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營商環境評價與優化研究

2019-01-02 09:44王思琦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9年2期
關鍵詞:營商環境遼寧

王思琦

關鍵詞:遼寧;外商投資;營商環境

本文為校級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遼寧省外商投資營商環境評價與優化研究”(校級編號:2018XJDCA)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0月25日

一、遼寧省外商投資現狀分析

(一)市場環境現狀。遼寧處于市場經濟欠發達的邊陲地區,與南方特別是沿海城市相比,外商直接投資環境較差,吸引不到外商投資,吸引的外商投資范圍較小。市場驅動力不夠,自身調節能力較差。市場上存在嚴重的不公正現象。政府的“親”和“明確”關系相對不明確。使得項目質量越來越差,不追求好的項目只追求項目的數量,導致好的項目被擱置,簡單容易實施的項目成為主導,導致大力發展外商投資的目的變得虛無。

遼寧經濟發展的特殊性在于國有企業占很大比例。遼寧省國有經濟占比超過3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發展的障礙主要是潛規則普遍存在,重工業和能源工業規模過大。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對市場準入有很多限制。使經濟運行內動力不足,結構調整艱難。

(二)開放環境。目前,遼寧通過一定政策吸引了一批外商企業來遼投資,目前來看雖然前景是好的,但是外資企業缺乏規范的管理體制導致外資企業不斷外流。另外,近兩年來,遼寧的人才流失情況越來越嚴重??偩用袢丝跒?,338.9萬人,比2016年的總人口4,379萬人減少了90,000人。遼寧的人才供給與需求嚴重不平衡,金融類人才、技術性人才尤其缺乏,加之遼寧消費水平與工資水平不符,工資普遍偏低,在這種生活水平下,人才不斷流出。

(三)政務環境。資源的分配更多地由政府決定,特別是在幾個主要領導人手中。政府的概念是只談管理而不談服務。只有我管你了,你才搭理我。其中包含著很多權利尋租的意味。隨著經濟的發展,遼寧省經濟體制改革已經落后于南方部分省份甚至城市,舊體制嚴重阻礙了經濟發展。為此,遼寧省把營商環境作為省委、省政府的重點長期任務,建立了遼寧省軟環境建設的領導小組。整體組織促進了遼寧省的商業環境建設。但部分地方政府還是存在政務審批效率低下、政府招商不講誠信、濫用職權、涉企亂收費等現象。由于部分政府官員侵占企業財產,違規增加企業財政負擔的行為越演越烈,根本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雖然政府極力進行內部政務整治,但仍然成效甚微。建立良好的政治和商業之間的關系并創造良好的商業環境仍然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四)法制環境。為加快執行習近平提出的“四個著力”要求,省政府對營商環境的建設高度重視,2016年12月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遼寧省商業環境優化條例”,將于2017年2月1日實施。該法規成為我國第一個優化商業環境的地方法規。這個條例的實施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對營商環境影響比較大的方面做一些具體規定,進一步加深了改善遼寧省營商環境。

二、外商直接投資的商業環境問題

(一)地區分布很不平衡。由于遼寧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城市與地區之間的開放程度差異很大。因此,大量外資流向大連、沈陽等經濟發展速度快、對外開放程度高的新一線城市。2012年,兩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181.5億美元,占全省外資總數額的67.7%。在過去兩年中,鞍山、盤錦、丹東和營口四個城市的外資年利用額超過10億美元。遼寧西北內陸地區,如阜新、朝陽、鐵嶺等城市,由于工業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結構相對簡單、對外交通不便利、政府扶持力度較小等原因,吸引的外商投資一直處于低迷狀態。朝陽和阜新的年外商投資僅超過1億美元。這樣經濟發展形勢極其不利于遼寧省各市之間的經濟相互合作、相互協調發展。

(二)利用外資結構不合理。雖然近年來遼寧各行業的外資分布日益普及,但仍集中在二三產業的少數幾個行業。第一產業投資比例僅為1.6%,外商投資農業投資規模小,未能充分發揮遼寧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此外,高科技產業和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資本利用率較低。大多數外商投資產業是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利于遼寧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外資已進入遼寧房地產業,可能帶來經濟泡沫和金融風險等問題,給遼寧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隱患。

(三)自然問題。第一,資源問題。東北地區雖然資源總量豐富,但開發歷史悠久,過度不合理開發行為帶來了老工業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大范圍植被破壞等生態環境問題,礦產、森林、煤炭資源枯竭、城市數量增多,資源優勢不復存在,反而遺留下產業結構單一等通病,比較有優勢的投資吸引力明顯下降;第二,遼寧西北地區區位條件不利。地處于東北西北地區,冬季寒冷干燥且漫長,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區位便利性較差,采暖、交通等投資營商成本明顯增加;第三,環境氣候和宜居性差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投資者和人才資源對生態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宜居環境氣候也成為地區重要的招商引資資本,遼寧西北地區氣候條件相對東南沿海地區惡劣,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也無明顯優勢,尤其是空氣污染等問題影響了資本輸入和人才流入。

(四)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增加企業成本。近年來,遼寧的經濟狀況一直處于蕭條狀態。并且遼寧除了沈陽和大連外大部分的地區經濟發展模式僵硬化,轉型困難導致招商引資的競爭力不足于南方省份,接受外國投資的成本將相對增加。企業成本問題突出顯示為兩點:第一,外資企業效益不好,然而社保繳納費用高且比例固定,外資企業這部分支出成為主要成本;第二,在稅費征收問題上,遼寧省外資企業免稅政策的實施還不夠深入,在產能過剩和經濟衰退期間受市場影響較大。加之政治生態和政策法制環境不良影響、市場發育、經濟轉型和經濟復蘇面臨頑固阻礙。遼寧的經濟發展衰退,主要表現為:第一,招商引資競爭力不強。遼寧市場觀念落后,制度和機制不健全,市場開放度低;融資環境不良,民間資本和民營經濟發展壁壘多、空間小、政府扶持力度不足;人力資源不足,勞動力成本高于東部地區;外資利用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滯后,削弱了該地區投資促進的競爭力。第二,經濟發展模式僵化,經濟衰退。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已經無法適應市場變化和發展需求,國有資本和資源依賴型工業比重過高,在產能過剩和經濟衰退時期市場沖擊更大,加之政治生態和政策法制環境的不良影響,市場發育、經濟轉型和經濟復蘇面臨頑固阻礙。

(五)政府缺乏信用、部分官員不作為問題。遼寧經濟下滑嚴重,政府急于招商引資,但事實上招商引資承諾不兌現,把外資企業引進來后不兌現條件,導致外商撤資事件時有發生。新官員忽略了舊賬戶,政府改變了訂單,政策不連續。主要原因是官員不愿意承擔外商投資所帶來的后果,尤其是現任首席官員留下的攤位的責任;其次,政府對相關聯的法律制度的認識薄弱,依法治國的全面治理尚未實施。振興遼寧的東北老工業基地需要政府的支持。懶政導致項目投資減少和經濟增長下滑狀態持續。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的貪污腐敗,現在國家大力反腐,一些有了權錢交易的項目被擱置,政府無利益不積極,導致好項目壞項目都無心打理,外資輸入減少。

(六)外資企業生長環境惡劣。遼寧的國有企業比重過大,市場發展程度不夠。政府與企業,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合謀已經掌握了資源的分配,外資企業被政府和國有企業欺負,他們正在苦苦掙扎。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經濟結構的歷史積累,遼寧省在重工業和能源產業中占很大比例,實力雄厚,這樣的結構導致許多國有企業私營市場主體發展不足;第二,計劃經濟的慣性思維,導致外資企業生長環境較為惡劣。

三、改善遼寧省外商投資商業環境的建議

(一)積極改善投資軟環境。遼寧省作為老工業基地,擁有雄厚的生產基地和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因此,遼寧省需要根據國際資本對投資環境的評估和選擇,積極改善投資的軟環境。營造優惠透明的政策環境,使外國投資者充分了解國家支持老工業基地的各項優惠政策;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各種審批的程序,建立高效優質的政府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金融服務體系,順暢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環境。重點建設鐵路、公路和水上交通運輸,繼續發展航空運輸,尤其要加強網絡信息通信等基礎服務;加快供水設施和污水處理廠建設,確保工業和生活用水;加強城市之間合作與管理,建設舒適的安居環境。遼寧最嚴重的污染之一就是空氣污染,要通過禁止秸稈焚燒、燃煤鍋爐改造、集中供暖污染監測、控制燃煤等方式,實現優化生態環境、吸引投資和創造新的外商投資增長點,保護水資源,加強綠化工作,發展循環經濟。

(二)重視外資企業質量。改變單純重視外資數量的引入,要促進技術含量更高、技能程度更高的企業進入遼寧,那些對遼寧的經濟發展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企業可以不引入,遼寧的資金應該用在對遼寧有用的外資企業上。另外,遼寧應對各地招商引資進行統一的指導和規劃,避免各地招商本末倒置,加大對外商企業的了解,讓一些技術過硬、投資質量過硬的外資企業到省內進行投資,才能發揮外商投資的最大作用。

(三)加大第三產業對外資的吸引。在吸引外資過程中,應該加大第三產業對外資的吸引,不斷擴大金融、通信等產業經營范圍。目前,遼寧在金融、通信等第三產業發展上存在不足,遼寧省應該吸引第三產業的外資,反過來,它將促進遼寧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創新,進入國際舞臺。而對于發展過熱的房地產企業,要減少外資進入,做到真正發揮外資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避免外企進入帶來的負面影響。

(四)適當降低社會保障繳費率,建立國稅稅收返還機制,減輕勞動力成本。針對遼寧社會保障成本高的難題,可以適當降低社會保障繳費率,加強社會保障力度,做到用少錢辦大事兒,提高人民投社會保險的積極性。資金缺口通過建立國稅返還機制解決,讓人民手中的錢變得可以預知未來,能得到未來保障,改善以市場為基礎的就業機制,引導合理的勞動力流動也是可能的;合理配置高校畢業生資源,政府可以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應屆畢業生留在遼寧。

(五)建立新型的“親”和“明確”政治-商業關系,重視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遼寧省政府應遵循習近平總結的“親”和“明確”字樣,建立“親”和“明確”之間的新型政治和商業關系。一些企業家說,過去它是“勾肩搭背”,現在它是“背靠背”甚至是“言商色變,避之不及”這是兩個極端,不符合要求。對待外資企業,必須真誠溝通,多談服務,少談管理。重視黨員干部建設,擺正自己的心態。將重建信任作為政府管理工作的重點,改善目前不良的政治生態環境,要對外資企業和國企融資實行同等待遇,讓銀行經理人敢于為外資企業融資應該承擔的風險責任。具體應該做到:轉變觀念,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創造有利于投資創業的良好商業文化。加強對投資營商環境優化工作的重視,提高對投資者和投資項目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建設文明城市;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倡導民眾積極參與創新創業,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的地域商業文化氛圍。

(六)簡政放權,強化執法規范和依法行政。遼寧政府干預經濟運行一直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毒瘤”,一方面要精簡審批提速,繼續擴大政務公開,大力推進問責制度;另一方面政府應該簡化權力管理,規范政府行為。鼓勵非政府組織承擔相應的監督和服務職能。發輝群眾監督的最大力量,加強對外商投資的商業環境保障立法;規范行政執法行為;限制行政權力的界限,避免無所作為和跨境執法,不斷加強修養,守法誠實,誠實經營。通過努力和創造,每個人都致富,努力實踐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并努力成為一個國家模范,要懂得致富道路沒有捷徑,只能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完成目標;爭做一名守法政務人員,做一名最基本的守法公民。

四、結論

在經濟下行和轉型升級壓力下,遼寧省外商投資營商環境的調整與優化可以借鑒長三角的“政府主導”模式、珠三角的“市場引領”模式等典型的招商引資方式,這些都是可以借鑒的發展模式。為了優化遼寧的投資和商業環境,有必要有針對性地保持和提升主導因素??朔焕麠l件,以建設開放競爭、法制化、投資便利、服務完善、公平健康的外商投資營商環境為目標,繼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改善經營環境,從根本上需要黨委帶頭,還要注意短期、中期、長期的問題。在短期內,我們將改造傳統產業,促進供需改革。為了系統地解決外商投資和商業環境的困境,通過法制建設,可以改善商業環境和創新環境,降低市場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其主要內容是從市場準入、市場交易、信用建設等方面加強司法的規范和引導,保障市場交易公平公正,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具體舉措就是要貫徹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中發[2016]7號)。本文件系統深入地解釋了對東北老工業區民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持。提出的目標是:支持私營經濟變得更大更強。出臺的舉措是:進一步放寬民營資本進入產業和領域,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和重組,支持興辦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壯大一批競爭力強的民營企業、推進民營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1]劉長溥.對外開放對東北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D].遼寧大學,2016.

[2]潘宏.東北老工業基地對外開放競爭力研究[D].遼寧大學,2016.

[3]李犀堯.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6.

[4]張檳.外商直接投資對循環經濟效率影響的統計分析[D].安徽財經大學,2014.

[5]宋佳.外商直接投資對遼寧省經濟增長的效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6.

[6]陳延斌.山東省外資企業空間格局演變及城市網絡體系變化[D].東北師范大學,2013.

[7]王立斌.外商直接投資影響東道國對外貿易結構的機理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8]徐玉波.農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農業的影響[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9]高桃麗.外商直接投資經濟效應研究[D].東北大學,2011.

[10]張鑫.中國林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效應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1

[11]馬會增.外商直接投資對青島市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

[12]張平.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區域經濟的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0.

[13]劉毅.基于跨國公司投資戰略新動向的東北地區承接機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

[14]李練軍.中部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實證與對策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8.

[15]孫麗娟.外商直接投資對遼寧省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的影響研究[D].東北大學,2007.

[16]陳麗薔.外資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演進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6.

猜你喜歡
營商環境遼寧
讀遼寧 愛遼寧
讀遼寧 愛遼寧
澳門遼寧 攜手同行
遼寧艦
準入規制與經濟增長:基于跨國面板數據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