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范疇“容忍度”問題

2018-12-26 12:33柳明月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模糊容忍度

柳明月

摘 要:詞類劃分涉及到了范疇化問題。范疇化是人類有意識地認識并切分世界的過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以先驗邏輯為依據提出了經典范疇理論,認為人類對客觀世界的切分是以“二分論”(二元互斥)為基礎,即“是”或“非是”。在進行切分時,認知要以客觀事理邏輯為依據。原型理論是建構在維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基礎之上,是從體驗中找出客觀規律,是經驗研究的結果。在該理論框架下,范疇已不是“上位”與“下位”的概念,所有的范疇成員被放置在一個交叉的網絡(連續統)中,典型成員游離在非典型成員之間,這也是造成“范疇邊界模糊”的一個主要原因。

關鍵詞:詞類劃分;范疇化;二分論;范疇邊界;模糊

一、前言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由美國心理學家Eleanor Rosch提出的原型理論,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完善,已經成為研究語言范疇問題的第一大核心理論。然而仔細分析原型理論中的觀點卻不難發現,其向經典理論發難的各種觀點自身有著很多經不起推敲和矛盾的地方,而這些也就不能構成顛覆經典范疇理論的一條條論據了。

二、經典理論和原型理論概述

“經典范疇理論”又可以稱為“客觀主義的范疇觀”,比較成型的客觀主義的范疇觀形成于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對范疇的認識。范疇是由一組充分必要條件來定義的。亞氏的范疇觀的提出使人類對萬事萬物的層次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對以后各門學科的研究有著統領全局的重要意義,在二十世紀的語言學的研究種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一書中通過描述同樣被稱作“GAME”的各種不同游戲卻擁有著彼此之間各自不同的特點這一現象,論述了范疇邊界的不確定性、中心與邊緣的區別及隸屬度,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論。其中心觀點為:人們不可能完全客觀地認識客觀世界,隸屬于同一范疇的各成員之間不存在共同的特征,它們只具有家族相似性。該理論有同一范疇內存在典型成員和非典型之分,典型成員是一個類的原型,是非典型成員歸類時的參照標準。

三、批判原型范疇理論之謬誤

1.原型理論的幾點理論誤區。

第一,某范疇的各個成員之間并不一定具有共同特征。如:各種棋類和牌類游戲之中很難找到什么共同特點,先前歸結出來的一些共同點會隨著這一范疇的不斷拓寬而不斷消失,后來發現的一些共同點又在之前的成員身上不能體現出來。因此,認知語言學家認為,范疇“以家族相似性”為理據進行劃分更為正確。

第二,有時候一個范疇之內的成員身上擁有很多的共同特性,而這些特性很難被窮盡,同時,也很難對這些特性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做出判斷。

2.對原型理論的批判。

原型理論對兩千多年的經典理論進行了批判和改造,下面對前一節所列舉的原型理論的幾個觀點的謬誤之處加以批判。

首先,認為“同屬于某一范疇的各個成員之間不一定具有共同屬性”的這種觀點就是大錯特錯的。這種思想的錯誤在于,誤把事物的偶然性錯當成用來劃分范疇的必然性,把一個范疇的門戶大開,只要和這個范疇搭上些邊兒的事物都被劃歸進來,導致一個范疇的成員龐雜,最后無法為這個范疇定性。

第二點錯誤在于,認為范疇的界線是模糊的。以“女孩子”為例,固然,一個三歲的娃娃永遠不能稱一個28歲的女子為女孩子,但一個80歲的母親會稱呼自己28歲但還沒有嫁人的孩子為“女孩子”。因此,這個觀點的錯誤就在于把人類認知上的模糊性當作了范疇上的模糊性。

第三,“認為同一范疇成員的共同特征很多,因此很難窮盡這些特征。即使能夠窮盡,也很難分清哪些是必然的,哪些是偶然的?!?/p>

第四,認為某范疇內部的成員之間存在著典型成員與非典型成員之分。原型理論認為只要把標準放寬就可以把某些“成員”劃進一范疇,那這里還有一點疑問,即這個“放寬”的尺度是多少,誰又來為這個尺度的測量定一個標準!如果只能按照“每個人心中有桿秤”的想法來為每個范疇“量身訂做”的話,那來探討客觀世界的范疇化就是無稽之談了,因為在這種理論支撐下做的任何研究都是無意義和多此一舉的。

3.樹立經典理論的正確地位。

通過對原型理論觀點的總結,我們對該理論的理論漏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該理論的錯誤在于:用表征體系的模糊性錯誤取代邏輯體系的清晰性。

對比二者不難發現,經典理論基于先驗猜想和邏輯論證;原型理論則試圖在體驗中找出客觀規律,是經驗研究的結果。但由于互動過程參雜各種客觀因素,其結果卻未必客觀,事物的表征并不能全部反應該事物的本質,從而也就不能真正地認識真理。另外,認知語言學有關范疇化理論的構建以家族相似性為基礎。但在進行范疇層次劃分時,僅依靠“網絡交叉相似”無法確立上層范疇,從而使“范疇內部結構”成為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范疇作為一個抽象的集合概念是可以被明確切分的。范疇邊界的模糊實際上是人類的一種錯覺,錯誤在于誤把表征當成抽象層面上的范疇本身。

四、結語

從上文可以得出,“fish”之所以詞性不定,是因為認知語言學錯把表征當作邏輯,從而造成了范疇的模糊性。從新的分析來看,“fish”這個派生類在繼承基類所有屬性的同時,根據不同需要,在適當的時候修改了接口,使派生類新增添了接口和實現,同時增加了一些附加屬性,從而形成了具體層面上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亞里士多德.(2003).范疇篇解釋篇.方書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Wittegenstein, L. (1978).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3]袁毓林.(1995).詞類范疇的家族相似性[J].中國社會科學,7(1).

(此項目為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題目:范疇容忍是否有“度”-如何看待英語中的“異質同構詞”;批準號:2013-QN-556)

猜你喜歡
模糊容忍度
淺談歧義容忍度與二語習得
英語專業不同感知風格者模糊容忍度與寫作水平的關系
基于模糊綜合評判的網絡受損狀態評估的設計與實現
葛浩文的“模糊” 翻譯
模糊容忍度與專門用途英語閱讀水平相關性研究
口語產出質量與模糊容忍度的相關研究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模糊容忍度調查研究
深入理解消費者價格容忍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