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升

2018-12-29 09:13翟洪桂陳建明
新課程·中旬 2018年11期
關鍵詞:爬山虎學法效益

翟洪桂 陳建明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的主旋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高速發展是當前學校教育發展的主方向,這就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全程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獲取語文知識,以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并最終達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得到有效提升的教學目的呢?就此問題,筆者提出自己的粗淺看法,以饗讀者。

一、緊扣語文課堂教學目標,重視提高課堂效益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在于使學生在愛國主義、思想品德、意志、情感、能力、習慣、行為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得到有效培養,并能夠準確地與書本知識相關的智力教育目標進行有機融合。但是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模式的影響,語文教學往往是顧此失彼、本末倒置。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司馬光》時,為了遵循學語文和發展思維相結合的原則,教完了這一課啟發學生討論:“如果你在現場能想出什么好辦法救那個小孩?”同樣教師在教學《狐假虎威》時,為了體現新的教育思想,強行讓學生聯系實際,學生便會聯系班級管理中的情況,別有用心地說道:“我們的班長就是‘狐假虎威?!边@些目標的確立,非但沒有起到訓練目的,反而大大削弱了語文課堂效益,真可謂“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園?!?/p>

二、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優化課堂教學效益

1.要實現語文教學的素質化,必須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性的學習過程。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教師要下放學習權,另一方面要強化學生參與學習自由性的意識。施教之功,貴在誘導。教師要注重發掘教材本身的意境美,把學生帶入課文美的意境中。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比如,教學《蒲公英的種子》一文時,教師首先設計這樣的導語,帶領學生“入境”。教師問:“‘我是誰?”學生回答:“‘我是蒲公英的種子?!苯處熯M一步指導:“你們瞧,蒲公英的種子在跟我們說話呢!說什么?你們聽?”——教師范讀課文。這個環節活潑、自然,教師繪聲繪色,學生情緒飽滿,自然置身于自主學習的角色之中。

2.面向全體就是要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力求課堂上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力爭每個學生都能受到不同程度的訓練。避免課堂上造成少數“尖子”生撐場面,多數學生作“陪客”的現象。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應面向全體學生,設計時要想一想這一訓練是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如一位教師在教《爬山虎的腳》一文時,曾設計過這樣兩種不同的訓練形式:一種是用一塊黑板,畫上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其他同學看,然后老師評議、指正。另一種訓練形式是每個學生發一張畫有爬山虎莖、葉的畫,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去根據文字的敘述來畫爬山虎的腳。課后檢測,只有一個人動手的班級,全班有半數以上的學生不知道爬山虎的腳到底長在什么地方,什么樣子。而人人動手的班級,全班只有五個人沒掌握。差別之大,不能不令人深思。因此,課堂中必須貫徹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大面積學生的素質,真正提高課堂效益。

三、高度重視學法指導,增進課堂教學效益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十分重視發揮主導作用,結合具體課文,精心設計語言文字訓練過程和訓練形式,創造機會讓學生這一主體習得學法,運用學法。在進行學法指導時,教師要依據年級段特點,為學生提供可以操作、能夠運用的學習程序或方法。比如教學《珍貴的教科書》第2節時,為指導中年級學生學段的方法,可依次安排如下程序,引導學生去讀、去思:(1)這段話有幾句(四句);(2)每句話各是什么意思(非常艱苦,沒有桌椅、黑板和粉筆;沒有書;渴望書);(3)哪些話意思是接近的,放在一起說是什么意思((1)(2)(3)句意思相近,是說“非常艱苦”);(4)這段要說的是什么意思(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我們渴望有教科書)。這樣,老師圍繞教學目標,以教法示范,很自然地向學生呈現出“四步讀段法”。只要教師循序漸進,加強訓練,學生獨立讀段的能力必將很快形成。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握教材遷移要素,創造學法遷移契機,指導學生據前后知識的聯系,學會遷移,運用知識。

四、發揮電教媒介優勢,多元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電化教學有著傳統語文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優勢。它主要通過音、形、像的有機結合讓“抽象的語言文字活起來”。它跨越人、時、地、事的限制,縮短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時空距離,將遙遠的事物展現在眼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和求知欲望,幫助學習理解課文,培養學生思維,發展語言能力,以達到“潤物無聲”之功效。在小學課文課本中有許多感情色彩濃烈、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教學時我們如能運用電教手段發揮電教優勢,就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世界里學到知識,得到真切的內心體驗。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電教手段將學生帶入作者所描繪的情境,把握住文章的脈搏,同文章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同悲同喜,同哀同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蘊含在文章深處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的陶冶。

比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課時,課前精心設計,組合制作了幾張十里長街人們送總理情形的幻燈片。教學時,遺像高懸。哀樂低回,教師帶有感情地追述,再適時地打開幻燈片。這樣創設課堂所需要的情境,將學生帶入首都千萬人民送行的行列。霎時間,時光仿佛倒流了幾十年,學生隨著送別人的一舉一動去體會當時首都人民同總理永別時的悲痛心情。學生無不沉浸在悲壯的氛圍之中,從而激起學生對“四人幫”的恨,對周總理的愛。

編輯 謝尾合

猜你喜歡
爬山虎學法效益
草粉發酵 喂羊效益高
蓮魚混養 效益提高一倍
爬山虎
想當粉刷匠的爬山虎
“二元一次方程組”學法指導
冬棚養蝦效益顯著,看技術達人如何手到“錢”來
果園有了“鵝幫工” 一舉多得效益好
南大百歲爬山虎令人神往
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學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