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貳臣洪承疇的評價問題

2019-01-12 18:03田濤
魅力中國 2019年8期
關鍵詞:云貴清廷歷史

田濤

(西北大學 歷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一、洪承疇降清時的局勢

首先,我們先看一看洪承疇所處的歷史時代,洪承疇身處于明末清初。這一時期的華夏大地上,存在有三股政治勢力:分別是明朝、農民軍和后金(清)。這三股勢力當中,毫無疑問,明朝是居于統治地位的,其余二者只能稱之為地方割據勢力。

明王朝發展到后期的萬歷、崇禎時期,國家在逐步走向衰弱,階級矛盾日漸尖銳,爆發了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明末農民起義。此時的明王朝已經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隨時都可能滅亡。作為有二百多年統治歷史的明王朝,此時,已經走向歷史的反面,不僅不能推動歷史前進,反而成為阻礙歷史發展的力量。因此,歷史需要產生新的政治集團而替代之。

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民起義軍高喊“均田免糧”口號,沒受地主的“莊田”,進行耕種。招撫流亡的貧苦農民,“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生,務農?!?,又“募民墾田,收其籽粒以餉軍”。雖因為義軍流動作戰的性質,其措施不可能完全執行,但本質上與明朝繁重的盤剝卻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李自成所過之地,百姓無不接納。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規模的農民大起義,最終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滿清這一股政治勢力,經過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兩代人的領導,統一女真、聯姻蒙古,采取正確的方針政策,順應歷史潮流,國事蒸蒸日上。天聰十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大清”,建元“崇德”,正式與明朝分庭抗禮。

以上三股勢力,明王朝已經腐朽不堪,故為農民軍所推翻。但之后農民軍自身的缺點亦開始暴露無遺。攻克北京后,起義軍開始迅速腐化墮落,治軍不嚴,軍士搶掠時有發生,戰斗力日趨衰弱,因而李自成起義軍也無法承擔歷史的重任。一片石戰役之后,李自成棄北京向西敗退,最后死于湖北九宮山。因而只有清王朝具備承擔歷史重任的條件,洪承疇降清毫無疑問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

二、洪承疇降清后的作為

(一)擔任江南總督

順治二年,清軍攻克南京。多爾袞以為天下已定,于是頒布“剃發令”。一時間,南方民眾紛紛起而抗清。于是,順治二年,清廷命洪承疇為“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1](P9579),去安撫江南,“總督軍務兼理糧餉”。洪承疇到江南之后,剿撫并用,注重減輕百姓負擔、刺激社會生產,盡量避免過多的與抗清武裝展開沖突。同時洪承疇招撫舉薦了大批前明官員,以“原官、司留任,不念舊故”為條件,招降了寧國、徽州等十三府,使之免收兵戈之苦。此外,洪承疇特別注意安定民心,警示軍隊不要騷擾百姓。每至一處,即張貼告示,對百姓曉以“朝廷德意”。

(二)擔任五省經略

順治十年五月順治帝令洪承疇“經略湖廣、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處地方,總督軍務兼理糧餉”[2](P9581)。鑒于永歷政權剛剛打敗孔有德,氣勢正盛,洪承疇采取“防守待戰”的策略。制訂了“先安湖廣再定云貴”的戰略方針。順治十四年,南明孫可望降清,云貴山川地圖和兵馬分布盡為清廷所知。因此,清廷認為平定云貴的時機已到,兵分三路遠征云貴。為了早日平定云貴,除了規劃進軍路線外,洪承疇認為貴州剛剛平定,人心還未歸附,如果強令移風易俗,恐怕會導致少數民族驚慌逃匿。因此,洪承疇曉諭當地土司,暫時維持當地風俗,徹底征服云貴后再從長計議。順治帝非常重視洪承疇這一建議,所以在行軍途中暫不強迫云貴少數民族剃發易服,頗得當地少數民族的歡心。因為洪承疇的這一政策,少數民族很快歸心,并且繳納米糧供清軍軍用。云貴在很短時間內為清軍平定,與洪承疇的努力有很大關系。

(三)殘害抗清義士

洪承疇在招撫江南的同時,也殘殺了許多抗清義士。吳中孫兆奎與洪承疇是舊日好友,抗清失敗,被押到洪承疇面前。洪承疇問曰:“先生在軍中,可知道揚州史閣部是真的死了,還是沒死?”孫兆奎回答:“經略從北方來,可知道當年在松山殉難的洪督師是真的死了,還是沒死?”洪承疇聽罷,羞愧不已,忙命人將孫兆奎推出去殺害。

三、對洪承疇的評價

順治十八年年五月,洪承疇上書乞骸骨,得到批準??滴跛哪甓率巳?,洪承疇“卒于都門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三,死后清廷“賜祭蟒如例,謚文襄公”。以文臣出仕而有軍功者,謚文襄。乾隆四十一年,清廷編纂《貳臣傳》,乾隆帝認為“洪承疇宣力東南,頗樹勞伐……雖不克終于勝國,實能效忠于本朝?!盵3](P56)但是“朕思此等大節有虧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勛績,諒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為準情酌理,自應于國史內另立《貳臣傳》一門,將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跡,據實直書。使不能纖微隱飾,即所謂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者……此實乃朕大中至正之心,為萬世臣子植綱常!”[4](P700)

從此可以看出,乾隆將洪承疇等漢官貶入《貳臣傳》之用意在于以此警戒為其服務的當朝漢官和以后入仕的漢族官員,不能像洪承疇之輩那樣存有二心。乾隆帝作為封建統治者,自然不會站在歷史、國家的角度,對洪承疇等貳臣做出客觀評價;而只能站在封建的倫理綱常下,以帝王之私利評價。時至今日,如果再以忠君事主之封建倫理觀評價洪承疇之作為,則未免不合時宜,有失公允?,F在應該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肯定洪承疇在促進清朝統一,緩和滿漢矛盾等方面作出的貢獻。

但是承認洪承疇降清之后所做的歷史貢獻,不等于肯定洪承疇之降清。洪承疇身為明朝一品大員,在明朝尚未滅亡的情況下,便率先投敵,為敵人的鐵騎踐踏南方立下赫赫戰功。洪承疇成功的背后是明朝千千萬萬百姓和將士的鮮血。要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最基本的素養,就是要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看待問題,千萬不能以今解釋古。否則,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在兩軍交戰時,我們應該學習哪些歷史人物?是以張鈺、文天祥、史可法為榜樣,精忠報國,還是像秦檜、洪承疇、汪精衛那樣,審時度勢、順應潮流?這值得每一個國人深思!所以筆者認為可以肯定洪承疇在國家統一的過程中所做的客觀貢獻,但不能贊同他投降的行為!

猜你喜歡
云貴清廷歷史
幾百萬鯡魚的集體行動
你的喜歡,我會記得
彎腰也是一種成功
淺析鴉片戰爭后清廷閉關觀念的變化
沒錢
鴉片戰爭后清廷閉關觀念的變化
??谂c內河:鴉片戰爭期間清廷的水文調查及影響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