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精粹

2019-01-07 09:00
文史博覽 2018年11期
關鍵詞:竹板勁兒西服

改革開放后,西裝是怎么火起來的

中國改革開放的明顯服飾標志當屬“西裝熱”。

改革開放后,胡耀邦是中國最高領導人中第一個穿西裝的。他是在以身作則地鼓勵人們穿西裝,他把這視為培養開放意識并向世界展示中國開放形象的一種手段。

為此事,一些老同志給他寫信:中央提倡的都好,就是穿西裝不好,因為西裝不是我們的,應該穿中山裝……胡耀邦在大會上解釋:中山裝也不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服裝,是孫中山先生引進后改裝的。不僅如此,胡耀邦還曾在眾目睽睽下撩開了衣服的左襟,告訴眾多記者,這件西裝是“中國制造”。

1983年6月,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的郝建秀致信輕工業部部長楊波,提出要“提倡穿西裝、兩用衫(一種適宜春秋兩季穿著的便服——編注)、裙子、旗袍”。

1984年年初,在全國范圍內,不論大的城市,還是一些邊遠的鄉村,都掀起了“西服熱”。1984年3至5月,僅大連百貨商店就銷售出男西服9500多套,女西服12000多套。北京市百貨大樓10月份一個月的精紡呢男西服的銷量接近于1983年全年的銷售總和。1984年10月上海十六浦服裝會上,男女西服銷售量達8萬多件! 但市場仍處于供不應求狀態。

1986年10月,北京天安門廣場,老人和他穿西服的孫子

1987年,在黨的十三次代表大會上,五位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體穿西服亮相,這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關注。

最先流行的男西裝樣式是單排扣、平駁領,后來是雙排扣、槍駁領。最通用的樣式是缺嘴偏低的翻駁領、兩粒鈕樣式或正規的槍駁領、雙排鈕樣式。顏色以藏青色、黑色和灰色為主?!拔鞣帷币矌恿似渌魇椒b的流行,有茄克衫、風衣等。

20世紀80年代的西裝普及,表面上是對盛行多年的“老三裝”的叛離,其深層的原因是基于對改革的渴求。這一波“西裝熱”的廣度遠遠超過了民國時期的“西服熱”,從高層領導人、電視臺播音員到平民百姓都選擇穿西裝。到80年代中后期連農村都普及了西裝,農民工穿著西裝砌墻刮漿,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道風景線……(文/松 風)

“一個勁兒”的力量有多大

大家知道,“一個勁兒”一詞表示不停地連續下去或毫不松勁,如:“雨一個勁兒地下”“他一個勁兒地直往前跑”“你一個勁兒這樣做,早晚得入獄”等等。那么,“一個勁兒”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嗎?

先說什么叫“勁兒”。弓的強度以“力”為單位。步弓“力”大,馬弓“力”較小。這個“力”,俗說“勁兒”。滿族人在關外狩獵時慣用強弓大箭,“射熊虎洞穿”,制弓以樺木為弓胎,外纏鹿筋,施加動物膠,弓力極強。

自清代中期,北京制弓已不用樺木纏鹿筋,而專用南方竹板加水牛角。制弓時,先將選好的竹板加工成胎,未鑲水牛角時,這種竹板弓胎俗稱“竹板兒弓”,其強度為“一力”,俗說“一個勁兒”。隨著加鑲水牛角的薄厚、寬窄以及牛角的質地等的不同,弓的力不斷增加。用竹胎鑲水牛角,制成的弓秀氣美觀,再包以樺皮,施加彩畫,更加好看。但是這種弓的力較樺木胎纏鹿筋的弓稍差些,不過仍能達到十力。據說,雍正時期,考核旗兵的射箭成績,能開十力弓者仍有數萬人。

由此產生了“一個勁兒”這個詞語。北京話說人“一成不變”“穩重”“堅持”等為“一個勁兒”。例如說某人沉穩而不輕易變動,心里有數,說“他那個人可是竹板兒弓”,意思是說此人穩重不松動,拿得住勁兒。此外還有人將“一個勁兒”說成“一弓勁兒”或“一功勁兒”,除表示上述沉穩持重之意外,“一功勁兒”還表示“一種勁頭兒”之意。但這個用法不廣。迄今普遍使用的仍是“一個勁兒”,而且使用頻率還不低,尤其是在北方特別是在北京。

(文/曾昭安)

“池魚”也曾是人名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個成語使用頻率非常高。它出自北朝東魏使軍司杜弼所作的《移梁檄文》,其中寫道:“但恐楚國亡猨,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薄蔼j”就是猿猴。這句話的意思是:楚國丟失了一頭猿猴,為尋找它就將森林伐光;城門失火也會殃及池魚。

《太平廣記》則引《風俗通》道:“宋城門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喻惡之滋,并傷良謹也?!彼纬堑某情T失火,人們去池子里汲水救火,結果導致池子里面的水被取干,里面的魚全都露出水面死了。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惡行的彌漫會傷害到良善,良善之人因牽連而受禍害或損失。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成語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離奇的解釋?!端囄念惥邸芬讹L俗通》說:“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舊說池中魚,人姓名,居近城,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中魚燒死?!背刂恤~是人名,因為住在近城的城門口,城門失火,延燒到了他家,池中魚也被燒死了。后人將“池中魚”縮略為“池魚”,如此本來的含義就不被人所知了。

火箭是如何“站”起來的

眾所周知,世界上大多數火箭都是垂直發射的,發射前,第一個重要工序便是進行垂直總裝。一般來說,一枚火箭有十幾層、二十幾層樓那么高(“長征五號”為56.97米),那么,它們是怎么“站”起來的呢?

其實,火箭“站”起來的過程和搭積木有類似的地方,都要通過組裝模塊成型。

火箭通過火車運輸時,箭體的不同部位分別“乘坐”在不同的車廂中。到了發射場之后,各個部分再“下車”,然后進行吊裝起豎。

發射架的固定平臺是數十米高的金屬架構,內有各種管路和電梯,供連接電路、加注燃料和上下人員。頂部有吊車,供吊裝火箭用。我國的運載火箭是在發射架上組裝,所以又設置了活動平臺。

在吊裝過程中,先用吊具將一級火箭起豎,然后在其周圍捆綁安裝4個助推器,且安裝時遵照兩兩對稱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火箭的底盤“站”得穩。然后,再把二級箭體吊裝到一級之上,實現對接。大約要將10個模塊起豎,并進行組裝拼接。當火箭的最后一個部分——船罩組合體與火箭末級對接后,一枚完整的火箭就“站”在了我們面前。

“長征五號”火箭

其實,這個過程非常復雜和緩慢,要保證萬無一失,大概需要兩天。每一級火箭的移動、旋轉和吊裝都必須分毫不差,不同組件之間的對接更要精細。每完成一級對接,火箭四周的回轉平臺也要層層合攏,以保證火箭的穩定安全。

發射前一個小時,回轉平臺移開后,固定平臺不為火箭提供機械支撐,而支撐的任務由發射臺上連接火箭尾部的數個爆炸螺栓完成?;鸺c火后,推力增大到一定程度,螺栓起爆分離,“站”著的火箭才可以向上飛去。(文/段 毓)

猜你喜歡
竹板勁兒西服
可變形自收納便攜西服設計研究
高定西服在消費者視域下的色彩應用與發展趨勢
將竹板磨細
蟬兒的話
酷世界
賣西服
懸崖勒馬
攢勁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