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視域下我國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

2019-01-06 17:25文錦圓
福建茶葉 2019年7期
關鍵詞:產業化茶文化茶葉

文錦圓

(西鄉縣茶葉技術推廣中心,陜西西鄉 723599)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經濟模式的持續發力,有效推動著我國農業領域的快速發展。我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地,茶葉經濟在農業經濟中占據著較大比重,因此茶葉產業化發展受到了來自各方的關注?;谖覈r業產業化推進政策的引導,我國茶葉產業化發展結構已初具雛形,大幅增加了茶葉經濟的收益。但根據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茶葉產業化組織在農業產業化組織中占比不足10%,從側面反映出我國茶葉產業化規模及程度不高的現實。因此,如何適應產業化的新變革,加快我國茶葉產業化發展步伐,拓展全新的創新發展路徑,逐步成為茶葉產業化發展進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 茶葉產業化概述

伴隨市場經濟體制的變革,茶葉生產逐步開始向產業化經濟轉換。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茶葉產業化發展就是以茶葉市場為導向,集中茶葉資源優勢,將茶葉的種植、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加以聚合,從而形成完整的產業經濟發展模式。我國作為茶業產銷的主體市場,茶葉產業化發展模式有助于盤活國內市場,并依托“一帶一路”、“走出去”等政策優勢,通過區域化的布局、專業化的生產及規?;慕洜I服務,構建起茶葉產業化發展體系。打造茶葉產業化需要與不同階段相契合。一是形成階段。這一階段的主體是以政府主導,通過政府對地方茶葉產業布局,理清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思路,提升茶葉產業發展的科學化和規范化。二是發展階段。該階段以市場為主導,依托龍頭企業對產品進行深度加工,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推動產業規模及產品品牌發展。三是市場階段。茶葉產業化必須要優化產品經營策略,打造國際化的茶業形象,進而提高茶葉經濟的增值力和綜合效益。

2 我國茶葉產業化發展現狀分析

2.1 茶葉資源利用不足,產業化程度不高

茶葉作為消費市場中的重要產品,催生著我國茶文化的發展,但受傳統生產模式、種植成本、消費主體等因素的影響,使我國茶葉種植受到一定制約。一是茶葉種植由東部向西部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西部地區多山區,地理條件較為復雜,不利于茶園機械化作業。而茶園機械化管理程度不高,農村勞動力轉移,造成茶園種植、管理成本不斷升高,很多茶樹資源沒有得到及時采收,降低了茶園產出的效益,使茶企、茶農發展茶園的積極性受到影響,甚至部分立地條件較差的茶園荒蕪退化的現象嚴重。二是受家庭聯產承包制度的影響,大多數茶園的都屬個戶經營,雖然國家大力提倡農村土地的“三權分立”,但受利益分配機制、傳統生產習慣的影響,在茶產業的推進上較為緩慢,不利于規?;?、機械化種植和管理。由此,茶葉產業化缺乏基本的資源依賴,導致市場化背景下茶產業無法得到有效推進。

2.2 企業實力欠缺,研發能力不強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茶葉的需求已經不僅局限于“量”的保證,而是更加注重“質”的發展。茶葉產品的輸出必然需要企業來實現,但由于在傳統的茶葉生產模式中,主要以半成品或者粗加工為主,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對于品質的需求。從茶葉企業的角度看,家庭作坊式的加工背景,導致企業設備老化、技術能力薄弱,生產加工水平較低,嚴重弱化了茶葉產品的競爭力,大部分僅能面向低端市場。同時,茶葉技術研發人才力量不足,致使產品缺乏創新與營銷,企業實力成為茶葉產業化發展的瓶頸。

2.3 營銷手段匱乏,市場開拓欠佳

以茶葉銷售的歷史淵源來看,大體上更趨向于傳統銷售模式,并以此作為茶葉文化底蘊的彰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革,市場條件下的茶葉銷售,面臨著營銷手段匱乏的問題,尤其是缺乏與茶葉產業化相契合的營銷手段,使國內茶葉難以由“內銷”轉向“出口”,嚴重阻礙我國茶葉產業化發展步伐。一方面,茶葉的平民消費形象定位,將茶葉局限于低價值的農產品,導致茶葉市場被低估和忽視,影響了茶葉價值的彰顯。另一方面,企業“小富即安”的經營思維,讓企業缺乏市場拓展和投入,缺乏有效的市場營銷手段,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更依賴于傳統的茶葉認知,缺少對新產品、新品種的品牌戰略,使茶葉產業化、品牌化、市場化創新受到制約。

3 我國茶葉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注重產品質量,夯實產業基礎

隨著現代社會認知的發展,質量已經成為市場消費中最重要的元素。茶葉作為相對普及的消費產品,在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同時,產品的質量、品質同樣被密切關注,這對于茶葉產業發展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要在現代社會視域下發展茶葉產業,就必須要掌握市場發展的規律,將茶葉品質作為產業發展的基礎。一方面,實施科學的產業化布局。茶葉原產地地區政府應發揮產業主導作用,積極實施扶持性政策,鼓勵茶葉生產者進行種植、生產,并通過專業技術指導,提升茶葉的整體產量及品質。另一方面,充分融合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將生態農業、特色農業、觀光農業進行整合,拓展茶葉產業化的發展途徑,讓標準化、科學化、生態化成為茶葉產業化發展的常態。

3.2 加強企業扶持,規范茶葉生產

企業是茶葉產業化生產的根本保證,在茶葉產業化發展進程中,企業始終扮演著生產者與消費者銜接的角色。為此,在產業化發展中要注重茶葉企業發展,培育和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尤其是產業基礎好、輻射能力強、生產效益高、企業信譽好的企業,并且鼓勵企業參與品牌申報,創建“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市場激勵模式,打消企業的后顧之憂。同時,要推動茶葉加工技術引進,將先進的制茶工藝融入其中,提升茶葉的品質,提升經濟附加值。此外,要完善“公司+生產基地+農戶”的生產運作模式,支持和幫助茶葉協會開展茶葉銷售及文化推廣工作,為拓展茶葉市場和打造產業化模式提供助力。

3.3 創新文化營銷,倡導國際合作

茶葉的文化底蘊深厚,是行業中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如果從茶葉產業化發展的內涵上看,不僅要強化茶葉產品的輸出,更需要做到有效的文化輸出,讓茶文化能夠得到傳承與弘揚,提升茶葉的文化價值。首先,要創新產業文化。依托茶葉豐富的文化意韻,可以加強茶葉與茶文化的深度融合,在開拓茶葉市場的同時,讓消費者了解茶文化,喜愛茶文化,提升茶葉消費的內涵。其次,要創新產業營銷。在茶文化發展的基礎上,還應當依托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理念優勢,開發茶葉文化旅游項目,讓參與者親身體會茶文化的熏陶,在提升茶葉營銷趣味性的同時,增加茶葉銷售量與經濟附加值,使茶葉產業旅游成為又一新亮點,實現茶業產業與現代營銷的有機結合。最后,要創新國際合作。在傳統的合作模式中,茶葉一般都以半成本出口,不僅經濟價值低,更無益于品牌的構建。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要加強國際化合作,打造以本地品牌為主導的茶葉品牌,將先進管理技術與優質產品結合,增加我國茶葉產業的技術含量,以國際合作推動產業化的進程。

結語

總之,作為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茶葉在農業經濟產業化的背景下,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我國茶葉產業就必須從政府層面、產品質量、國際合作等方面入手,促進茶葉產業競爭力提高,加快我國茶葉產業化的進程。

猜你喜歡
產業化茶文化茶葉
《茶葉通訊》簡介
持續接力奮斗 推動山西農谷產業化發展
非織造材料產業化新進展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茶文化的“辦案經”
“一帶一路”與茶文化傳播
魔芋產業化,打開致富新大門
香噴噴的茶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