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高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研究

2019-01-06 17:25姚瓔璐
福建茶葉 2019年7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姚瓔璐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益陽 413000)

高職院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不僅關乎學生個人成長,更影響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形勢下,我國積極改革教育方針,落實素質教育,在此背景下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其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還是促進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女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當前整個高校學生發展、社會發展下這一群體更易受到心理方面的困擾。比如學業受挫、經濟壓力大、失戀等等。

1 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心理現狀

特殊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導致女大學生群體更易遭遇就業歧視、性別歧視、情感受挫等問題。某項調查顯示35%的女大學生認為自己或身邊的朋友存在心理問題。從心理健康的維度分析,高職院校女大學生主要存在下述問題:

1.1 適應能力差

特別是大一的新生普遍表現出適應能力差的問題。很多女大學生面對全新的環境、人際關系不知所措。部分女大學生從小生活于父母的懷抱著,享受家人的庇佑,導致適應能力差,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一旦進入陌生的環境就會產生恐慌、焦慮等不安的情緒。部分女大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生理條件等因素會形成自愿感,不知道如何融入班級、宿舍集體生活,繼而感到窘迫。

1.2 人際溝通能力差

大學生此前的生活圈主要是家庭成員及學校同學老師,其交際圈相對封閉,加之部分女大學生性格敏感、內向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很多女大學生極易與同班級、同宿舍的人發生矛盾、摩擦。毋庸置疑大部分人還是希望能夠與他人友好相處,期望自己能夠處理好人際關系的。但是此種期望又過于理想化,“嚴格要求他人”,一旦周圍的人無法滿足自己的此種期望,就會產生不滿的情緒,繼而影響其人際關系。

1.3 抗壓能力過低

當代女大學生普遍缺乏抗壓能力,特別是在就業或者情感方面受挫時,極易對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本次調查發現:有過情感壓力的女大學生占20.1%;28.5%的女大學生表示自己曾經被就業問題所困擾。特殊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導致女大學生極易被外界壓力所干擾,繼而形成焦慮、緊張、抑郁等消極情緒。

2 女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原因

2.1 家庭教育

對比男大學生女大學生的獨立自主性有所欠缺。從某種層面分析這與家庭教育有關。在女性的成長過程中往往能夠得到更多呵護,社會環境對女學生較寬容。很多女大學生較為依賴家長,不懂得理解關心他人。成為大學生后需要一個人面對陌生的生活環境,極易出現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應對所有陌生的問題。威特金基于依存性、獨立性等兩個層面闡釋人的認知方式。其中獨立性體現在不受外界影響,以自己內部為參照,即基于抽象水平加工信息,因此在學習自然科學方面較具優勢;而場依存性則具有較高的駕馭人文學科的能力。國外有研究表明男女生的認知方式存在差異性。相較男生女生的場依存性更強烈。國內有一項研究也表明,對比男女大學生的獨立性情況,前者更優。換言之,男大學生要比女大學生更容易獨立應對問題。

2.2 自我意識發展缺失

處于自我發展重要時期的高職院校女大學生極易出現自我意識偏差的問題,比如高估或者低估自我能力。比如很多女生在中學時代就已經樹立了遠大的理想,且存在脫離實際情況盲目自信的現象。此種現象極易導致自傲。由于理想過于豐滿,現實過于殘酷,高考后無緣理想的大學,就會形成自卑、失落的情緒,甚至走向心理極端。部分高職院校女生認為自身的社會地位、學習成績、綜合素質低于普通高校女生,由此產生焦慮、憂慮、壓抑的負面情緒。他們對自身的現狀極其不滿,又擔心未來發展,不接納自己,否定自己,久而久之失去學習動力,產生心理問題。

2.3 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

在經濟奔騰發展的背景下,形成了日趨復雜化的社會環境。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充斥著各種不良的心理。當下很多女大學生成為拜金主義的俘虜,信奉金錢至上的思想。特別是一部分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極易產生自尊心受挫、情感敏感脆弱等情況,繼而對社會產生偏見、成見,加之從小生活環境的影響,使她們更加偏向于以偏激的方式表現不滿。21世紀,網絡高速發展,但是其不可預知性、虛擬性,讓網絡成為監管的“真空地帶”?,F實生活中很多學生沉溺于虛擬的世界,久而久之脫離現實社會,導致心理、情感錯位。此種現象會對大學生的人生觀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塑造健康的性格。

3 如何解決高職女生心理健康問題

3.1 課程建設

當前很多高職學院已經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且總體取得較好的成果。特別是在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惑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就高職院?,F有心理健康課程的實際教學成果來看其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尚未針對女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開展相應的課程建設。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在未來發展中應針對這一群體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點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開設相關課程。比如性健康選修課、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等等。通過這些課程普及女性保健、健康等方面的知識,讓女大學生能夠從中吸取更多與自身心理健康息息相關的知識。

3.2 建設心理文化

首先應積極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充分運用高?,F有條件。比如宣傳櫥窗、校園廣播、學院院報、電子播放等渠道以文字或者語音的方式宣傳與心理健康有關的知識、內容。此外,還應積極打造良好的宿舍環境、生活氛圍,讓學生獲得心理學的智慧與知識,達到凈化心靈的作用;其次,應積極打造系列與心理健康有關的活動,針對女大學生的特點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并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吸引力,讓更多女大學生能夠從中收益。

3.3 建設基礎保障

一高職院校應聯合相關部門(如團委、婦委會、學校工會)等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出具相關文件,落實制度保障;二開辦心理咨詢機構,咨詢幫扶機構。充分考慮女大學生的特點做好機構的軟硬件設施;三是通過網絡平臺開展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活動,比如在線咨詢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定期通過平臺推送反映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章,比如如何調適心理健康,如何解決心理煩惱,心理壓力等,從心靈上滋養女大學生,讓她們獲得受用的“雞湯”,走出心靈困境。

3.4 積極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

綜合素質是當代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高職學院應積極貫徹素質教育,提出“六個一工程”計劃,分別是學會一門音樂、加入一個社團、參加一項社會活動、參與一項體育運動、結交一批良師益友、參與或完成一項創新活動。這些活動,都具有啟迪學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另外,建議學院針對高職院校女大學生的特點,定期開展各類文體活動,緩解女生的心理壓力、情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獨立能力,自我意識及抗壓能力以及自強不息的精神,學會自我調適心情,排除負面情緒。

3.5 充分發揮心理社團的作用

高職院??捎尚睦矸矫娴膶<医M織開展心理健康中心,并倡導學生積極加入其中。由專業心理教師組織心理社團活動,比如舉辦心理健康沙龍活動、咨詢輔導等等。讓參與者通過社團活動直接體驗校園交流生活,緩解不良情緒,掌握與人相處之道,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排解心理壓力等。

4 結語

促進高職女大學生全面發展是高職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高職院校應重視女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這一群體心理健康。針對女大學生的特點,創新課題研究,積極通過各種措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全面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實現個性化,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心理小測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