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2018-12-26 12:33邱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教學目的朗讀指導朗讀教學

邱紅

摘 要:朗讀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筆者結合自己教學實踐對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優化進行了探討。本文簡單分析了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重點對優化語文朗讀教學措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農村小學;朗讀教學;朗讀形式;教學目的;朗讀指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語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語言優美的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語言的內化主要靠朗讀,朗讀不落實,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便無從談起?!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勞于讀書,易于作文”的真理,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已成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稍趯嶋H操作過程中,效果還是不盡人意:有時課堂上看似熱鬧的朗讀卻收效甚微,學生讀得盲目,讀得無味,讀得“有口無心”,主要體現在朗讀訓練沒有找準“著眼點”、朗讀情感未激發、缺乏必要的朗讀技巧指導等問題。本文談談可行的方法:

一、仔細品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對課文內容的仔細品讀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進行朗讀的時候加強對作者表達意圖的認知,促使自身的思想感情可以滿足心靈對話的需求,引導學生成為課文內容的思考者,讓學生可以與作者之間產生精神上的共鳴,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情感交流。如果只是對課文的文字內容進行學習將不能產生直觀體驗,所以,語文教師應當主動地去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中的文字進行遐想處理,使得本身枯燥、乏味的文字內容得以成為動態的畫面內容。

二、注重朗讀評價

朗讀評價,應該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確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聆聽,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多給予恰當的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及評判,學生們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會讀得更精彩,。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師們評價時經常愛說的是:“你讀得非常好”,“你讀得真不錯”之類的話,其實,教師應用心聆聽學生的朗讀,切實發現他們朗讀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給予肯定。學生們在教師的鼓勵中會樹立自信心,讀的興趣就會高。

三、在課堂活動中加強朗讀教學的比例,促進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朗讀教學雖然隨著改革的深化逐漸被教師使用,但是教師在自身的教學過程中還是沒將朗讀教學擺放到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位置。因此,教師必須擺正自己的觀念,正式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加強朗讀教學的所占比例,讓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發揮出重要作用。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要想要促進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需要在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促進學生能力的有效發展。教師要想提高自身的語文教學水平,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加強朗讀教學所占比例,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

四、教師需要為學生做好示范作用,給學生更多的朗讀機會

教師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給學生做好示范作用,并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朗讀機會。朗讀是一個嚴謹的過程,它要求人們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表現出文章的感情色彩。如果你在朗讀文章的時候毫無情感的傾注,語言平淡,音調毫無起伏,那么這個過程稱不上是“朗讀”,而是“重復”,即重復課文內容。因此,教師在朗讀教學的過程當中首先要給學生做好示范作用,讓學生感受朗讀的藝術,體會朗讀的魅力。同時,教師在朗讀的過程中也要給予學生朗讀的機會,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充分的展示自己,有利于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發展。

五、教會小學生注意研讀

這一環節是課堂的學習強化,著重點是交流和品讀,課堂研讀是小學生閱讀思維的碰撞與互補,是思維的激活。由于受知識結構、學識水平、生活經歷、情感形式等因素的制約,學生對文本的特性、閱讀的疑點、難點及興奮點的把握和認識水平會有差異,但這些差異的存在,為課堂研讀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感悟碰撞成為可能,在課堂研讀的交流和碰撞中,激發了大家對文本學習的興趣,產生了自覺探究的欲望。讓學生有目標地帶著問題,再回到文本中去做有針對性的閱讀和有深度的獨立思考,把學生的思維帶到一個更高的層面,向文本研讀的更深層次邁進。

六、朗讀的時間要充分,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自己的情與理論文

現在的語文教學的整個課堂上充斥著所謂“啟發式教學”——實質上是“講問教學”,教師認為與其讓學生自己朗讀浪費時間,不如教師多講些,于是他們擠掉了學生的讀書時間,一節課學生的朗讀時間少的得可憐。朗讀練習猶如蜻蜓點水,來去匆匆,如在預習時的朗讀,教師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呢?學生往往連一遍課文都未讀完,更別提讀通課文了,認識字詞了,朗讀儼然成了“花架子”。學生沒有得到充裕的時間去朗讀課文至讀通課文,因此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強烈,學生無非是一個個“面塑的聽者”,無非是用自己的腦袋去裝老師的思想,他們體會到的并不是自己的“情”,悟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理”,長此以往如此剝奪學生的朗讀時間,學生必然會失去理解的個性。那么我們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應該根據教材特點安排好每節課的朗讀時間,要把朗讀時間交還給學生,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讓全班的學生讀完、讀好,切不可玩“花架子”“走過場”。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反復的地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要鼓勵學生多讀,最為重要的是在朗讀教學中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朗讀,一定要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原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書,讓學生通過所讀的文字自己去體會,去領悟,讓此時的學生由“聽者”變成真正的“讀者”,讓他們去體會自己的情,領悟自己的理而我們教師給學生擔當“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正如《語文新課標》中提出的:“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朗讀教學在小學教師的教學課堂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在以后的教學活動當中重視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利用朗讀教學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為了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不斷地完善朗讀教學,充分發揮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教學目的朗讀指導朗讀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中教與學目的的分析和思考
優化小學英語朗讀教學策略淺談
談職高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朗讀指導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朗讀指導
對語文教學目的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