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蟲里的“建筑師”

2018-12-19 11:22蔣卓衡
中學科技 2018年12期
關鍵詞:蠶蛾蓑衣建筑師

蔣卓衡

在長時間的進化和繁衍中,昆蟲發展了一系列生存策略來保障自身群體的延續,其中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建造各種建筑來保護自身不受攻擊。由于昆蟲種類繁多,生存環境多樣化,這些建筑的款式也花樣百出,差異極大。讓我們來看看昆蟲中那些具有驚人天分和創造力的“建筑師”的作品。

卷葉象甲 在一些果樹上有時會看到一些葉子呈現規則的卷筒形狀,同時有著被咬噬的痕跡,這便是卷葉象甲的建筑作品。卷葉象甲是一類小型甲蟲,隸屬于鞘翅目、卷葉象甲科,其中很多種類都是果園和林木的害蟲,而它危害植物所用的恰恰就是其建筑本領。卷葉象甲的成蟲其實并不在葉片里生活,而是在雜草、石塊縫隙或者土表層越冬,到了夏季才開始活躍。在找到了適當的植物之后,卷葉象甲就開始了它們的建筑工作:首先上樹找到比較合適的葉片,將葉柄咬傷使得葉片枯萎,然后多足并用將葉片一層層卷起來,每卷一層就在當中產卵,每一層卷葉的接合處用唾液加固,最終成型的卷葉就是比較規則的筒形。卷葉中的卵孵化之后,幼蟲就在里面開吃,當葉子被吃得差不多以至于完全枯萎落地時,幼蟲也在其中成熟化蛹,之后羽化為成蟲,開始下一輪建筑。

蓑蛾 鱗翅目昆蟲中也有非常多的成員喜歡用葉片等來建造居室,蓑蛾就是其中最有名氣的一類。蓑蛾科的成蟲兩性差異十分巨大:雄性蓑蛾和大多數蛾子一樣具有兩對發達的翅膀和一對細長的觸角;雌性蓑蛾終生把自己裹在幼蟲時期就做好的“蓑衣”中,沒有翅膀,甚至連足都沒有發育。而這里說到的“蓑衣”,就是蓑蛾科這一名稱的由來。

蓑蛾的幼蟲和別的蛾子一樣是毛蟲狀態,不同之處在于蓑蛾的幼蟲一孵化就開始給自己制作蓑衣,每一只幼蟲都有一件屬于自己的合身蓑衣。隨著幼蟲的成長,它的蓑衣也逐漸加長加厚,并且逐漸被添上合適的材料,例如草棍、葉片等。

全世界已知的蓑蛾約1300多種,種類不同,環境不同,其蓑衣的形狀和大小也有所不同,例如用枯葉搭建的簡易帳篷型、用小木棒搭建的金字塔型或者是草棍碎屑累加的鐵塔型。每種甚至每一只蓑蛾幼蟲的蓑衣都是不一樣的,每個款式都是限量版,頗有趣味。雄性蓑蛾僅在幼蟲時期躲在蓑衣中活動,雌性蓑蛾幾乎一生都背著蓑衣前行,覓食的時候只需把頭部和胸部伸出來,一遇到危險就立刻縮回去。蓑蛾幼蟲老熟之后,就吐絲將蓑衣固定在植物上然后在內部化蛹。雄蟲羽化后長出翅膀,飛離蓑衣,尋找依舊被裹在蓑衣內的雌蟲進行交配。

大蠶蛾 除了蓑蛾之外,很多大蠶蛾的幼蟲在化蛹時也會建造各種各樣的繭來保護自己。大蠶蛾科大多數種類的成蟲口器退化不再取食,成蟲飛行、交配所需的能量主要靠幼蟲時期積累,所以大蠶蛾的幼蟲看起來比較肥大。當幼蟲進食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化蛹,同時在蛹周圍建造一個堅硬的外殼來保護自己,那就是繭。銀杏大蠶蛾是中國分布較廣、較為常見的一種大蠶蛾,它的幼蟲通體黑褐色,還長滿了白色長毛,乍看之下比較令人驚悚。它的繭是一個鏤空的橢球形籠子,外面還會再包一層枯葉和樹枝,遠遠看去不易被發現。成蟲羽化之后飛走交配,繭就留在樹枝上。把繭摘下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些精致的小籠子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外觀細節上,都堪稱精致的藝術品。

石蛾 水中生活的昆蟲也有不少是建筑高手,石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石蛾屬昆蟲綱毛翅目,成蟲通稱為石蛾,幼蟲也叫石蠶。石蛾的幼蟲主要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它們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會利用各種材料給自己建造精致的“住房”。石蛾的幼蟲使用自身分泌的黏液,采用在水底能找到的各種材料,如小石塊、沙粒、貝殼、植物的莖片等來建造自己的“住房”。每一只石蛾幼蟲建造的“住房”都是獨一無二的精美工藝品。由于是冷水棲的昆蟲,石蛾的幼蟲要在水中生活非常長的時間之后才能羽化為成蟲,所以對它們來說,堅固穩定的結構是“住房”的前提條件,這些“住房”一般都會被設計成類似蘆葦管的形狀。由于石蛾幼蟲這種頗具趣味性的習性,從20世紀末開始便出現了一種新的時尚潮流:在玻璃水族箱的底部隨意鋪一些五彩鵝卵石、珍珠甚至金箔等裝飾品,再在水族箱內飼養石蛾幼蟲,它們就會用這些貴重材料建造“住房”,從而創造出一種新的珠寶首飾。

昆蟲是一個龐大的生物類群,其中優秀的“建筑師”遠遠不止這些。如果我們能夠多關注一下,說不定會發現更多獨一無二的昆蟲建筑作品呢。

猜你喜歡
蠶蛾蓑衣建筑師
夜晚的“舞者”
——大蠶蛾
從蓑衣到現代雨披
探究綠尾大蠶蛾與寧波尾大蠶蛾的分類
題蓑衣鶴育雛圖
蓑 衣
蓑衣龍樹之歌
烏桕大蠶蛾的生物習性之初探
當建筑師
兩個名字
夢想成真之建筑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