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穴儲氣勘探孔施工過程中的泥漿優化

2019-01-06 02:19商懷玉
中國科技縱橫 2019年22期
關鍵詞:泥漿勘探優化

商懷玉

摘 要:本文介紹了地下儲氣庫國內外現狀,針對蘇北鹽穴儲氣庫勘探過程中鉆遇地層情況,對鉆探泥漿進行了優化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鹽穴儲氣庫;勘探;泥漿;優化

中圖分類號:TE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2-0159-02

1 地下儲氣庫國內外現狀

地下儲氣庫是用于儲存天然氣的地質構造和配套設施,主要功能是用氣調峰和安全供氣、戰略儲備、提高管線利用系數節省投資、降低輸氣成本等。城市燃氣市場需求隨季節和晝夜波動較大,僅依靠輸氣管網系統均衡輸氣能對流量小范圍調節,但難以解決用氣大幅度波動的矛盾。采用地下儲氣庫將用氣低峰時輸氣系統中富余的氣量儲存起來,在用氣高峰時采出以補充管道供氣量不足,解決用氣調峰問題。

1.1 國外現狀

地下儲氣庫的歷史可以上溯到20世紀初[1]。1915年。加拿大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地下儲氣庫。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有地下儲氣庫550座左右,可以進行調峰的氣量約3500×10m。這些儲氣庫分屬不同國家的逾100家公司,其中既有儲氣量超1000×10m的天然氣上下游一體化的大型跨國公司,也有僅單純經營1~2座地下儲氣庫的小公司。

1.2 國內現狀

中國的地下儲氣庫建設起步較晚[2],20世紀70年代在大慶油田曾經進行過利用氣藏建設地下儲氣庫的嘗試。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陜京天然氣輸氣管道的建設,為確保北京、天津的安全供氣,國家開始加大力度研究建設地下儲氣庫技術。2000年11月,我國首次在大港油田利用枯竭凝析氣藏建成了大張坨地下儲氣庫,總庫容達到46.0×10m,總可利用氣量為20.0×10m左右,日最大供氣量近2000×10m。2003年利用氣量為7.6×10m,占陜京輸氣管道年銷售量的28%。2006年冬季高峰期,該地下儲氣庫每天向北京供氣逾1600×10m,彌補陜甘寧天然氣的供應量缺口。

為保證西氣東輸沿線地區用戶的正常用氣,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規劃分別在江蘇金壇、劉莊和安徽定遠建設地下儲氣庫。為了保證忠縣—武漢天然氣輸氣管道安全平穩供氣,該公司也在積極進行建設忠武線配套地下儲氣庫的前期準備工作。

地下儲氣庫在天然氣工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重大,因此,政府、企業都對此高度重視。依據國家總體戰略部署,中國將形成四大區域性聯網協調的儲氣庫群:東北儲氣庫群、華北儲氣庫群、長江中下游儲氣庫群和珠江三角洲儲氣庫群。展望2020年,國家將規劃建設地下儲氣庫30座以上,可調峰總量達320×10m。

1.3 鹽穴儲氣庫現狀

鹽穴儲氣庫建于鹽丘或鹽巖的地下儲氣庫。通常利用溶鹽工藝開采地下鹽礦形成的空穴來儲存高壓天然氣。鹽溶工藝涉及大量水的循環和排放,造成鹽穴儲氣庫的建設投資和運行成本都較高。鹽穴儲氣的優點是儲氣庫的利用率較高,注氣時間短,墊層氣用量少,需要時可以將墊層氣完全采出。目前世界上有鹽穴儲氣庫共44座,占地下儲氣庫總數的8%。

西氣東輸的重要調峰設施—金壇地下儲氣庫,位于江蘇省金壇市直溪鎮,毗鄰鎮江,屬鹽穴地下儲氣庫,是中國鹽穴第一庫,規模為亞洲第一。它開創了中國利用深部洞穴實施能源儲存的先河,在地址選區、區塊評價、溶腔設計、造腔控制、穩定性分析、注采方案設計、鉆完井工藝等多方面獲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和技術手段,為中國利用鹽穴進行天然氣儲備為進一步勘探建設鹽穴儲氣庫,在蘇北開展了儲氣庫勘探孔鉆探。

2 地質條件

2.1 地層

第四系(Qd):0~200.00m,厚度200m,巖性上部主要為灰黃色、土黃色粉砂質粘土,下部主要為褐色含礫粘土層并含有大量鈣質充填,與下伏地層呈不整合接觸。

新近系鹽城組(Ny),200.00~450.00m,厚度250m,巖性上部為灰黃色夾灰白色粉砂與中粗砂互層,靠近下部夾粘土薄層,中部紫紅色粘土夾粉細砂,下部以中細沙為主,接近底部為礫石層,礫石主要由石英及硅質成份組成,與下伏地層不整合接觸;白堊系上統浦口組(K2p):該組地層可分為三段,根據區內勘探等資料,只揭露浦三段和浦二段上部地層。

(1)浦三段(K2p3):450.00-2000.00m,厚度1550m,上部以紫紅色泥巖、粉砂巖及粉砂質泥巖為主,局部見鈣泥質膠結,含硬石膏團塊,下部以灰褐色泥巖夾粉砂質泥巖為主,含鈣質,局部夾鈣芒硝條帶。

(2)浦二段(K2p2):2000.00-2800.00m,厚度800m(未穿),巖性以煙灰色巖鹽、鈣芒硝巖、泥巖為主,成頻繁韻律層產出,根據區內鉆探等地質資料只揭露上亞鹽段的Ⅱ、Ⅲ、Ⅳ巖性組合。

2.2 含鹽系地層地質特征

(1)含鹽系地層賦存于白堊系浦口組地層中,時代屬中生代白堊系中晚期。石巖鹽在剖面中占主導地位,其次為鈣芒硝巖。

(2)含鹽系剖面結構特征:該區浦口組含鹽系地層為一個咸化期,自上而下可分為三個巖性亞段:上鹽亞段、中淡化亞段及下鹽亞段。本次勘探目的層為上鹽亞段(未揭穿)。該亞段在區域上又分為四個巖性組合。該亞段在區域上又分為四個巖性組合,而本孔勘探目的為揭示第IV巖性組合、第III巖性組合和第Ⅱ巖性組合段(未揭穿)。

鹽群埋深2000~2800.00m。

3 勘探孔設計

一開井段:0-500m,孔徑Φ311.1mm,下入Φ244.5×8.94mm的表層套管,鋼級為J55,P.O42.5水泥固井,水泥漿返至地表,候凝時間大于72小時;二開井段:500-2800m,開鉆用Φ215.9mmPDC鉆頭,全面鉆進2000m左右,鉆遇鹽巖前改用Φ215.9mm取心鉆頭+川8-4型取心筒,取心鉆進,鉆至2800m終孔??碧娇自O計見表1及圖1。

4 泥漿優化設計

4.1 原泥漿配方存在的問題

原泥漿配方為:6%鈉土+1‰Na2CO3+1‰NaOH+4‰低粘低粘羧甲基纖維素鈉鹽CMC-LV+0.3‰潤滑劑,密度1.06g/cm3。

鉆遇浦三段(K2p3)紫紅色泥巖、粉砂巖及粉砂質泥巖后,泥巖造漿嚴重,固相含量大幅升高,旋流除砂器大量排出廢漿,補充新漿后不久,泥漿快速變稠,在1127m處發生吸附卡鉆。

事故原因分析:受造漿影響,泥漿中固相含量嚴重超標,泥皮質量變差且泥皮很厚,在固相填充及泥皮吸附雙重作用下,發生了卡、埋混合型卡鉆。

事故處理:采用解卡劑對下部鉆具浸泡18.5小時解卡。

4.2 優化后的泥漿配方應用效果

針對鉆遇的泥巖地層,并結合應對下部膏鹽層,應改變泥漿配方,采用抑制泥巖造漿、抗鹽性能好的泥漿體系。優化后的泥漿配方為:6%鈉土+1‰Na2CO3+1‰NaOH+3%鉆井液用磺化褐煤SMC+2%磺化酚醛樹脂SMP+2%磺化瀝青,密度1.07g/cm3左右,必要時加入2%鉆井液用低熒光特效防塌劑。其中:鉆井液用磺化褐煤SMC為降粘劑和降失水劑,耐高溫性好。直接應用于各種水基鉆井液體系中,可與多種處理劑可配合使用。一般加量3-5%?;腔尤渲琒MP為抗高溫抗鹽降失水劑,并兼有防塌、潤滑等作用。一般與鉆井液用磺化褐煤SMC搭配使用效果更好,加量1%-3%?;腔癁r青含有磺酸基,水化作用很強,起到防塌作用,是一種堵漏、防塌、潤滑、減阻、抑制等多功能的有機鉆井液處理劑,一般加量1-6%。

采用新的配方泥漿替換孔內全部漿液后,繼續鉆進,泥漿流變性、穩定性好,有效克服了泥巖造漿。鉆至膏鹽層頂板前,向泥漿內加鹽至飽和,Cl-含量大于1.8×105mg/L。飽和鹽水泥漿配方為:5%鈉土+2‰NaOH+5%鉆井液用磺化褐煤SMC+3%磺化酚醛樹脂SMP+3%磺化瀝青,密度1.30-1.35g/cm3左右,馬式漏斗粘度40-60S,HTHP失水失水<14mL,PH值9-10。飽和鹽水泥漿性能穩定,施工過程中粘度變化不大,起下鉆通暢,鉆探過程平穩,取出的鹽心規則完整無溶失,順利鉆進至終孔。

5 結論與建議

(1)鉆井液用磺化褐煤、磺化酚醛樹與脂磺化瀝青能有效抑制泥巖造漿,并具有良好的抗鹽性能。

(2)針對此類地層情況,應在二開時直接采用飽和鹽水泥漿。飽和鹽水能有效抑制泥巖造漿,并且減少了淡水泥漿轉換為鹽水泥漿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李國興.地下儲氣庫的建設與發展趨勢[J].油氣儲運,2006,25(8):4-6.

[2] 鄭瀚翔.中國地下儲氣庫的建設與發展現狀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5(17):64.

猜你喜歡
泥漿勘探優化
油氣勘探開發三年滾動計劃編制的思考
超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優化思考
一道優化題的幾何解法
無人能擋的“泥漿怪物”
勘探石油
煤層氣勘探開發行動計劃發布
泥漿運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