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燈如晝,心有靈犀

2019-01-07 06:29洪柳
求學·素材版 2019年12期
關鍵詞:謎面燈謎謎底

洪柳

燈謎是中國傳統節慶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時人們會在元宵節時闔家出游,賞燈猜謎。而如今,無論是正月里的元宵節,還是農歷八月的中秋節,許多地方都會組織猜燈謎的活動,為節日助興。燈謎雅俗共賞,妙趣橫生,具有濃厚的節日色彩,歷史更是源遠流長。

燈謎的變革與傳承

燈謎有一個古雅的學名,叫作“文虎”,而它的歷史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代——當時已經出現了一些相關的歌謠。通過暗示隱喻的方式來描述事物,是燈謎的前身。

春秋戰國時期,暗示隱喻的修辭手法進一步發展。禮崩樂壞,群雄并起,士大夫游走于列國之間謀求前程,在向君王進言獻策時,常常會使用較為委婉的方式,以增強說服力,避免禍端。在諸子百家留下的文章典籍中,也忠實地記錄下了一些暗藏機鋒的對話。此時,富有隱喻色彩的歌謠進一步發展,成為“瘦辭”“隱語”,這些同樣是后來燈謎文化的源頭。秦漢及三國時期,字謎從口口相傳的歌謠變成書面化的創造,而人們猜謎解題的興致一直未減。三國時期,就有將謎語寫到紙上供人猜度的娛樂形式了。到了南朝,詩人鮑照作“井”“龜”“土”三個字謎,并將其收入詩集中,“謎”字的稱謂終于定型。

劉勰在《文心雕龍·諧隱》中以高度概括的方式,總結了這種文體:“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之嘲隱,化為謎語。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蝮w目文字,或圖像物品,纖巧以弄思,淺察以炫辭。義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p>

相傳名士楊修就有一段關于猜謎的故事。一天,曹操和楊修路過曹娥廟,見廟中石碑背后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的題字,據說這是東漢文學家蔡邕對碑文的評語。但是,這八字評語晦澀難懂,無人能解。楊修才智過人,很快看出了碑文的玄機。原來,黃絹為“色絲”,即“有顏色的絲綢”,可以組合成“絕”字;“幼婦”是少女,組合成“妙”字;外孫是女兒之子,組合成“好”字;而“齏”是搗碎的姜蒜,“齏臼”是指搗爛姜蒜的容器,是“受辛之器”,組合成“辭”。四字放在一起,就是“絕妙好辭”。

不過,燈謎真正定型,是在經濟發達的宋代。當時社會繁華富裕,城市娛樂生活漸趨豐富,出現了專供娛樂之用的“瓦舍”。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的繁盛與普及,當時的許多士人都擅長制作燈謎,燈謎也成為他們彰顯才華和趣味的方式。在每年的元宵節,大家都將寫了燈謎的字條貼在精致的紗燈之上,供往來行人閱讀、競猜,妙趣橫生,燈謎就此成為節日里最亮麗的風景線。作為一種雅俗共賞的娛樂形式,燈謎受到了各階層人士的廣泛歡迎?!段淞钟浭隆分忻枋隽水敃r的情境:“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p>

據說北宋王安石曾經與朋友一起在元宵節猜謎,王安石的謎面是“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朋友聽了,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又拋出了一個謎題:“東海有條魚,無頭亦無尾,去掉脊梁骨,便是你的謎?!眱扇讼嘁?,了然而笑。原來,兩道題的謎底都是一個“日”字。

明清時期,燈謎文化進一步發展,形式內容也變得多樣化。明代狂士徐渭,有一年元宵節去杭州西湖看燈。其中有一盞燈上寫著半個對聯:“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边@個燈謎頗有難度,既要求猜出謎面所指的物品,又要求對出下聯。徐渭在旁邊寫下“烏龍上壁,身披萬點金星”,便揚長而去。他走之后,圍觀的人細細琢磨,才想出上下聯的謎底應該分別是油燈和桿秤。

而在清代中葉以后,燈謎不僅蔚然成風,還催生了一種新型職業——專職謎師。辛亥革命后,燈謎更是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但因為制作謎題的大多是文人,過度講求風雅,排斥俚俗,有時反而阻礙了燈謎在民間的普及。

燈謎的結構與猜法

燈謎制作的基本規則很簡單,猜法卻靈活多變。傳統的燈謎,由謎面、謎目和謎底三個要素共同組成,想要成功猜出謎底,謎目是最重要的提示。謎目涵蓋所要猜射事物的屬性、分類范圍和數量,并簡潔易懂,沒有歧義,人們可以依循其中的線索,順利找到答案。燈謎的另一個重要規則是,謎面和謎底不可以有重復的字,否則就犯了“露春”的禁忌,這又叫“底面相犯”“面底相犯”“犯面”。

燈謎的常見猜法,包括拆字法、會意法、增補法、減損法、半面法等。正是這些方法的靈活運用,讓燈謎生發出巨大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拆字法,又叫字形分析法、增損離合法,顧名思義,是利用了漢字自身可以拆分拼接的特色,變化字形,求得謎底。用這個方法制作的燈謎,設計巧妙,韻味深長。據說離合法發源于漢代盛行的讖緯之學。東漢末年,民間流行著一首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中隱藏一個“董”字,“十日卜”隱一個“卓”,解出謎底,便是“董卓當死”的預言。類似的制謎方法,被廣泛運用到了后世的燈謎中。比如,謎面是一個“汕”字,打一地理名詞,謎底就是“分水嶺?!币灿袕碗s一些的案例,如謎面是“如今分、別在斷橋”,打一《紅樓夢》人物,將“如”字和“橋”字分別拆開,重新組合,就得出了謎底“嬌杏”。

會意法是讓猜謎者直接從謎面上的語句,通過聯想來推敲謎底,有時謎底是比較明朗的“本義”,更多的時候則是比較隱晦、需要探索的“隱義”。如謎面是“二弟俱亡,朕安忍獨生!”打一句七言唐詩,那么,只要從謎面中看出這是三國時劉關張的故事,就可以得出謎底是李商隱的詩句“關張無命欲何如”。再例如,謎面是“書山有路勤為徑”,打一文學史詞語,那么由“路”而推演出“道”之后,就可以發現謎底是“文以載道”。相比于拆字法,會意法需要更強的聯想能力,也比較考驗猜謎者的知識廣度。

增補法與刪減法,多是在謎面文字的基礎上,增加或拆分出某個字或者偏旁,另出新意。增補法的燈謎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以“太公”來打《水滸傳》中的兩個人名。在猜謎時,不可直接從字面上理解,而是需要發揮聯想能力,在“太公”二字之間增補一個“史”字,于是就出現了“史進”“時遷”兩個人名。除了增刪,還可以在字的結構上直接進行改動,如謎面是“玉”,打一常用詞語,謎底就是“主動一點”,構思巧妙,令人會心一笑。

燈謎的制作,講求內涵與趣味,尤其注重文化底蘊。在佳節的文字游戲之中,燈謎讓人們感受到傳統文化和中國文字的魅力,寓教于樂,代代傳承。

燈謎的故事與情懷

猜燈謎是元宵佳節的傳統活動,在古典小說、詩文中屢見記載。對猜燈謎最為生動、深刻的描述,莫過于曹雪芹的《紅樓夢》?!都t樓夢》中元春回家省親,回宮后讓太監送來宮燈燈謎,又讓每人制作一個送回去,于是賈府上下都開始興高采烈地制作燈謎。書中的燈謎,既展現了每個人的性情,也喻示了每個人的命運。

元春的燈謎謎面是“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謎底是爆竹,賈政在其中讀到了不祥之兆,而這也恰好印證了元春富貴不長久的未來。惜春的燈謎謎面是“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眾人看了,猜出謎底是佛前的大海燈,這既展示出惜春寡淡的性情,也預示了她未來在抄家后遁入空門的結局。寶釵的燈謎謎底是竹夫人,而謎面中有“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的語句,這也精準地暗示了她后來與寶玉的婚姻無法長久,中道分離,落得寡居的結局。黛玉的謎底是“更香”,謎面起筆便是“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里總無緣”,寫盡了“世外仙姝”難有立足之處的命運。而寶玉的謎面是“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憂亦憂,象喜亦喜”。四字一句,頗有禪意,謎底又是“鏡子”,道出后來家業破落,繁華不再,終于照見本心本性的事。

在《紅樓夢》中,出自不同人物之手的燈謎各具特色,余韻無窮。而燈謎的謎面則多直接使用詩詞,如果拋開猜謎的因素,其實是非常精巧的詠物詩。最難的一點是,作者在詩中寥寥數筆便寄托深意,為之后的故事情節發展埋下伏筆,取得了前后呼應的效果,令讀者回味無窮,不得不讓人感嘆作者用心之妙。

元宵節是中國人的一種文化情懷,許多詩詞都寫到了元夕出門觀燈的熱鬧場景,如南宋辛棄疾的著名詞作《青玉案·元夕》,“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衣香鬢影,人潮如織,在這樣的場景中賞燈、猜謎、談笑,想必是古人日常生活中最悠閑美好的場景之一。

如今,古人所看重和擅長的詩詞曲賦已經逐漸淡出了日常生活,乏人傳承,而元宵節的燈謎卻因為趣味性與雅俗共賞性,得以一直發展,延續至今。不過,傳統文化本屬同源,每一個支流脈絡的發展,都可以幫助我們追本溯源,重新體驗傳統的魅力所在。每當我們懷著期待和享受的心情度過元宵佳節,一起觀賞花燈和猜燈謎時,我們都在承接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并為它增添新的生機。

猜你喜歡
謎面燈謎謎底
燈謎樂翻天
燈謎來啦
熱鬧的“非遺”年貨集市
數字迷,猜成語
燈謎猜猜猜
謎底大揭秘
地理通
給人物心理寫“謎面”
謎底大揭秘
謎底大揭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