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參與、接觸與中國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研究

2019-01-06 02:19楊景茹
中國科技縱橫 2019年22期

楊景茹

摘 要:如今,社會的發展使野生動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來自不同方面的威脅。而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強弱對未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有重要影響。為進行研究,筆者使用SPSS軟件對調查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的經歷、野生動物保護行動的參與經歷、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的經歷分別和保護行動意愿正相關。為此,我們應當增加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知識、豐富保護行動的參與經歷和與野生動物的接觸經歷。

關鍵詞: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意識;行動意愿

中圖分類號:S8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2-0211-03

0 引言

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公民整體素質的提升,公眾的動物保護意識已被視為反映社會道德水平和現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正如圣雄甘地所說“一個民族的偉大之處和她道德的進步可以用他們如何對待動物來加以衡量?!倍鴦游锉Wo意識中,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對自然和社會而言尤為重要,其高低直接關系到社會野生動物保護行動的進行和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政策的實施,進而影響著生物多樣性的維持。然而,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改變,公眾對飲食、娛樂、醫療、衣著等方面需求的增加,使得野生動物的生存和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來自不同方面的威脅。而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其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強弱對未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具有重要影響。因此,筆者以山東為例,對300多名青少年進行了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問卷調查,并與多所學校的師生進行了訪談,以此對中國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展開研究。

1 研究構思與研究假設

為了更加準確的了解中國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筆者在系統梳理相關文獻基礎上,對山東省3所初中、3所高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了深入訪談,總結出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主要維度,并初步探討了影響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重要因素。在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維度總結方面,張術霞等人將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總結為“知”、“意”、“行”,即知識、態度、行為。為了讓研究更加簡化和具有可操作性,筆者結合訪談,將行為傾向作為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關鍵維度。在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影響因素方面,結合訪談可以發現,與野生動物保護相關的教育和培訓經歷、野生動物保護行動的參與經歷、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的經歷可能會對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具有積極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與教育和培訓經歷有關,有過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教育和培訓經歷的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更強。

假設2: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與參與經歷有關,有過野生動物保護行動參與經歷的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更強。

假設3: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與友好接觸經歷有關,有過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經歷的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更強。

2 數據來源與核心變量

2.1 數據來源

為進行本研究,筆者制作了調查問卷,樣本涵蓋山東省多所學校的青少年,對于該研究而言,其樣本較具代表性表型,最終確定有效樣本量為328個。使用SPSS統計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因子分析和線性回歸。

2.2 核心變量

2.2.1 因變量

本研究的因變量是“中國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表征方式為野生動物保護的行為傾向。在問卷調查中選取三個題目:(1)用“您是否愿意為保護野生動物捐出你的零花錢”來表示野生動物保護的個體行為傾向。(2)用“您是否愿意加入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來表示野生動物保護的集體行為傾向。(3)用“您是否愿意為保護野生動物而參與請愿”來表示野生動物保護的激進行為傾向。選項為“非常愿意”、“愿意”、“不確定”、“不愿意”、“堅決不愿意”。經過因子分析,發現三個題目的因子負荷均大于0.7,其中集體行為傾向的因子負荷超過0.8。為此,本文最終采用集體行為傾向這一題目作為表征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

2.2.2 自變量

本研究選取的自變量包括“教育和培訓經歷”、“保護行動參與經歷”、“友好接觸經歷”三項。題目分別為:(1)“您是否接受過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教育或培訓”;(2)“您是否參與過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動”;(3)“您是否有過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的經歷”。選項為“是”和“否”。

2.2.3 控制變量

遵循以往的研究慣例,本研究將性別、民族、宗教、戶籍、年級五個項內容作為控制變量。其中,性別包括男、女,分別占比45.1%、54.9%;民族包括漢、少數民族、分別占比96.0%、4.0%;宗教包括無、有,分別占比96.3%、3.7%;戶籍包括非農業、農業,分別占比55.8%、44.2%;依據青少年年齡的有關文獻和規定,年級包括從小學五年級到大學二年級共10個年級、其中小學生占比12.2%,初中生占比38.9%,高中生占比19.5%,大學生占比29.5%。樣本基本情況的描述性統計見表1。

3 調查結果與討論

3.1 描述性統計

3.1.1 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總體評價

從表2中可以看出,青少年絕大多數有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的集體行為傾向,且具有很強的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的集體行為傾向的青少年占比最大。進而,我們可以得知,青少年大都具有良好的野生動物動物保護傾向。從“意”的角度來講,青少年具有較好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

3.1.2 教育和培訓經歷、參與經歷、友好接觸經歷的總體評價

從表3中可以看出,少部分青少年具有野生動物保護行動教育經歷、野生動物保護行動參與經歷和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經歷。其中,具有野生動物保護行動教育經歷的青少年占36.8%,具有野生動物保護行動參與經歷的青少年占28.3%,具有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經歷的青少年占41.0%。

3.2 回歸分析

3.2.1 控制變量對野生動物保護行動意愿的影響

從表3中可以看出,在模型一中,有性別、民族、宗教信仰、戶籍、年級為控制變量,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行動意愿為因變量。其中,年級與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行動意愿的關系顯著,其他控制變量與因變量間關系不顯著。但與我們預想的不同,年級與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相關性系數為-0.128,即負相關。通過訪談,筆者認為,這可能與年級越低的青少年所接受的教育中越多的包含動物保護有關。這也從某種側面上說明,對培養青少年動物保護意識的重視程度呈現出顯著提高的趨勢。

3.2.2 教育培訓經歷對野生動物保護行動意愿的影響

在模型二中,我們在模型一的基礎上,加入了與野生動物保護有關的教育培訓經歷?;貧w結果(如表4)表明,兩變量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338,即青少年所受到的與野生動物保護有關的教育培訓越多,野生動物保護意愿就越強,兩者正相關,假設一成立。與野生動物保護有關的教育培訓經歷可以增長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知識,使青少年意識到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從而可以增強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意愿。

3.2.3 參與經歷對野生動物保護行動意愿的影響

在模型三中,我們在模型一的基礎上,加入了野生動物保護行動的參與經歷?;貧w結果表明(如表4),兩變量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449,即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行動的參與經歷越多,野生動物保護意愿就越強,兩者正相關,假設二成立。野生動物保護行動的參與經歷可以使青少年認識到野生動物保護的意義和重要性,從而可以增強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意愿。

3.2.4 友好接觸經歷對野生動物保護行動意愿的影響

在模型四中,我們在模型一的基礎上,加入了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的經歷?;貧w結果(如表4)表明,兩變量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282,即青少年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的經歷越多,野生動物保護意愿就越強,兩者正相關,假設三成立。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的經歷可以使青少年對野生動物產生親近心理,進而增強青少年對野生動物保護的積極性,從而可以增強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意愿。

4 結論與啟示

總體來講,青少年所具有的與野生動物保護有關的教育培訓經歷、野生動物保護行動的參與經歷、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的經歷并不多,但是動物保護態度良好。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的經歷、野生動物保護行動的參與經歷、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的經歷分別和野生動物保護行動意愿正相關,且相關性顯著。

完善青少年野生動物保護知識的課程體系的設置,豐富增加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知識。青少年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大學教育時,會系統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這其中理應包含豐富的動物保護知識,但是就訪談結果和調查結果來看,受到系統的野生動物保護知識教育的青少年占比較低。因此,有必要普及青少年的也野生動物保護教育,完善課程設置。一方面,可以按年級有分別有重點地向青少年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知識,使青少年認識并了解到野生動物保護現狀、野生動物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以及政府為野生動物制定的政策。另一方面,社會的宣傳也可增長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完善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知識體系,進而提高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

學校、社會組織青少年參與野生動物保護,豐富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行動的參與經歷。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行動的參與經歷有利于增強青少年對野生動物保護的責任感,提高強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然而,就訪談結果和調查結果來看,有野生動物保護行動的參與經歷的青少年占比很低。因此,有必要豐富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的參與經歷,實現從“意”到“行”的轉變。

青少年參與到大自然中,與動物進行友好接觸。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的經歷有利于使青少年產生對野生動物的親近心理,尤其有利于增強青少年在心理層面和道德層面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然而,就訪談結果和調查結果來看,有與野生動物友好接觸的經歷的青少年占比并不高,因此,青少年應當適時適度走出城市,對野生動物進行友好了解,進而增強青少年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 張術霞,李超吉,王冰.大學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實證研究[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1,27(06):104-108.

[2] 胡建國,裴豫.中國公眾環境意識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后物質主義理論視角的研究[J].晉陽學刊,2019(03):101-107.

[3] 王納,劉紅彩,趙雷剛,雷鵬,王靜,張振華.陜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社區公眾野生動物保護意識調查[J].陜西林業科技,2012(06):34-36.

[4] 鄭石明,羅凱方.大氣污染治理效率與環境政策工具選擇——基于29個省市的經驗證據[J].中國軟科學,2017(09):184-192.

[5] Ming Z,Ximei L,Na L,et al.Overall review of renewable energy tariff policy in China: Evolution,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3,25:260-271.

[6] (?。└实兀∕.K.Gandhi)著.甘地自傳[M].杜危,吳耀宗合譯.商務印書館,198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