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表達訓練

2018-12-26 12:33張琴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實踐思考語言表達初中語文

張琴

摘 要:語言能力的提升與形成,必須有賴于感悟、理解和訓練,教師的使命就在于在教學中為學生語言訓練營造氛圍、搭橋鋪路和推進提升。本文以此切入,從“開展活動”“用好教材”“深味文本”和“調動參與”四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言表達;訓練進行;實踐思考

社會的發展,使人們更加重視信息的交流,對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更高要求。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促使他們的思維、觀察、想象和記憶等能力的全面發展,作為中學語文教育者,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做了以下幾種嘗試:

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激發學生對語言的感情?!盁釔凼亲詈玫睦蠋煛??!耙獝壅Z言,要著迷,語言的妙境才能領會得到,之后,才能談到學著掌握語言,學著使筆下生花?!碑攲W生對祖國語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愛它時,便自然會涌起孜孜以求的學習祖國語言、掌握祖國語言的力量,對提高學習效果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為達到該目的,我們要注意有意識的用富于趣味性的語言去感染他們,用多姿多彩、豐富有趣的語言活動去帶動他們,讓他們在玩中體味祖國語言的妙處。比如:漢語中,“死”有多少種說法呢?通過這一練習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一句倒過來念依然一點沒變,讓學生在笑的同時玩味祖國語言的深厚有趣;寫在茶壺四周的“可以清心也”一句,無論你從哪一個字開始念都是一個意思完整的句子,讓學生品味祖國語言的精妙絕倫。難怪有位外國人感嘆:中國的語言真是妙不可言,“中國隊打贏了日本隊”是中國隊贏了,“中國隊打敗了日本隊”還是中國隊贏了。這些豐富有趣的語言本身就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絕好例子。其次,生動活潑的語言活動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語文教師,應積極的、有計劃的開展諸如“妙語連珠”“成語接龍”一類的活動,讓學生在玩耍中培養興趣,在玩耍中學習語言。

利用教材的典范文字,進行語言的感受與揣摩訓練。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文質兼美,語言具有典范性。教學中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深入鉆研課文語言,對其中某些語段詞句作賞析,不但能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而且能體味祖國語言的豐富表達功效。例如閱讀散文《背影》,可引導品讀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細節:“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可讓學生抓住“攀”“縮”“向左微傾”一系列描寫動作的詞語去品味其中意蘊,學生就會慢慢悟到:“攀”寫手的動作,無物可抓故用“攀”,表明用手支撐全身的重量;“縮”寫腳的動作,兩腳懸空,一不小心就有摔下的危險;“向左微傾”是形體動作,胖子身體活動不靈活,力圖靠左手支撐全身,騰出右手配合右腳先爬上月臺。通過品讀,幾個簡潔準確的詞語便活畫出一個愛子如命的慈父形象,深愛之情催人淚下。

深入體味文本內蘊,開掘語文課堂興味盎然的局面。在閱讀中訓練學生語言能力,既讓學生穿行在文本世界,又使學生的文本閱讀從索然寡味變得多滋多味,甚至多有期待,語文課堂也因此呈現興味盎然的局面,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感受、積累和運用。在教學《醉翁亭記》時,可請學生留心文章中的21個“也”字。在教師提示下,學生忽然對此產生了興趣,甚至有學生說,倘若平常寫作文寫成這樣的話,恐怕是要被老師判為“語言不合格”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借此機會,可以開展豐富活動。有學生通過反復吟誦,終心領神會——連用21個“也”字,原因大體有二:一是文章層層展開,有如畫卷平舒,每一層又都用一個“也”字結住,使人感到不疾不徐,自然合拍;二是作者縱情山水,決非隱逸之士的超然物外,而是在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前提下,與老百姓同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感情既滲透在景物描寫之中,與之互為表里,又表現在某些內心獨白式的話語里,這就使全文洋溢著平和、愉悅的情調,而“也”字的連用則恰好成為這一情調的最合適的表現形式。進一步深入比較:“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边@表達,不僅暗示了命名的深意,也表現了作者的得意。如果將它改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或“山之僧智仙作亭,而太守名之”,意味就消失殆盡了……

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促進學生語言的訓練與提升。語文教師,每節課除了能夠按計劃保質保量完成既定教學任務之外,還應該以自己精彩的教學語言,豐富廣博的知識,儒雅文明的風度來吸引學生,影響學生,從而使學生經常能有一些意外的收獲。以下《天上的街市》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哪位同學來給大家讀讀這首詩?

(生1流利地讀完。)

師:請你談談自己這樣朗讀的理由。

生1:通過剛才閱讀材料,我認為郭沫若情緒有些低落,但他又向往美好生活,所以應該讀出向往、低落的感情基調。

師:自我點評還應該配合他人點評,這樣才更全面。哪位同學來評價一下?

生2:剛才她讀得還行,不過沒有感情。

師:剛才這同學讀得很流利,但是讀得語調較平,重音、節奏掌握得不是很清晰,但她對文章基調分析得很對。朗讀本身就是一種理解。剛才聽部分同學朗讀,好像沒有讀進去,只是在發音。其實,當你抑揚頓挫讀時,就已經將你的理解、你的感情表達出來了。下面我就融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理解來朗讀一遍。請大家在聽的時候注意,老師是否把握了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句中的主要思想,句中強調的特殊感情,詩歌中表現形象的字詞是否重讀了。

在女生流利讀完后,老師沒有立刻評價,而是請她談談自己這樣讀的理由。在該生陳述了處理理由后,老師依然沒有下結論,而是另請同學點評,在同學點評后,教師才適時評判,最后再加以示范……這樣,就營造了良好的學生語言訓練環境和氛圍,潛移默化中促進了學生語言訓練的途徑和效果。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提高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的意識,讓語言表達成為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增長點,在不懈努力中,達成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張芳.試論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訓練.時代教育[J].2013.4.

[2]張官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訓練[J].教學與管理.2002.3.

猜你喜歡
實踐思考語言表達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新聞采訪中如何應用語言表達技巧
統籌財政支農政策培訓教材編寫的實踐與思考
微課教學在成人教育中的實踐與思考
語言表達與語體選擇
家教語言表達的“八種誤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