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研究

2019-01-06 17:25江秋蘭袁靜云
福建茶葉 2019年7期
關鍵詞:中華人文培育

江秋蘭,陳 靜,袁靜云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0)

良好的人文素養有助于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于人文素養的概念,學者們作了很多研究,其中錢源偉教授對其進行了界定,認為“人文素養是由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社會心理、文化修養、人文精神等方面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內在穩定的特質,外在表現為一個人的人格、氣質和修養?!盵1]學者趙磊則將人文素養的內涵概括為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人文行為三個方面[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國家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培育現代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源泉。高職院校在傳授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應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努力將其培養成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1 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現狀

1.1 注重專業技能,忽視人文教育

職業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標明確要求培養德技并修、全面發展的人才,學生培養規格應由素質、知識、能力三個方面組成。但反觀當今高職院校,不同程度的存在過分注重專業技術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

高職學生在市場經濟形勢下,為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把更多的學習時間放在考各類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上,無暇顧及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由此導致學生人文意識淡薄,人文素養普遍缺失的現象。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的規模也不斷擴大。隨著高職學生“量”的增加,也應重視其“質”的提升。

1.2 師資隊伍薄弱,教學理念落后

教師的人文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質量。受傳統的教育理念及現代經濟體制影響,高職院校存在著教師隊伍教學能力參差不齊、教學方式陳舊、教學理念落后等現象。

高職院校的人文通識課程更是普遍面臨著教學資金投入不足、師資力量有限、學生和家長重視不夠等問題。

1.3 多元文化沖擊,核心價值缺失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網絡新媒體技術的興起和普及,高職學生接受著多元文化的影響和教育。在接受外來不良文化、網絡快餐文化、市場功利主義文化等多重文化的沖擊下,高職學生失去了改有的價值判斷能力,普遍存在拜金、利己、自我等現象。誠如楊教授所言,“在商品大潮和變革陣痛的沖擊下,道德素質的滑落、人文精神的下墜已是顯著的事實”[3]。

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人文素養培育中的價值功能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其蘊含著豐富的禮儀、榮辱、忠孝、君子、尚賢、愛國等為人處世的原則和人道主義精神。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境,將其融入人文素養培育的全過程,對高職學生來說有著以下幾個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第一,有利于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其蘊含的正如習總書記明確表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和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和這個國家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和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盵4]學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濡染于心、外化于行,將其作為學習和做人的標準,培育健全的人格。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紅色文化,所蘊含的井岡山革命斗爭精神、革命烈士誓死不屈的愛國主義情懷,能有效地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第二,豐富教學資源,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教學中,可以豐富教育資源和教學內容,促進學校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又有利于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的傳承與發展,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高職人才。

第三,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涵的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憂國憂民、勤奮好學、誠信禮讓等優秀精神,作為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資源,有利于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感和傳統文化觀念。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學生自覺地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奮力實現中國夢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文素養培育的路徑研究

3.1 借助新媒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整體的學風建設和校園文化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而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有效地融入人文素養的培育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多樣、快捷的優勢,加強文化宣傳。如可以建設校園網站,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公眾平臺,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欄,鼓勵學生實時關注和參與文化交流活動,并建立完善的網絡監督機制,創建文明、健康的網絡交流平臺。

新型網絡平臺與傳統的板報、廣播等宣傳方式雙管齊下,讓學生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渠道和方式愈加多樣化。在濃郁的校園傳統文化氛圍熏陶之下,學生將耳濡目染,自覺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3.2 轉變教學理念,完善人文課程教學體系

人文課程教學課堂無疑是學生接受優秀傳統文化最直接、最關鍵的平臺。但因受傳統的填鴨式、一言堂等教學模式的影響,高職院校人文課程教學體系亟待完善。為更好地將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貫穿學生人文素養培育中,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與時俱進的調整教學模式、整合課程教學資源、轉變教學理念。

在課程設置上,除了高職語文、應用文寫作等文化必修課程之外,還應針對優秀傳統文化專門開設一些如紅色文化教育、中國茶文化、文學鑒賞、民俗文化、國學等方面的選修課程。思政課程更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融入課堂。此外學校還可以聘請一些資深的專家進行文化專題講座。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輔相成、思政教育與文化交流融會貫通,由此形成完善的人文素養培育機制。

3.3 踐行知行合一,開展文化主題實踐活動

為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內化為學生的精神情懷、外化為行為規范,第二課堂的文化實踐活動是踐行知行合一的關鍵。實踐活動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舉行一些書畫展覽會、茶藝比賽、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地方民歌歌唱大賽、傳統文化主題演講比賽等等,讓更多的學生自主參與到優秀傳統文化宣傳中來。

此外,為了能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溫度,還可以舉辦傳統文化研學旅游、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節、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等實踐項目。產學融合的培育模式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并將其作為自身行動的指南和方向標,自覺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

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既傳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能更加有效地實現高職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標。

猜你喜歡
中華人文培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人文社科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