推諉,不虛飾,在文壇一片控訴氣氛中,卻能直面良知的拷問,把一個受害者對社會的控訴深化為對民族苦難命運的承擔,這是作為當代知識分子肩上扛著的對社會的責任。

這一聲“吶喊”,是作者通過對自己,對社會,對文革的嚴肅反思之后發出的,是老年巴金在被關“牛棚”進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十一年之后發出的,難道不應該引起人們的思考嗎?尋找事實的真相,弄清事件的原委,洗脫無數人的“罪名”不是我們在經歷十年浩劫之后應該做的事情嗎?可這聲吶喊,又有多少人聽進去了,又有多少人漠不關心,又有多少人反對批評,歸根到底是封建流毒還未從這個社會主義社會徹底清除。道阻且長,行且將至,巴金老先生發出了這一聲無力的吶喊,是因為作為一個善良的、真誠的、富有良知的作家,是反映我們道德存在的一面鏡子,而良知是作為作家的起碼的道德,也是最高的道德,也期望著努力恢復我們文學的良知,民族的良知。

三、個人與社會

在《隨想錄》中,作者以隨想的方式闡述自己的文學觀點以及與讀者的長期交流而獲得的在文學寫作上的啟發,讓后生們的文學創作上少走彎路的同時,也對文學理論這一學科知識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所以它對文學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與此同時,巴金還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講述與法國朋友們的友誼,懷念自己的老朋友,頗有一種朝花夕拾之感,但究其意義,更像是他對四十六年前關于生命何時能開花那個問題的回答:利用好最后這僅有的五六年時間,不讓我腦子里的所有作品成為泡影,我的生命就算開了花。這一回答是巴金對生命更高境界,更高價值的追求。同時,在對法國朋友,對生命中這些匆匆過客的懷念中又何嘗不蘊含著老年巴金對自己年輕時代的追憶,回想起了自己青年時代未完成的夢想和那些如夢般的年華,其中是否也隱含著巴金對年華易逝,暮年已至的嘆息呢?在作品里,更多的還是在巴金在記起了自己是一個“人”之后,對很多問題的獨立思考和見解,這一系列的思考、追憶、嘆息都無不向我們展現著巴金不論年齡不論時間,依然堅持對美好理想、美好人格、以及生命之花的孜孜追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正是老年巴金要用自己的血淚建立起“文革博物館”的意義所在。說真話講真事為何總有人要否定呢?封建流毒在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還依然存在?長官意志還還在主導人們的思想?文革雖然已結束,但人民大眾的思想還未從那場思想浩劫中解脫出來,很多人甚至已經忘記了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身份,忘記了自己的腦子還可以獨立思考,他想用《隨想錄》告訴我們:不會思考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不會思考就意味著文革的威脅永遠也無法完全清楚;拒絕長官意志,學會獨立思考;弄清問題所在,勇于承認錯誤并改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一切對社會的深刻反思是《隨想錄》這部作品的社會價值所在。

最后,若要對《隨想錄》這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做一個總結,可以用巴金在《旅途隨筆》中曾對自己說過的一句話來說明:就讓我做一塊木柴吧,我愿意把自己燒得粉身碎骨給人間添一點點溫暖。

參考文獻

[1] 巴金:《隨想錄》(合訂本),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版

[2] 林賢治:《巴金:一個悲劇性的存在》,《新京報》,2005年10月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專業 2015級)

猜你喜歡
隨想錄巴金
不愿意讓他們等我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巴金的“不在意”
“真情”與“良心”的碰撞
巴金人物軼事——因書得愛
巴金《隨想錄》懺悔意識探源
知識分子的道德堅守
從巴金《隨想錄》淺析現代教育
小巴金“認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