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綜合性評價為導向,“四位一體式”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模式構建的探索與研究

2019-01-06 17:25付晨晨
福建茶葉 2019年7期
關鍵詞:紅色育人思政

侯 珍,付晨晨

(濰坊醫學院,山東濰坊 261053)

當前國內外的思想形勢依然錯綜復雜,落實“兩個維護”的任務依然艱巨。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夢教育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大學生身上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是高等教育平穩發展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前提。中國共產黨自建立至今,對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探索從未停止。在近百年的革命斗爭、建設歷程和改革創新過程中,形成了帶有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精神氣質的紅色文化。這種紅色文化體現了共產黨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和奮斗精神,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緬懷革命英烈,號召我們傳承革命精神,“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盵1]

1 紅色文化教育的概念

紅色文化教育主要是指教育主體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所涌現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紀念物、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傳承的革命歷史、先進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對教育客體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2]。在理論上,國家、社會、家庭和高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同的實施主體,只有四方面發揮協同作用才能取得最優的育人效果。但是,根據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四個實施主體中,國家的功能主要體現在相關部門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主要制定者;高校則承擔著解讀、細化和落實國家相關部門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責任;社會和家庭的職能是缺位的。因此,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還是由高校肩負。具體來講,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其實就是高校充分運用紅色文化對大學生進行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目的的教育[3]。

2 紅色文化教育開展的現狀

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已經是各高校提升思政育人效果的重要方式。自2007年《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被列入普通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以后,高校對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開展更加系統和規范。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地區,紅色精神氛圍相對濃厚,所在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開展相對較早,理論研究成果和教育形式的探索也相對較多。以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紅船精神等為例,這些地區所在?。ㄊ校┑母咝i_展紅色文化教育形成了較大的品牌影響力。但是以評價機制的不健全為主線,在教學方式與內容、校園活動融入性、校內外資源整合、新媒體依托方面也暴露出一些共性方面的問題。

目前高校對紅色文化教育效果的評價機制不健全。一是在課堂教學方面,思政課或者選修課一般以閉卷考試形式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理論知識的識記性考核。對學生紅色文化歷史觀和正確審美觀的評價,紅色文化對學生良好人格的引導、堅強意志的磨練、投身國家和社會建設的“中國夢”的價值觀引導等方面的評價則體現不足。導致出現學歷史尋根紅色文化停留在“學”和“考”的應試教育層面,對學生的品性養成關注較少。二是在校園文化活動和校外實踐方面,一般以學生參觀紅色文化基地、參與紅色文化演出、品讀紅色文化經典等的數量為考評依據,進行綜合素質測評的加分。沒有利用好紅色文化教育對學生干部選拔、使用和培養,學生評優評先、學生黨員發展等體現學生品質等個體性差異的形成性評價和推優性鑒定。

2.1 教學方式與內容方面

一般還是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授課方式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理論和知識的灌輸。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大學生規范地認知和掌握紅色文化歷史,避免娛樂化庸俗化解讀紅色文化歷史是必然性要求,這也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大綱的要求。但是,紅色文化教育的開展單靠這種教學方式,必然會降低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學習熱情,達不到思政育人的效果。教學內容上,高校尚未充分挖掘地方性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未將體現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學生無法感同身受身邊歷史的厚重、體會身邊改革成果的不易,學習身邊紅色先鋒的奮進。

2.2 校園活動融入性方面

校園活動作為高校育人的第二課堂,對學生思想引領的作用已得到各高校的充分重視。品牌性活動已成為各高校展示學生風采和育人成果的名片。但是如何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紅色文化名片,還處于探索階段?,F在高校開展的紅色文化校園活動,一般都以革命戰爭發生或者勝利紀念日、國家公祭日、建國和建黨的周年慶祝等大事件的重要歷史節點為契機,這確實能起到銘記歷史的警示作用,但是如何將豐富的紅色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校園活動中,并形成體現地域性紅色文化的品牌活動,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探索。此外,在校園活動的組織和參與度方面,紅色文化校園活動如同其他校園活動一樣,一般是團組織或者學生會組織負責倡導,參與學生的覆蓋面相對較窄,不能體現紅色文化活動對全體學生的教育效果。

2.3 校內外資源整合方面

目前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大多還是以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等學生工作人員負責為主,專業育人、管理育人的跟進不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機制大多體現在口號層面。校內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源、人才資源、設備資源,課程資源等尚未形成系統性開發和利用。對紅色文化作為思政育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就被弱化。另一方面是對校外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不夠充分?,F有的利用方式集中體現在瞻仰紅色文化遺址、參觀紅色文化紀念館等感觀層面,而對校外紅色文化的人才資源、實踐資源的挖掘和利用程度較低。

2.4 新媒體依托方面

在新媒體融合時代,雖然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部分高校早已率先通過建立紅色網站的形式占領校園紅色文化宣傳的主陣地,并取得了較好地輿論導向效果。但是大部分高校的紅色文化宣傳并未打通“報、網、端、微、屏”等各種資源、實現全媒體傳播情況,進而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主流媒體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盵4]在傳播形式上還是傳統的單項傳播,缺乏對青年學生等受眾群體的接受方式和互動形式的把握,不能很好地調動該群體的積極性,進而降低了宣傳效果。

3 以綜合性評價為導向,“四位一體式”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模式的構建

3.1 完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學中紅色歷史講授為普及點,規范學生的紅色歷史認知。在教學內容上,思政課教師除了按照國家和學校教育教學要求,系統規范地講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基本內容,糾正學生對基本歷史事件掌握不準,對紅色文化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還要突出地域性,補充教材之外的省、市、縣的紅色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對身邊歷史、身邊人物的感受性,增強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在教學方式上,除了教師講授之外,還要增加情景式教學、互動式教學、主題式教學等形式,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在課程的開設方式上,以不同地域、不同時期、人物專題等角度開設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選修課,讓不同需求的學生有更多的選擇。

3.2 豐富校園文化主題和形式,創建黨團活動紅色文化品牌。一是在校園環境的規劃設計中可以加入一些紅色文化景觀,特別是體現學校發展與當地的革命和建設精神相融合的紅色文化元素,對學生的教育作用產生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影響。二是校園文化的開展除了以專業為依托,體現時代風貌,還要結合學校黨建、團建的最新開展要求,深度挖掘我黨最新理論精神與紅色文化歷史的契合點,通過演繹舊歷史貫徹新精神。三是引導和規范學校紅色文化社團的發展。既要規范社團名稱、活動方式,更要對紅色文化社團開展的活動進行引導和規范,使其名副其實。

3.3 創新實踐模式,加大開放教育力度,增強紅色文化的實踐育人效果。針對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開展大多局限在校內,在“走出去和引進來”方面有待改進。在“走出去”方面,在培養學生思想骨干、發展學生黨員的過程中,除了基本的黨章黨史和理論培訓之外,還要引入紅色文化實踐,增強實踐育人效果。這些實踐活動,除了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新生軍訓教育,也要將寒暑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重點地向革命老區傾斜。實踐內容除了結合學校專業特色,也可通過紅色文化調研、紅色文化地區科教文衛發展幫扶等形式進行。在“引進來”方面,拓展校外紅色文化教育的專家資源、景觀資源對校內育人的滲透作用。

3.4 結合互聯網發展和自媒體普及的新形勢,創新紅色文化教育的依托載體。在人人都是信息發布者和傳播者的今天,要以開放的心態創新紅色文化的宣傳形式。學??梢試L試建立紅色文化教育宣傳專題網站、紅色文化公眾號等,發揮新媒體的傳播效果。及時更新和補充新媒體的紅色文化資源,保持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要了解學生群體對紅色文化的興趣點,采用適合他們的接受方式,增強媒體與受眾的互動性。

“四位一體”式紅色文化教育模式構建有效性體現在學校的育人效果上,最終要通過改革學生評價體系實現。高校要將紅色文化教育的育人效果通過學生學業考核、綜合素質鑒定、學生干部培養、學生黨員發展、學生畢業鑒定等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方面進行檢驗。改變目前單純以閉卷考試、分數高低評價學生對紅色文歷史化掌握程度的方式。

猜你喜歡
紅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紅色是什么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紅色在哪里?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追憶紅色浪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