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問題與對策的探析

2019-01-06 02:19許偉琦
中國科技縱橫 2019年22期
關鍵詞:問題對策

許偉琦

摘 要:本文主要對晉江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問題與對策展開深入研究,先闡述了新政策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問題,然后提出了幾點完善對策,主要包括出臺配套政策和細則、加強政策權威解讀和宣傳、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體系等對策,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水平,確保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穩步提升。

關鍵詞:新政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2-0214-02

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科技成果轉化具有不可比擬的作用和優勢。國家出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然后一些地方政府也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在2017年,國務院《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的出臺,代表我國成果轉化政策體系越來越完善。晉江市也整合推出“推進科技創新20條”,重點發力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等關鍵領域,并加強科技成果轉移過程,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出可行的完善對策,給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強有力的保障。

1 晉江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存在的問題

1.1 新政策在執行層面的配套政策不健全

(1)要想更好地落實新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除了科技部門要積極響應,稅務、法律等部門的作用也要通盤考慮,在政策操作細則的制定過程中存在著較多薄弱點和空白點。這種缺失直接導致政策執行人面需要直面政策實施后的高風險,會基于個人或部門角度,按照從嚴從低風險這一原則對政策進行解釋和執行,這樣一來,對實施放開放活類科技政策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挫傷了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

(2)《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對科技成果可以通過協議定價、掛牌交易、拍賣等方式確定價格?!钡谑聵I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規定中,職務科技成果轉讓和作價入股需進行評估,政策之間的沖突導致政策難以行。近年來,晉江市先后引進了中科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晉江-哈工大機器人研發中心、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海西分院、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等科研平臺和高等院校,均存在因政策風險而缺乏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性的問題。

1.2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1)企業創新主體意識薄弱,2018年全市173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投入企業為200家,僅占總數11.5%,全市大部分企業仍然缺乏創新意識,未能深刻的體會到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重要性。

(2)科創型企業數量偏少,雖然全市現有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68家,高新技術企業115家,省級創新型企業66家。但與全國先進地區的昆山1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江陰近500家高新技術企業仍有較大差距。

(3)企業未建立研發體系,當前不少企業存在愿意投入創新但不懂得如何創新的問題,由于缺乏成熟的研發管理體系,不少企業仍處于市場出現新產品后的跟風型研發,創新型研發較少,進而導致我市實用新型專利數量較多,發明專利較少,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仍低于泉州以及全省平均水平。

1.3 創新平臺作用不顯著

1.3.1 公共服務平臺多頭管理

目前全市國字號科研平臺有中科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等9家,分別由發改、科技、工信等多部門管理,缺乏統籌,平臺之間聯動較少,對于“跨界創新”日益強調今天,不利于平臺的發展。同時,各大平臺的體制機制又不完全相同,導致出現管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1.3.2 產學研合作進展慢

企業和科研院所多方聯合開發的項目,多半各自為政,現在的聯合研發項目多是企業牽頭,企業行為很難做到將生產技術公開、普及、共享、傳播,項目參與各方的收益有限從而導致項目合作開發的參與度、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到有效統合,群策群力。

1.4 技術市場發展缺乏創新突破

1.4.1 技術市場發展遇到瓶頸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區域技術市場的建設,如科技大市場、專利技術交易平臺,但往往缺乏有效的建設與運營模式,公信力有余,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為創新而創新的現象時有出現。晉江市于2017年建設海峽科技大市場,大市場選址于經濟開發區咽喉地帶,更加接近市場,但是存在人氣不旺的現象,除了市場管理人員和入駐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人員,前來考察項目、參加洽談和要求提供服務的外來人員很少。

1.4.2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集聚力度不足

部分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規模小,經濟實力和研發能力弱,經營結構、產品結構雷同,服務層次低,內部管理不規范,經濟效益低,人員流動性大,行業集中度低。這些中介服務機構在服務方向上既沒有明確定位,在深入企業、了解企業需求方面做得也很不夠,因而很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 晉江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對策

2.1 加強合理的政策引導和宣傳

2.1.1 出臺配套政策和細則

要想使基層職能部門的執行,滿足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求,如果行政法規與新法存在一大的矛盾性,再加新修改的難度性較高,可以進行適度補充和修改,賦予成果轉化一定的動力。此外,各級政府部門還要制定操作性較高的實施細則,制定符合科技成果轉化規律的國有無形資產管理規定,探索建立資產評估制度;打消執行政策的顧慮;優化科技成果轉化優惠政策的程序,促進政策全面落實。

2.1.2 加強政策解讀和宣傳

在對相關政策細則進行完善的基礎上,科技部門應加強第三方權威解釋機構的構建,旨在對政策沖突或空白來加以解決和應對。擴大政策覆蓋面,不僅僅只依靠政府部門,還應有第三方機構的參與,對拓寬政策執行廣度,也具有重要意義。

2.2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的構建

2.2.1 融合發展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雖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但它能夠保障企業獲得更多的人才和技術資源,科研工作者在參與和實踐的過程之中也可以獲得更多發展自我的機會和空間,實現個人科技服務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穩定提升,從而營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制度環境,引導企業走自主創新的轉型之路。

2.2.2 提升科技成果高質量源頭供給

堅持以企業孵化和成果轉化為導向,優化完善現有“國字號”科研機構運行機制,全面放大其支撐全市科技創新、制造業裝備提升、機器換工、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智庫”作用,打造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加強本地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促進技術成果落地轉化。

2.2.3 嫁接國內外優質創新資源

擴展企業的創新全球化的意識,加強與“一帶一路”重點國家的科技合作,積極與先進國家或地區的技術轉移、成果產業化、基金公司等區域外相關機構合作,幫助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引導科技成果來晉江產業化,引進高科技人才來晉江創業。利用中科院系統等引進國字號平臺創新資源和資金,服務我市企業創新,常態化組織專家進企業,一線服務指導,為企業精準把脈,幫助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有效提升科技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2.2.4 推動高加強知識產權創造應用

鼓勵開展跨國知識產權許可,引導開展專利、品牌、版權收購運營,支持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激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加大專利創造力度,更加注重提升發明專利申請的質量,加快專利發展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著力培育高價值專利,推動專利密集型產業發展。大力推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集成推進一批創新水平高、產業帶動性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2.2.5 提升海峽科技大市場功能

充分發揮科技大市場自由交易的“集市”功能,促進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主體攜科技資源“趕集”,真正實現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產學研各方的有效合作。建立“點、線、面”結合的技術交易服務機制。促進大學、研究機構、中介服務機構與企業等進一步發揮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管理等優勢,通過共建或共享實驗室及中試基地平臺等實現科研院校與企業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發揮平臺的聚合輻射作用,保障服務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3 結語

總之,解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問題,要制定可行的完善對策,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動力和支撐,并構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推動晉江市創新型城市建設,從而促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戰略性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吳壽仁.科技成果轉化若干熱點問題解析(二十九)——如何學習適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法規[J].科技中國,2019(10):72-78.

[2] 羅林波,李劍,張剛剛,張錫軍,李想姣.高??萍汲晒D化與技術轉移管理關鍵問題探析[J].中國高??萍?,2019(06):75-78.

[3] 童金杰.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江西為例[J].科技廣場,2018(03):24-30.

[4] 許健明,臧春喜.軍民融合背景下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路徑及思考[J].中國高新科技,2018(23):55-57.

[5] 萬基榮,鄧德彥,譚金澤.南昌市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廣場,2018(02):25-33.

[6] 張宗法,徐軍,賴婷.廣東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做法、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2018,2(04):5-9.

[7] 劉水,胡淑娟,賈彥磊,王曉東,劉媛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21):254+256.

猜你喜歡
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