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水稻旱平壟作雙側雙深示范總結

2019-01-12 18:03辛麗麗
魅力中國 2019年8期
關鍵詞:節本二銨氯化鉀

辛麗麗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紅衛農場科技園區,黑龍江 佳木斯 156322)

水稻旱平壟作雙側雙深技術自2014年開展,至今已形成一套完善的栽培技術,增產顯著大,節本增效空間大,為進一步完善技術,在原60cm、50cm壟機插基礎上,試驗探索54cm壟對水稻增產效果的影響,同時考察不同施肥方式對水稻產量的影響,深入探索該項技術的最佳栽培模式。

一、材料和方法

(一)示范地點

項目落實在第五管理區,示范戶黃金明,9#地,面積300畝,土壤類型為白漿土。

(二)供試材料

1.水稻品種。品種為龍粳31,主莖11片葉,生育期130天,需活動積溫2350℃,食味品質評分79-82分,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2.肥料。三大肥:尿素(N:46%),磷酸二銨(N:18%,P:46%),60%氯化鉀;

中化復合肥:N:P:K=21:15:16

3.插秧機械。洋馬側深施肥插秧機和國產錦禾寬窄行側深施肥插秧機插秧,常規插秧行距30-30cm,株距12cm;寬窄行插秧行距為17-33cm(50cm)、17-37cm(54cm),株距12cm。

二、旱平壟作雙側雙深技術要點

(一)起壟夾肥

秋季旋耕后激光平地,秋起壟,壟距50-60厘米,壟臺寬30-40厘米,壟高10厘米以上,壟上三條施肥,中間一條肥帶為深施肥區,以緩釋肥料為主,肥料位于壟下6-8厘米,距兩側苗帶15厘米,施肥量占基蘗肥總量的60%;另外兩側的外肥帶為淺施肥區,以速效肥料為主,肥料位于壟下2-3厘米,苗帶外側3厘米,可實現苗帶雙側雙深、速緩結合的立體施肥效果,達到持續均衡供肥。

(二)施肥標準

常規起壟夾肥施肥:施用尿素10.5公斤/畝,二銨7.6公斤/畝、氯化鉀11.4公斤/畝為基數,按上下層速緩結合的原則,施肥總量29.5公斤/畝,基肥24公斤/畝,采用上4下6的原則,上層三大肥9.6公斤/畝(其中:尿素3.8公斤/畝,二銨 2.8公斤/畝,氯化鉀3公斤/畝),下層14.4公斤/畝中化肥料,后期施用調節肥1.7公斤/畝,穗肥施用氯化鉀3.8公斤/畝。

起壟側深施肥:壟上應用側深施肥插秧機將中化肥料以25公斤/畝施入。

起壟中深施肥+側深施肥處理:在起壟過程中將中間深施肥區14.4公斤/畝中化肥料直接施入,通過側深施肥方式施入10.6公斤/畝,保證施肥總量25公斤/畝。

常規起壟夾肥減量15%:施用尿素9公斤/畝,二銨6.5公斤/畝、氯化鉀9.5公斤/畝為基數,施肥總量25公斤/畝,基肥20公斤/畝,采用上4下6的原則,上層三大肥8公斤/畝(其中:尿素3.0公斤/畝,二銨 2.2公斤/畝,氯化鉀2.8公斤/畝),下層12公斤/畝中化肥料,后期施用調節肥1.2公斤/畝,穗肥施用硫酸鉀2.8公斤/畝。

三、試驗設計

共設置13個處理和1個對照,具體見表1.

四、結果與分析

(一)生育期調查結果

插秧時間相同條件下,60cm、54cm、50cm壟距各自4個處理之間,除減量15%處理外,其它處理各個生育期之間相差不大,差異不顯著。

(二)整個生育期用水量

根據監測及調查,每畝可減少蒸發及滲漏23立方米,占水稻全年用水量的5.5%左右。

(三)產量及效益分析

經測產,13個處理中,不同壟距減量15%的三個處理產量表現較差,不進行具體數據分析。各處理中50cm常規起壟夾肥處理較54cm和60cm壟距處理增產效果明顯,54cm壟作的處理較50cm和60cm壟距對應處理產量均低,原因是54cm壟作為新探索試驗,機械起壟和插秧機改裝后的性能不穩定,導致產量有所降低。由表3可見,50cm壟作三個處理中,常規起壟夾肥處理產量均高于其它施肥方式,理論產量達684.6公斤/畝,較對照處理586.1公斤/畝增產98.5公斤/畝、較50cm起壟中深施肥+側深施肥處理增產29.6公斤/畝、較50cm起壟側深施肥處理增產53.8公斤/畝、較常規攪漿側深施肥處理增產63.2公斤/畝;54cm壟作三個處理中,常規起壟夾肥處理產量均高于其它施肥方式,理論產量達639.9公斤/畝,較對照處理586.1公斤/畝增產53.8公斤/畝、較54cm起壟中深施肥+側深施肥處理增產8.7公斤/畝、較54cm起壟側深施肥處理增產15.6公斤/畝、較常規攪漿側深施肥處理增產18.5公斤/畝;60cm壟作三個處理中,常規起壟夾肥處理產量均高于其它施肥方式,理論產量達669.1公斤/畝,較對照處理586.1公斤/畝增產83.0公斤/畝、較60cm起壟中深施肥+側深施肥處理增產15.7公斤/畝、較60cm起壟側深施肥處理增產33.3公斤/畝、較常規攪漿側深施肥處理增產47.7公斤/畝。

(四)成本效益分析

旱平壟作技術可實現節本合計63.0元/畝。分別取3個不同壟距常規起壟夾肥處理和起壟中深施肥+側深施肥處理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按水稻價格1.25元/斤計算。與常規攪漿全層施肥對照對比,50cm常規起壟夾肥處理產量增效246.3元/畝,共節本增效309.3元/畝、50cm起壟中深施肥+側深施肥處理產量增效172.3元/畝,共節本增效235.3元/畝;54cm常規起壟夾肥處理產量增效134.5元/畝,共節本增效197.5元/畝、54cm起壟中深施肥+側深施肥處理產量增效112.8公斤/畝,共節本增效175.8元/畝;60cm常規起壟夾肥處理產量增效207.5公斤/畝,共節本增效270.5元/畝、60cm起壟中深施肥+側深施肥處理產量增效168.3公斤/畝,共節本增效231.3元/畝,較常規對照相比壟作處理增產增效幅度較大。

五、結論與討論

(一)旱平壟作雙側雙深技術可有效促進水稻植株發育,與常規攪漿全層施肥對照相比,各生育期均提前1-3天左右。

(二)除減量15%處理的產量偏低外,其它壟作各施肥方式產量均比常規攪漿全層施肥對照高。

(三)不同壟距分別取產量最高的處理進行效益對比分析,三個處理中增效幅度由大到小順序為50cm常規起壟夾肥>60cm壟上側深施肥>54cm常規起壟夾肥,54cm壟距處理產量偏低原因是54cm壟作為新探索試驗,機械起壟機械和插秧機改裝后的性能不穩定,導致產量有所降低。

猜你喜歡
節本二銨氯化鉀
約旦APC與印度IPL簽署氯化鉀合同
東方鐵塔:氯化鉀產品供應緊張
氯化鉀鍍鋅層發霧故障原因
西南水旱輪作區周年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及應用讓云南節本增效24.30億元
磷酸MER值對磷酸二銨產品質量影響研究
HPLC 法同時測定甘草酸二銨制劑中18 α 和18 β 甘草酸二銨含量*
不同施肥方式對大豆產量和效益的影響
晶瑩的彩色樹枝
磷肥秋市開場 言說價穩或早
豫西旱地小麥農藝農機融合節本增效技術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