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文化認同視域下的中國文化安全

2019-01-06 17:25馬欣瑞
福建茶葉 2019年7期
關鍵詞:國家文化發展

馬欣瑞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西城 100038)

1 文化認同與中國文化安全

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都離不開文化認同,只有國民對本國文化有強烈的認同感,民族才能夠凝聚力,國家才能夠實現團結穩定的發展。中國已經進入了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只有重視對我國源遠流長又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提高國民的文化認同,才能真正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培育文化認同勢在必行。

1.1 文化認同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內容

文化安全可以保障國家安全的可持續發展,而文化認同則是維護文化安全的精神力量源泉。因此,文化安全的核心和基礎就是文化認同,文化軟實力的發展不能背離對本國文化的認同,只有在對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傳承基礎上,進行多元化的吸收與創新,才能真正發展出不忘根,不離本的優秀文化,以此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是以,筆者認為,保障文化安全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建立文化認同,只有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我們才能重建文化自信,抵御外來威脅。

1.2 文化認同促進國家的團結統一

共同的文化、理想和價值觀能夠超越種族、地域的差異,將不同的人群團結在一起,構成穩固的共同體,有著同樣文化認同的人群無論身在何處,都會與他們的共同體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因此,民族的團結穩定離不開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是基于精神世界的最本質的情感和心理認同。中華文明作為唯一曾未被割斷過的現存的古文明,它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正是因為我國人民自古至今都對中華文明有一種深深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而時至今日,要想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樣離不開人民對文化的認同,只有以加強文化認同為根,讓文化將我們中華兒女團結起來,才能促進國家的團結發展。

2 文化認同面臨的威脅與挑戰

2.1 西方國家的網絡文化擴張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和網絡的快速發展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憑借著經濟和科技的優勢,不僅控制與網絡技術相關的核心技術,同時,還控制軟件和硬件的生產和發展,互聯網通信已成為美國文化擴展和滲透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重要手段。鑒于網絡技術標準在網絡通信控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網絡技術標準的控制和網絡標準的實施已成為美國削弱他國主權的重要戰略。由于我國對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尚無法與西方國家抗衡,因此面對西方文化的滲透和擴張仍處于防御階段。

2.2 文化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的文化認同的重要標志,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遭到破壞,整個民族存在的核心意義和價值也會被模糊化。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經受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工業化的進程與傳統文化的傳承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快速推進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已經構成了中國文化傳承發展以及中國文化生態保護的最大的威脅。

一旦構成的文化生態系統中的歷史文化遺產被破壞,文化遺產很容易瓦解,生存環境就會被破壞,文化和生態的平衡將打破,依靠這個文化而存在的國家也會必然走向滅亡和消失。文化遺產是我們精神層面的“根”,一旦文化遺產遭到破壞,現存的文化產業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將失去靈魂和生命。因此,保護文化生態就是為我國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提供保障,不然,中國文化就失去了生命之源,文化認同危機就此產生。

2.3 國際化進程中的人才反向流動

全球化進程中日益頻繁的國際文化交流正逐漸成為國家實現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調查發現,到1997年為止,美國資助包括其他國家在內的學生和學者總人數已超過245,000人,進行教育和文化交流的目的就是利用這些人群充當傳播西方價值觀的“信使”,進而影響目標國家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中國,自上世紀70年代后期,越來越多的精英知識分子遠赴歐洲和美國深造,擁有高等學位后回到了中國,服務在各個領域,通過發揮其在工作領域的骨干作用,宣傳西方的價值觀念及生活方式。

這種人才逆流現象將西方思想和話語置于文學、社會科學和社會運動之中,并對中國文化認同造成了深刻的危機。在這種環境下,有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學者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產生了文化迷茫,遺失了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使得本應作為引導大眾的精英人群卻并沒有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起到應有的引導作用。

3 維護與構建文化認同的具體措施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文化認同為視角出發維護中國文化安全,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國家文化在民眾心中的認同度作為內部原因,以提高內部認同來抵制外來文化的侵蝕。為此,我們必須從以下幾點著手:

3.1 提高國家文化創新能力建設

中華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曾出現過路線的偏移,從洋務運動的“全盤西化”到高舉“自由、民主、科學”的新文化運動,幾乎都是對西方文化的高度認可,而對本國思想文化進行強烈批判。因此,為有效維護中國文化安全,我們首先要實現內容的創新,在立足于中國國情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借鑒他國先進文化成果,做到辯證取舍、見賢思齊、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創新。二是實現手段創新。中華上下5000年的文明歷史,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成果,這是我們進行文化發展與創新的寶貴資源。因此,創新我國文化的傳播方式和教育方式,以人為本,立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發展新時代的中國文化。三是實現制度創新。創新文化制度,能夠構建更開放、包容、激發創造性的文化環境,我們必須要轉變內在封建教條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增強文化的原創力,從而擺脫對他國文化的盲目追隨。

3.2 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文化管理模式

首先,法律法規是控制和保障網絡文化的最有效手段。中國互聯網行業雖然發展快,但還不夠完善,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就使得西方文化霸權有了新的傳播途徑,同時使一些刻意抹黑中國文化的言論傳播有了可乘之機。因此保障網絡環境的安全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網絡環境應該呈現出穩定和信任的特點并且建立完整的網絡信息監察系統,同時,應該把符合互聯網發展方向原則上升到法律層面,做到有法可依,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網絡文化安全。

其次是運用行政手段對網絡進行管制。通過政府干預來規范網絡在線傳播文化的行為,制定相關的網絡公約,限制不良因素的滋生和傳播。政府應采用科學的方法規范互聯網,推廣大量先進的、原創性的中國文化占領網絡陣地,讓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能夠通過網絡更多地被人接觸到、認識到;同時,要重視文化的導向力量,培養文明禮貌的道德標準,凈化網絡環境。

3.3 推進文化交流、增強國際傳播力

只有讓我國的文化利益合理地放置于全球文化之中,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文化安全。如果缺乏良好的國際文化利益關系,那么對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會增添更多的風險,因而,為有效保障國家文化安全,我們應做的不是挑戰文化霸權、改變現有的國際文化秩序,而是在現有的國際文化秩序中承擔我們應當負擔的文化責任,積極參與制定國際間的文化規則,維護我國的文化利益的同時積極爭取國際對我國文化的認同以及關注,利用國際的文化交流來促進我國的文化創新,增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力,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取得維護文化主權的優勢地位,展現出新時代中國的大國形象。

中國已經步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隨著綜合國力增強,肩負著更多的國際責任的同時,風險與挑戰也會增多。我們要善于利用這些風險和挑戰,利用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參與國際秩序建設,提高文化認同感,增強文化自信,使中國以全新的大國形象屹立于世界。

猜你喜歡
國家文化發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誰遠誰近?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把國家“租”出去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