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常見不良情緒問題和急救措施研究*
——以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為例

2019-01-11 03:07李向娜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教書育人 2019年12期
關鍵詞:情緒大學生學生

李向娜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情緒是人的內心世界外在的顯現方式,情緒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和不穩定性。人類從孩童時期開始就表現出各種喜怒哀樂的情緒。對兒童來說,他們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非常的坦誠和直接,他們不會隱藏和壓抑自己的各種情緒。兒童雖然能夠很直接地表達他們的情緒,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在情緒的體驗和控制上是均衡的。對于大學生來說,能夠掌握有效的自我調節情緒方法,并維持相對平穩的情緒狀態至關重要。由于大學生心理發展尚不成熟,在遇到各種挫折和問題時出現“鉆牛角尖”的情況,大學生情緒豐富且波動較大,他們容易被不良情緒掌控,如果不良情緒沒有采取及時的急救措施進而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社交和軀體健康。只有達到個體情緒的相對穩定,才能使大學生個體身心健康發展,才能較好的適應現代社會。

一 在校大學生出現的情緒問題種類

此次問卷調查以網絡問卷調查為主,參與問卷的以本校大三學生為主,調查周期自2016年9月起至2016年12月,有效問卷共500 份。此次問卷中,有70%的學生認為自己近一個月的情緒基本穩定。本校大學生最突出的不良情緒問題是失落和焦慮,比重分別占87.5%和75.8%。其他不良情緒問題按比重由高到低依次是孤獨、自卑、恐懼、痛苦和嫉妒等不良情緒。調查問卷中有80%以上的學生對健康情緒的特征都有正確的認知,如“處事樂觀,人際和諧”“樂于學習、工作和生活”“情緒穩定并能自我調節”“正確認識和悅納自我”以及“良好的環境適應性”。此外,大學生的情緒變化受到宿舍環境的一定影響,近55%的同學認為宿舍的生活環境對個人的情緒狀況有一些影響,40.8%的學生認為宿舍生活環境對本人的情緒有很大影響,僅3.8%的學生認為宿舍生活環境對本人情緒狀況毫無影響。

(一)失落和焦慮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的三個月內本校大學生最突出的不良情緒問題是失落和焦慮,分別占各種不良情緒問題的87.5%和75.8%。主要是因為學生進入大三以來學習任務加重,一些遭遇學業挫折的大學生,擔心不能順利完成學業而引起焦慮。另一些大學生面臨考研、留學和擇業等問題,面對多重的人生選擇和對未知的不安會引發學生的焦慮。

此外,被拒絕使人們自尊心受挫,也會引起大學生的失落情緒。如在畢業生求職的過程中,難免會遭到用人單位的拒絕。在求職中被拒絕,陷入過度不良情緒意味著大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沒有價值和回報;對于求職中期望過高的學生來說,求職失敗意味著自己曾經的期待是錯誤的;求職中陷入極度失落情緒的學生,被拒絕對他們意味著要重新評估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和位置。如果這種被拒絕后的失落情緒擴大化,大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往往會受到重大打擊,嚴重者會產生自我否定。蓋伊·溫奇博士指出,拒絕可以造成4 種不同的情緒創傷,分別是:揮之不去的內心疼痛,憤怒和攻擊性沖動,對自尊的傷害,對歸屬感的傷害。[1]

以大學生失戀為例。自進入大學以來,大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日漸成熟,大學生對愛情的憧憬日趨強烈,校園戀愛已成為大學生中的普遍現象。但由于大學生自我認知不完善,加之缺乏對兩性特點和兩性關系處理的認知,大學生在戀愛中常常出現盲目跟風、感情糾葛、失戀等問題。在人類的所有情感中,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愛戀情緒體驗是最不可控的一種。一些失戀學生中,在此討論的特指那些不愿主動地結束戀愛關系的學生,在一段戀愛關系結束時他們往往體驗到更強烈的被拒絕情緒,被拒絕的學生的情緒表現主要是:傷心、憤怒、失落、無法集中注意力。

在輔導老師心理咨詢的案例中,處于失戀中的同學經常困惑于:“他(她)為什么不愛我?”,“他(她)為什么離開我?”,“我哪里不好?”等問題。自我評價較低的學生往往把失戀的原因歸于自身,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他們經常出現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失誤、逃課等行為,沉溺于失落情緒中無法自拔。根據問卷顯示,本校有16.7%的學生需要用三至六個月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才能走出失戀的痛苦。如果不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態對待失戀問題,大學生容易發生抑郁傾向,甚至擴大成主觀的、偏激的行為,如酗酒、自殺、打架斗毆、報復男(女)朋友等傷害他人的行為。

(二)孤獨感和自卑感

孤獨感在新生入校階段會表現得較為明顯,面對陌生的學校環境,大一新生被各種新面孔所包圍,離開了親密的家人和朋友的關心和支持,他們經常感到十分孤獨。然而,在此次問卷調查中主要以大三學生為主,仍有一半的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感到孤獨,其中約有55.42%的同學近三個月有過孤獨的情緒。在每個學生的大學時期,面臨成長中的各種選擇和困惑導致的孤獨感不僅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社交活動的平衡,而且還導致大學生情緒低落,自尊心降低,在人際交往中更為焦慮,看待事情的態度也逐漸悲觀。

問卷中有38.8%的大學生近期有過自卑的情緒體驗。這種自卑感主要是來自個人學習成績不佳、家境貧困等因素。進入大學以后,很大部分學生仍舊抱著“以學習成績好壞論英雄”的應試思維,這些學生僅認為只有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能夠取得學校獎學金才能被視為“成功和優秀”,而忽視了自身的心理素質、表達與溝通、領導力等其他能力與價值的發展。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校大學生的消費習慣也有所變化。如今大學生更熱衷于使用國外代購的護膚品和化妝品。家庭之間經濟貧富差距大,大學生的攀比之風盛行,這也會導致本校家境相對貧困的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自卑感。

二 大學生不良情緒的急救措施

大學生長期處于不良情緒中,或者當不良情緒開始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就要提高警惕,以免將情緒的“感冒”發展為心理的“肺炎”。大學生在深刻地感受并接受自己的不良情緒后,再采取相應的情緒急救方案,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以緩解情緒上的痛苦,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不良情緒問題的擴大化和惡化,幫助大學生保持自身情緒的平衡狀態。一個人的情緒體驗有時非常的強烈和戲劇化,校園里發生的一些自殺、沖突及他殺悲劇與極端的情緒體驗有關。

(一)學會識別不良情緒

情緒是人類正常的生理反應,是一種讓人們更為親密地了解自己的方式。情緒具有波動性,偶爾的不良情緒都是正常的。因此當發現自身的不良情緒時,首先要察覺自己出現了何種不良情緒。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將情緒智力分為自我覺察能力、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情緒的自我激勵能力、對他人情緒的識別能力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是指了解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和心理傾向,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直覺能力,是情緒智力的核心。如果一個人具有對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就不會任憑自己的情緒受到擺布。當某件事引起自己的不良情緒時,大學生首先要識別自己具體的情緒體驗是哪一種。具體方法有:情緒記錄法,通過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與問題寫出來,如“我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一定就是這樣嗎”,通過文字記錄來反思自己的情緒反應是否得當,培養良好的自省習慣以消除今后類似情緒的發生。情緒測試法,通過利用專業的情緒測試題庫或測評網站,獲取有關自我情緒認知與管理的方法建議。

(二)擺正心態,接納自我

成長是一個不斷發現、吸收、修正和調整的過程。不論是在大學校園里,還是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會面對各種沮喪、挫敗和拒絕的事件。面對各種正面和負面的情緒體驗,不論是哪種情緒,大學生作為成年人要學會正視自身各種情緒的存在,要以一顆包容的心態接納各種情緒體驗。接受自身或者傷心,或者焦慮,或者沮喪的情緒體驗,而不是第一時間否認不良情緒的存在。當遇到挫折和挑戰時,要保持一種謙遜的態度,不再對失敗和被拒絕耿耿于懷;大學生要意識到失敗出現的不可規避性,勇敢地接受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大學生要意識到正是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意外和失敗經歷,推翻了曾經脆弱的“自我”,才有機會建立新的自我認知體系,才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態面對挫折。

(三)找出不良情緒的成因

能夠察覺到自己的不良情緒并找到引起不良情緒的原因是很重要的。要客觀分析不良情緒出現的原因,不能一刀切歸因于外界,易引起推卸責任,導致個人自負;也不能全部歸因于自身,容易喪失個人自信,陷入自卑。比如,在社交中遭到拒絕,大學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戀人、社交圈、朋友或上司是否真的適合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職業或對未來的預期。

對于社交中的孤獨感的建議:一要主動適應新環境,降低社交預期;二要建立并拓展社交圈。大學生可以主動參加社團,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歸屬團體,恢復自身的社交支持,減輕憤怒和攻擊性的沖動。此外,孤獨感是個人的內心體驗,大學生還應樹立對待孤獨感的正確認知,學會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對于社交中失戀等挫敗感和自卑感,修復它的最佳途徑就是不斷地肯定自我價值。通過提醒自己那些被別人認為有價值的或讓人滿意的方面來恢復自我價值,重建受損的自尊。

(四)自我調適,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注重情緒調適可以促使心理健康。心理學界認為,當人們有悲傷和抑郁等不良情緒時,不要嘗試壓抑不良情緒,要通過適當的方法勇敢地發泄出來。調節方法有宣泄法,如大聲地哭泣、大聲歌唱和為自己購物等。轉移注意力法,如到大自然中陶冶性情、參加感興趣的社交活動和參加體育運動等;放松訓練法,如進行肌肉放松訓練、冥想放松訓練和呼吸放松訓練等。此外,通過制定新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新的技能投入到新事物中去,提高個人自信并加強自身內心修養??傊?,大學生可以通過嘗試不同的方法調節情緒,探索出對自己行之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

(五)積極尋求外界幫助

在自我調適過程中,人們通常會對某些痛苦的經歷進行反復的思考,以獲得領悟和振奮的力量,從而走出那段痛苦的經歷。但在個人反復的回憶和思考痛苦的事件時,有可能會陷入不良情緒的反芻,不僅沒有得到情感的釋放,反而加劇了情緒的困擾。因此,當通過自身的情緒調節,仍舊無法從不良情緒中擺脫出來,這時大學生需要主動向家人、朋友、心理輔導老師等尋求幫助。將內心的恐懼、焦慮暴露在可信任的朋友和家人面前,能最大限度減少不良情緒對人們潛意識的破壞性。值得注意的是,不良情緒應盡早實施情緒急救,不應該被抑制,這樣可以避免人們的情緒惡化和心理不健康。但是,當發現自己遭受了嚴重的心理傷害,情緒急救無法替代專業心理幫助,那么就需要找專業的心理健康專家或心理醫生來尋求治療。

猜你喜歡
情緒大學生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趕不走的學生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學生寫話
情緒認同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屆大學生演講比賽圓滿落幕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