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課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019-01-12 18:03阮平偉羅輝
魅力中國 2019年8期
關鍵詞:素養文化教學

阮平偉 羅輝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中學,江西 萍鄉 337000)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從我們關注“教什么”到關注學生“會什么”,從“什么知識最有價值”到“誰的知識最有價值”再到“什么知識最有力量”,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逃筷P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和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和創新實踐。素養是教化的結果,是自身努力、環境影響的結果,由訓練和實踐而習得的思想、品性、知識、技巧和能力。學校教育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場所,如何讓知識成為素養、讓知識變成智慧是教師的責任,也是學校的目標。

一、利用情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不但要有深度,還要有溫度。深度是從知識的角度來說,就是政治課的教學應該遵循從淺到深的原則,知識的講解要逐步深入,逐漸提高知識的理解難度,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溫度是從情感的角度來說的,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點和實際的生活情景相結合,利用學生熟悉的情景、熟悉的生活經驗,感知理論知識的意思,從而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學生的情感得到豐富,實現品質的升華,使政治的核心素養得到提高。

例如,在學習“量變和質變”時,就可以把這個知識點和學生身邊的生活情景和實際事例相結合,讓學生講出一些自己經歷過的事例,以幫助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有的學生說隨地吐痰,有的學生說臟話,有的學生說買東西亂插隊等實際事例,這些行為都是學生經常遇見的,學生很容易想到。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面對這樣的行為,我們該怎么辦呢?是繼續從之,還是認真改之?如果繼續不好的行為,任其任意發展,那么慢慢地這個人就會被大家討厭,不但會影響到自己的形象,一定情況下還會影響到國家的形象;如果能夠認識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會自覺地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使自己成為受大家歡迎的人,行為和品德高尚的人。

二、備課標,夯實文化基礎

課程標準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也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和內容框架,提出了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在新的形勢下,要轉變備課思想,變備知識為備知識、備能力、備價值目標。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靈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通過備課標,能夠把握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基本理念。

通過讀目標,增強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目標意識。

通過讀實施建議,提高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操作能力。

在教學《文化生活》“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這一內容時,本人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將本課教育目標細化為具體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觀看視頻《春節回家》,體會春節文化對中華民族和每個中華兒女的重要性,感受春節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增強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繼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針對教學目標,本人有針對性地制定評價任務:參與課堂討論“互聯網會使傳統文化喪失生命力還是增添活力”,運用相關知識論證自己的觀點;列舉生活中文化創新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并找出《文化生活》依據。依據課程標準,精巧設計教學案例,關注人文積淀和情懷,既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又培養了學生崇尚真知、尊重事實、評判質疑和勇于探索的理性精神,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責任意識

在現代背景下,社會不是與己無關的他人社會,每個個體皆是社會的主體,是這個社會的公民。在社會主體、公民意識的促動下,每個社會成員在主動接近社會、走進社會的同時,亦應主動承擔社會所賦予自己的責任。

社會所賦予自己的責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盡職。作為社會之人,每個個體皆契入社會某個點,從事某種職業,以安其身。在其職,謀其業。做好本職工作,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所應承擔的基本責任。對自己職業的最大褻瀆,也是對自己基本責任的推卸。二是遵循社會規范。社會得以順利運轉,尚待社會基本規范的行之有效。社會基本規范的行之有效建基于社會每個個體主動遵循社會基本規范。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會遭遇各種社會規范——過馬路要等綠燈、坐公交車要排隊、公共場合不應大聲喧嘩等,如何面對這些社會基本規范?是規避?是逃避?還是主動遵循?作為一名公民,理所當然應主動遵循,以起到示范作用。若因某種原因而故意規避、甚至逃避基本社會規范,從表面看來,一人不遵循某種社會規范,無關大局;可若人人這么想,則該種社會規范如失潰的堤壩,該社會規范就會失效,甚至有傳導效應,感染其他社會規范。因此,社會規范的有效運行,有待每個個體主動遵循社會規范。

在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當有意識滲透責任意識,以培育學生的責任感。培育責任不單純是知識灌輸,尚待落實于日用尋常中。因此在培育學生的責任意識時,當著意于日用尋常,于日用尋常中尋找著力點,使學生于日常尋常中感受到責任。這就要在有條件的前提下,教師帶領、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公益活動。

總之,要想培養和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養,需要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增加學生對社會的認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的發展打下基礎。

猜你喜歡
素養文化教學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誰遠誰近?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