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診改思維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效果評價體系變革淺析

2018-12-27 02:03劉飛
課程教育研究 2018年46期
關鍵詞:教學診改評價體系教學效果

劉飛

【摘要】教學工作是學校的核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反應學校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根本標準。為不斷提升教學質量,高等職業院校有必要制定相應的課堂教學質量標準,建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診改 教學效果 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227-01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核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反應學校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根本標準。為不斷提升教學質量,高等職業院校有必要制定相應的課堂教學質量標準,建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2015年6月,教育部頒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標志著高等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前面啟動。教學診改提出“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的十六字工作方針,對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診改的思維下,高職學校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也隨之發生根本性變化。

一、評價主體不同

傳統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教師是唯一的被評價主體,教學管理人員、教學督導人員和學生作為評價方對教師進行評價。在整個評價過程中,只關注教師的教,卻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學。因此,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由于只作為評價者出現在傳統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無法對課堂真正學習效果做出正確的評價。

《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的核心要求是“自我保證”,因此,要求高職院校在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等五個不同層面建立自我質量保證機制。因此,在教學診改的思維下,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都必須成為課堂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主體,評價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必須看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只能看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評價內容不同

傳統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一般采用多維量表方式進行,重視表現卻忽視了實質和內涵。傳統的教學效果評價注重評價教得如何,偏重的是教學形式,關注的是教師本身的素質和能力,卻忽視了學生實際的學習效果。不少高職院校使用的考評量表對教師儀表儀態、教學基本功、對課堂的把控能力等進行詳細打分,甚至對教師頭發多長、裙子多長都進行了具體要求,卻忽視了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素質提高情況的評價。在這種評價內容的束縛下,教師往往被迫關注課堂紀律、板書、教態等表象,卻忽視了學生是否真正通過課堂掌握了知識、提高了素質。

教學診斷與改進要求“要加強對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改革教學評價的標準和方法?!痹诮虒W診改的思維下,教學效果的評價從重點關注教轉向重點關注學,從關注表象評價轉向了關注學習效果評價,因此,要求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必須重點強調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在此基礎上,兼顧對教師師德師風及教學能力的評價。

三、評價目的及方式不同

高職院校傳統的課堂教學效果目的往往來源于應試教育,在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中,教學的目的必然是要通過成績完成選拔,用成績作為升學的依據,用成績作為學生進入不同級別高等院校的唯一標準。在傳統思維方式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成績是核心評價標準。按照傳統方法,學生成績大多由期末考試、期中考試和平時成績組成。為了能夠讓學生考出好成績,教師被迫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被迫死記硬背。為了取得好成績,甚至有教師違背師德,向學生泄題,暗示、甚至鼓勵學生作弊,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在教學診斷與改進的思維模式下,教學效果的評價目的不再是學生能考多少分。評價的唯一目的是學生掌握了多少職業崗位核心技能??荚嚪謹挡辉偈巧龑W的依據,而只是用于評價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指標。因此,在教學診改思維下,需要更注重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及時評價,只有及時的評價,才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不足,只有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不足,才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不足短板,真正實現“零缺陷”教育。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傳統的課堂教學效果考評方式中,教師是被動的、應付式的,考評的重點往往落在表象的、形式上的,考評方式往往采用期中、期末筆試一種方式。期末卷面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學效果,歷來受到教師以及學校領導的重視。然而,在具體操作中,大部分教師只將注意力放在命題和通過率上,幾乎沒有教師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因此,無法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對崗位所需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就無法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策略調整。同樣,學生也只關心自己是否通過考試,是否需要補考,只要通過了考試,立即把相關的書籍、練習丟到一邊,對于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毫不關心,完全沒有達到通過考試檢驗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的目的,也就無法反思自己的不足,無法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加強薄弱環節的學習。顯而易見,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診改思維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建設,必須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建立內在的、主動的評價體系,完善綜合素質評價。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Z].2015-12-30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07-29

[3]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關于征求對《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教職成司函〔2017〕130號)[Z].2017-12-07

猜你喜歡
教學診改評價體系教學效果
基于“零缺陷”質量管理的實踐思考
高職院校教學診改工作探討
關于西藏中職學校教學診改工作的幾點思考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抓好課的結束部分 深化體育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