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2019-01-12 18:03蘇健文
魅力中國 2019年8期
關鍵詞:文章情感過程

蘇健文

(廣西岑溪市馬路鎮曇容中心小學,廣西 岑溪 543218)

小學階段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從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由于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包含的情感內容非常豐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教育。實施情感教學也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若想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展開實踐,并且還要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的情感所在,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用正確的情感對其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真實體會到文章中的情感內容。

一、小學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的積極探索發現,運用情感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不但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整體教學水平的發展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在語文教學課堂上通過教師的情感教學方式產生情感共鳴,不但有效提升了思維和創造能力,也從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接受教師情感教育過程中,內心也充滿了無限的激情,情感是語文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的根本,其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之處,也有效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成效,因此情感教育是現階段我國語文教學中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重視教材,找到情感共鳴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若想有效實施情感教育手段,語文教師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語文教材的重視,在語文教材中大部分教學內容能夠有效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內容,從而明確教材中想要表達的情感,運用有效的方式將其傳達給學生,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當學生存在同樣情感的時候,自然也就可以理解文章的真正意義所在,進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比如我們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的時候,文本中那句:“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表達效果非常好,作者采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更加準確的表達出當時自己憤怒的心情。對于這類句子,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朗讀,可以轉換句型,比如用陳述句的口吻來朗讀一遍,體會情感;再用反問句朗讀一遍,對比選出最符合課本情感的讀法。通過“但是,在租界里,誰都不敢怎么樣?!焙汀暗?,在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兩種語氣的對比,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在當時的情境下對于中華不振的憤怒與悲哀。

可見,我們在文本教學過程中,將傳統的“講授法”轉變為朗讀的時候,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在反復對比朗讀之后,更容易掌握文章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如何將文本中的文字轉化為自己的情感理解和運用。

(二)保持學生情感的獨立性

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運用情感教學法進行教育過程中,還能夠有效運用學生情感具有的獨立特征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強調師生關系的平等性,伴隨新課改的提出,著重強調了師生之間是平等、互助的關系,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感,這樣更有助于教師情感教育法的順利實施。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先確認學生的情感具有獨立性,進而幫助學生將他們內心的情感全部釋放出來,將他們日常所看所學全部都展現出來,只有這種方式才能讓教師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其次,在確保學生具有情感獨立性的同時,還應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在某位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困惑時,呼吁全班學生對其進行幫助,進而使其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也應當給予有效的引導。

(三)創建相關情境,營造情感教學氛圍

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很多內容都可以通過情境的模式展示出來的,若想創造高效的情感教學氛圍,語文教師需要有效運用相關情境來營造情感氛圍。比如,語文教師在教學關于我國大好山河方面的文章時,需有效結合相關場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壯麗的景象。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關國家大好河山的文章也比較多,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對文章教學過程中情境創設的重視,從而使學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麗,讓他們對今后的生活有更好的憧憬,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感受到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有效運用這種方式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也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文章《狼牙山五壯士》的時候,學生可能無法體會到那個時代人的內心情感,無法感受到壯士們那強烈的愛國情懷。那么,教師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人物,帶動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意境,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之前向同學們簡述故事發生的背景,讓同學們產生情感的共鳴,體會到課文中主人公的壯烈。教師可以在同學中找出一個朗讀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在同學朗讀的過程中為他配上合適的音樂。讓其他同學在這種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體會到文章所要傳達的情感。朗讀,就是在用聲音傳達情感,“以情感人”才是情感教育所要做到的。

(四)透過朗讀把握情感

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到的題材各樣,文章類型也是豐富多彩,有直抒作者情感的短篇詩歌;也有關于描繪大自然美景的社會類文章;還有委婉敘事表達人物情感的人文類文章。不管是哪一類型的文章,其表達的思想情感都各不相同,表達方式也各不相同,我們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辨識能力,在不同文章的不同感情基調下,朗讀出不同的情感。最好還可以邊讀邊思考,作好記錄,再接著往下讀,這樣讀完全文,學生就會充分的體會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文章朗讀的把握也就會有自己的力度。

比如,我們在教學《桂林山水》這一課文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先給學生放映一段桂林山水的風景視頻,并且配上高山流水的唯美音樂,讓學生沉浸與欣賞山水美好的意境之中,然后才是引領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感受“山”的奇美、俊美;感受“水”的清美、秀美。通過先看視頻,再朗讀,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讓學生的朗讀熱情得到真正的釋放,在釋放中擁抱祖國大好河山,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五)加強課外延伸,讓學習知識不止停留在課本上

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課堂上的學習也是有限的。課本上的知識在課堂上學習了,但并不一定會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課本上的一些理論的知識,學生只有自己經歷過了,可能才會更加的深刻,教師在教課的時候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們進行課外延伸。例如:教師在講課文《少年閏土》的時候,除了需要向學生介紹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還可以向同學們普及魯迅先生的《故鄉》,這樣同學們就可以全面地了解閏土這個人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寫作背景的一種補充,教師還可以在課前提前布置作業,組織一個課前講故事的比賽,故事內容可以是課本中作家身上發生的勵志故事,也可以是身邊發生的感人的故事,這樣做不僅擴大了孩子們的積累還鍛煉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這種類型的小比賽可以激發孩子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可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得到熏陶,學習到人物身上美好的品質,這不僅是教育,也是德育。

(六)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加強教師的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進行情感教育的保障,讓同學和教師之間保持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當老師不再是只會照本宣科,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時,當老師不再是嚴厲的化身,學生不再是傳統的乖乖生時,課堂的教學就不會是如死水一般的枯燥。不再是課堂上只是老師說會了嗎,和學生說會了,不會是這三個聲音的主場了。而是一節由老師為代表的提問賽,學生們踴躍地提問,不會再因為提的問題過于簡單,或者提錯問題而害怕,因為這對于朋友來說不是正常的嗎?老師也不會再害怕因為自己的問題過于復雜而沒有人回答,或者是有人回答錯了問題,因為朋友間的問題不是大家共同的嗎,朋友在一起解決問題不也是快樂的嗎?當然了,融洽的師生關系不僅僅表現在課堂上,課后沒有老師架子的老師不更容易和同學們相處嗎?所以教師自我的引導更有利于建立好融洽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三、總結

總之,利用情感教育來教學生,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習還是成長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在課堂實踐的基礎上為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提高學生語言素養,創建有效的語文教學課堂的目標。

猜你喜歡
文章情感過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情感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詩歌與情感的斷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