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

2018-12-26 12:33黃雅旻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言

黃雅旻

摘 要:核心素養是新時代教育的新說法,是新社會時代發展下,人們對教育領域提出的新要求。當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通過小學語文學科有效的進行核心素養教學,從而讓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積極有效起來。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

更新知識觀念是一種世界趨勢。國際上多數國家、地區與國際組織都認為,以個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為主體的核心素養模式,應該取代以學科知識結構為核心的傳統課程標準體系。

那么“核心素養”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

而落實到學校教育上,還需解決一個關鍵問題:如何通過小學語文學科有效的進行核心素養教學,從而讓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積極有效起來。所以對于語文教師而言,這是個巨大挑戰。

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應該是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知識后所形成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將理解、運用、思維與審美四個維度與課堂教學生態體系的四個環節(出示“學習導航”——自主學習,生成問題——問題驅動,歸納小結——合作探究,構建網絡——拓展延伸)充分融合,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長此以往,學生的核心素養會慢慢積淀、提升、完善,最終能實現教育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終極目標。

1.語言理解能力與自主學習的融合。

語言理解能力,是處于語文核心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培養學生能讀懂文本的主要內容,了解文本表達上的特點,讓學生自主學習,并明確學習目的、學習任務,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一切活動都要圍繞學習目的、學習任務展開。以學習導航來指導、檢驗、糾正自己的學習活動,通過積累優美的、有新鮮感的語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語感。同時培養學生對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該環節,能很好地發展學生“自主發展”方面“學會學習”中的“樂學善學”這一素養。這也是目標學習法。目標學習法是基本的學習方法,學生一旦掌握,形成能力,將極大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是樂學善學的具體表現。

2.語言運用能力與問題驅動的融合。

語言運用能力,涉及語言知識、語言意識和語感、語言技能、交際策略。在課堂中通過預習的基礎上再一次進行自主深度學習,能夠結合課文內容發現問題、生成問題。學習的本質就是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的本質是學會思考、提出問題。較簡單的問題自主處理,不能自主解決的問題,可以在小組內與同伴進行微小組討論,再在小組內討論,小組內能解決的問題就不必要提交全班討論。通過這一環節,充分鍛煉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根據具體語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所思考的想法。經過長期的鍛煉,學生能交流順暢,文從字順,語言運用能力一定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3.思維能力與合作探究的融合。

思維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過去很多教師的教學都聚焦在對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培養上,現在如果要在教學中同時關注學生這四個維度的素養,最難落實的是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教師針對文本設計符合自己學生實際的學習活動才能有效完成。在這個維度上,教材可以作有針對性的指導,但是否有效果還取決于教師觀念的轉變和教學能力的提升。小組長組織同學們在小組內根據各自的分工和責任,對各組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地合作探究,提出各人的解題思路、方法,觀點和看法,通過討論達成共識,得出解題方法、答案。老師不可輕易地給出評定,要讓學生充分發表各自的觀點,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綜合,最后得出較完整的答案。有效的發展學生的“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的素養,還能發展學生“人文積淀、人文情懷”的素養。

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夠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能在閱讀、表達等言語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象與聯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

4.初步審美能力與拓展延伸的融合。

小學語文是工具學科,它作為培養孩子文學素質的一門學科,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今后的文學素養,而文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而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斷閱讀與實踐。通過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因為文學名著都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至今依舊在我們面前所以它有足夠的價值值得我們去欣賞去感受它的內在含義,它們是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人生、對美、對丑的感嘆,經常性地閱讀名著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

因此,我們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課堂中我們不僅讓學生只掌握課堂內的知識,還必須拓展延伸,課外實踐。通過課堂的外延,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夠讓學生向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

語言的發展與思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以對語言的理解與運用為基礎,是在培養、提升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實現的。所以各素養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不同情境中整體發揮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要想培養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一代新人,教師就應當致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遵循語文教育規律,體現學科目標和內容的循序漸進要求。

參考文獻:

[1]張文質等著.生命化教育的責任與夢想[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76.

[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猜你喜歡
核心素養語言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核心價值觀 要害在核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