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之我見

2018-12-22 01:10王芳
贏未來 2018年20期
關鍵詞:教育實踐心理健康小學生

王芳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逐漸成長,渴望獨立,但是也由于他們的身心不夠成熟,社會閱歷少,無法獨立,所以小學生是心理問題出現比較多的群體。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應積極采取措施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小學生能夠積極健康的發展,本文就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策略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其成長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如果心理問題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解決,就容易影響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甚至導致人格出現缺陷.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心理教育的審視程度不夠

在小學階段,學校和教師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中,抓文化課、提升教學質量是學校需要做的頭等大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基本沒有。學校沒有合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學生的心理問題無處排解,學生不知道方法進行解決,導致很多小學生做出違法亂紀的行為。

(二)心理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

當前,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數量嚴重不足,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都是由學校團委或少先大隊等部門的教師兼職,他們沒有經過系統化的教育培訓,對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夠透徹,心理咨詢的經驗不足,技能不高,不利于實現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結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較單一

目前,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師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課堂教學的氣氛比較沉悶,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形式化,無法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而且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但是在實際的小學的心理課堂上,教師只講一些比較共性的問顆,不能對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教學的效果不明顯。

(四)錯誤的認識導致心理咨詢室的利用率不高

社會中的很多人對心理存在問題的人比較歧視,甚至被等同于精神病。這種觀念下,即使有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存在問題,也不敢說出來,不敢求助于心理教師,害怕心理教師將自己的情況說出去,影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所以很多學生都選擇隱瞞自己的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室中很少看到學生的身影。還有些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只是擺設作用,并不對學生開放,設置心理咨詢室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策略

(一)提高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審視程度

為了進一步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學校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審視程度,明確心理健康對于小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意義,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組,明確心理教師的重要職責,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經費,設置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配備師資力量,保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強化心理健康教師的素質能力

要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需要有高素質的教師做前提。學校應選擇一些心理專業的優秀畢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講行教育培訓,掌握心理診斷的方法以及各種軟件的應用,并要求心理專家進行教育講座。學校也應組織心理教師對學校內的典型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同時,學校也應組織心理教師到醫院講行臨床實踐,了解心理問題的表現,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心理教師還應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和藹地對待每一位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并為他們保守秘密,使學生更加信任教師,能夠將自己的心理問題講給心理教師聽,從而幫助自己解決心理問題。

(三)提高心理咨詢室的利用率

目前,很多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比較簡陋,硬件設施以及環境不完善,對于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學校應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室,配備完善的基礎設施,改善心理咨詢室的環境和氛圍,使心理咨詢室的環境優雅、舒適,學生在心理咨詢室能夠放松自己的緊張情緒;配備專業化的心理檢測儀器和設備,幫助心理教師判斷心理問題。同時,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應遠離學生聚集的位置,避免學生在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受到周圍學生的偏見,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保證心理咨詢室在日常教學時間隨意為學生開放,以便滿需足學生心理咨詢的需要。

(四)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氛圍

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育的重要因素,學校應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氛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學校應強化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設,樹立正確的學風和校風,教師應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為人師表,鼓勵學生,學生應勤奮好學、尊重師長,實現良好的精神風貌,不給心理問題滋生的空間和土壤,使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積極健康的成長。

(五)強化社會以及家庭的積極作用

除了學校要加心理健康的教育外,社會和家庭也應積極發揮作用,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貢獻。社會要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正確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歧視、嘲笑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應積極發揮社會的力量,幫助學生講行心理問題的預防和解決。家庭方面,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家長的言行舉止以及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心理發展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學校應定期組織一些心理教育的講座,讓家長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技能,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并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干預,使學生實現積極健康的成長。

三、結束語

總之,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學校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重視程度,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室和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同時,加強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實現學生的良好教育,促進小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燕.小學德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導”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8(90):13.

[2]李東芳.淺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50.

猜你喜歡
教育實踐心理健康小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何謂教育理論聯系實踐
大班幼兒感恩教育實踐與探討
對高校傳統音樂教育落實到教育實踐的思考
頂崗實習支教學生評價問題探究
我是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