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課改下中學政治教學的方式和方法

2018-12-26 12:33褚會玲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中學新課改政治

褚會玲

摘 要:隨著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了。以往的政治思想課主要弊端在于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其帶來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課嚴重滯后于社會實際、滯后于學生實際。本文就新課改下中學政治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進行討論,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中學;政治;教學

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

教學工作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體。其中教是主導、學是主體;教是主導是為了達到“不教”也能學的目的。教師只有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知、情、意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為此,在教學中筆者特別重視讓學生“動”起來,以調動和發揮學習的積極性。

1.多思。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比較、抽象、概括。教師可以用恰當的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于“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

2.多說。即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學習中的問題敢于陳述己見,展開討論,以開拓思路、活躍氣氛。實際上學生準備發言的過程,也就是思考、運用教材知識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及時組織討論。

3.多做。筆者通過鼓勵學生勤做學習筆記、寫預習提綱、編制試題、動手解答,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學生們能自覺做到課前自己預習,課堂互相督促筆記,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適當練習。筆者經常根據教材,要求學生自己編寫試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二、采取靈活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

新課程要求政治教學的教學方法要靈活、新穎;要能夠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開拓視野;要能夠讓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以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用名言,故事,警句,寓言等形式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也可根據不同的課型結構,采用討論法,圖表法,比較法,講解法等教學方法;可根據具體教學需要采取啟發式、探究式,案例式,情感式等各種教學模式。如在講授《正確對待金錢》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來觀看一個與本節課相關的flash,通過這種學生喜歡的現代演示媒體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根據看完后的感想來討論片后所提出的問題。在學生激烈的討論之后我把他們的觀點統一到課文當中,回歸到課本的學習當中。這節課在教學當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把封閉式變為開放式、把注入式變為啟發式。只要教學方法不死板,有創新,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授,學生就會樂于接受新知識,就會有興趣進行學習。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講究教學的針對性,藝術性以及實效性,以此來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以高漲的熱情和精神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三、突出政治學科的實踐性

教材是溝通學生和知識之間聯系的主要方式,但是生活是一個大課堂,生活中的知識可以為教材中的知識提供必要的補充。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變化發展的,它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選擇應是教學需要與學生生活需要的結合點,它不僅包括以“家事、國事、天下事”為代表的時事生活,也包括學生正在感受和經歷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課教學所要求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實踐性。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是新一輪課程整合的追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生活中各種有益的素材性課程資源引進教學中來,讓學生感受到時代的氣息、生活的脈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小課堂”與“大社會”的密切結合。例如,在“挫折”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學生回憶、交流自己曾經碰到的挫折而產生的種種心理反應,如緊張、消極、煩躁等來加深學生對挫折含義的理解,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交流已有生活經驗的過程,成為拓展和深化生活經驗、提升生活經驗和能力、引導學生創造和體驗生活的過程。

四、構建合理的政治教學評價系統

教學評價不是針對于教師,而是針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中學政治教育評級系統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觀,不能局限于知識的獲得和分數高低,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以及學習習慣納入評價系統,不能僅僅看重結果,更加重視他們在政治學習中體現的變化。既然以學生為評價主體,評價系統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包括老師、家長、學生,應該加上學生間的互評以及自評,培養學生養成客觀評價事物的能力??梢越⒕C合素質評價表,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習愿望、交流能力等等進行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價,僅僅考考試成績是不夠的,將學習成績與其他評價方法結合起來衡量學生素質,教師可以將學生在政治課堂表現記錄下來,形成過程性評價,及時發現學生在發展中的需要,改變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

另外,倡導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機制,可以促進教師的自我改進和反思能力,一定要打破關注教師行為的評價行為,將關注點轉向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過程參與、交流合作等方面,讓“真正的教”服務于“真實的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政治課教法必須繼續得到優化。只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就一定能從根本上改變政治課教學與新課程改革不協調的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

參考文獻:

[1]姚福成.淺談課改環境下政治課教學[J].人才與教育,2015(8).

[2]曹延波.高中政治教學的方法探究[J].教育研究,2014,4.

猜你喜歡
中學新課改政治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在多解中學創新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新課改對立德樹人的思考與實踐
也談新課改下的課外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