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版式設計教學改革

2019-01-16 05:38李宗妮
藝海 2019年12期
關鍵詞:版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

李宗妮

〔摘 要〕版式設計實現了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統一,是一門既獨立又與其他藝術緊密相關的設計行為與過程。針對當前版式設計課程的現狀,本文分析了目前版式設計教中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實踐教學結構、教學形式與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質量的提高、實踐教學內容的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和創新版式設計教學的具體措施以及優化版式設計教學過程的具體思路,為提升高校版式設計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設計實踐能力和綜合專業素質,切實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理論參考。

〔關鍵詞〕版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

版式設計是視覺傳達中的一種應用型美學形式,是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其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圖文編排能力,培養學生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應用能力。加強版式設計課程教學,并在教學中強化學生對版式設計技能的掌握。近年來,許多地方高校均積極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轉變。版式設計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對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版式設計授課模式已很難滿足教學對象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課程學習中,學生普遍存在鑒賞力不足、解決問題能力差、獨立思考及創造性表達能力缺乏等問題,這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相差甚遠。鑒于此,結合項目實施教學,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從而實現版式設計教學過程的改革,是當務之急。

一、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 課程內容缺乏承接性 版式設計需要有插圖設計、攝影、圖片處理、字體設計、色彩搭配等知識儲備,因此在版式設計教學內容框架的搭建上,要保證前期設計基礎課程和后期方向課程之間的承接性。在傳統版式設計課程中,因受課時、教師缺乏等限制,課程之間的承接關系常被打亂,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缺乏系統性和層次性,給版式設計課程的有效開展造成很大障礙。

2. 實踐教學學時量較少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版式設計教學主要以多媒體填鴨式教學為主,將理論內容作為授課重點,以課程作業作為實踐形式。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導致實踐環節課時量不足,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突出,主動性和創造性減弱。

3. 課題練習與設計實踐脫節 傳統教學中的課題練習主要以版式形式為訓練要求,對版面內容和實際市場需要重視程度不夠,對設計應用能力的提高沒有針對性。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考慮版面內容只機械地完成版式設計的固定形式訓練,導致學生的課題設計缺乏真實性,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差,與社會和市場需求嚴重脫軌。

4. 學生對版式設計的認識不夠深入 作為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版式設計通常安排在低年級開課,但此時學生普遍缺少商業類和實用型設計實踐,而將版式設計狹義地認為僅是對圖形、文字、色彩等視覺元素進行二維平面的呈現。而版式設計需要根據不同媒介的要求進行有效編排,綜合考慮輸出色彩的設置、印刷開本大小、紙張的選擇等,使版式設計實現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統一。因此,在教學中使學生充分掌握設計技巧,提高實際設計能力,是實現應用型設計人才培養的關鍵。

二、版式設計教學改革創新

1. 充分認識版式設計的重要性 現代版式設計是橫跨二維到三維,甚至四維表達的綜合體,它廣泛地運用于網頁設計、界面設計等多媒體設計領域,是一種集傳遞視覺信息、滿足審美需求與用戶體驗的綜合設計形式,也是各種媒介載體表現的基礎。學生只有充分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激發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2. 建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結構 首先要創新課程銜接意識和銜接行為,確保相關課程銜接到位,其次要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時比例的“合理”,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和調整,逐步建立起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建立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人才培養方案學時量的分配中,應將實踐課時的安排增加到總課時的50%以上,使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有機結合。

3. 運用“項目教學法”開展實踐教學 “項目教學法”主要包括兩種形式,其一,結合校內設計課題,如課程展覽海報設計、畢業季宣傳設計等;其二,結合校企實踐基地提供的實際項目,在項目實戰中,根據不同的項目設計需求培養學生的志趣,使學生具備滿足行業企業發展及職業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

4. 建立校內與校外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突破固有的教學模式,采用以課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校內設計工作室,在項目設計、輸出印刷、物料準備等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安排到校外的實踐基地進行實踐活動,導入相應的商業性設計項目,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達到學以致用,促進后期課程中的學習和提高。

采用項目合作和現場“教、學、做”合一的模式組織教學,對學生進行全過程、全方位訓練,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設計準備—設計策劃—設計提案—制作成品—評價反饋”五個教學情境的項目設計,從而系統提升學生實踐工作能力,鞏固學生的知識、完善學生的認識結構、促進課堂知識與商業市場的對接,從而真正做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5. 優化考核機制 制定“設計過程與設計效果相結合,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等多方位的考核考評模式。打破以往以作業完成效果為主要形式的單一考評方式,建立集學生調研、設計創意、制作實施及客戶反饋等為一體的綜合考評機制,注重項目完成的過程性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提升學生參與設計過程中的綜合能力。

6. 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首先,應聘請一線設計師任教,將版式設計經驗與教學有機結合,達到理論聯系實際,課堂結合實踐,加深學生對版式設計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具體設計能力;其次,應利用校企合作平臺,使教師更多地參與企業實踐,在完成實際項目的同時,獲得一手經驗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三、版式設計教學過程的優化思路

版式設計教學內容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中結合版式設計的原則、形式美法則與實際案例,強化學生對各類廣告、書籍、包裝、網頁中版式設計特點的理解,使學生充分了解版式設計的流程,全面掌握版式設計的類型。實踐教學主要以模擬設計或實際設計項目為載體,分為四個練習模塊:名片設計、海報設計、宣傳折頁設計和畫冊設計,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并提高設計實踐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學生經歷選題、調研、提案、討論、修改和提交等六個環節,充分調動自主解決問題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創意能力和設計表現力。

結 語

版式設計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師應針對傳統版式設計課程體系存在的不足,以市場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提案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積極探索新的課程教學方法,構建更科學合理、生動的教學模式。力求在課程教學中以設計項目為載體,把課程中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原創精神,使學生從中收獲更多的實用知識,迅速成長為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從而拓寬學生就業渠道,促進版式設計專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楊建)

參考文獻:

[1]胡國正. 論版式設計的文化與美學特征[J]. 新聞愛好者月刊, 2003, (8): 38-39.

[2]佐佐木剛土, 武湛. 版式設計原理[M].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7.

[3]王紹強. 關于版式設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0, (7): 143-145.

基金項目: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版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 j163710)

猜你喜歡
版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
淺析版式設計中的節奏與韻律
App兒童電子繪本的設計與探析
民辦獨立高校課程群建設中的數據結構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高校版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及研究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數學建模課程教學改革
基于學生能力培養的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應用型人才培養下作物栽培學教學方法改革
淺談留白在版式設計中的使用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課程設計改革與實踐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機床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